矿床勘探、发现和研究史

3.1.1基础地质工作

截至目前,工作区及其外围1 ∶ 50万、1 ∶ 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已全部覆盖。这些工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内蒙古自治区的地质勘探单位完成。在开展1 ∶ 20万区域调查的同时,测量了重砂和金属量,圈定了相应的铜、金等多金属重砂和金属量异常,为该区找矿工作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1 ∶ 5万区域调查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我国最早开展大比例尺成图的地区之一。截至目前,基本完成了覆盖全区的1∶5万地质填图,划分了区域地层单位,建立了区域岩浆活动系列。相应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为研究该地区的区域构造演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在基础地质填图的基础上,区域物化探工作全面展开。内蒙古1 ∶ 1万布格重力调查完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1 ∶ 1万布格重力异常图和综合研究报告提交于1990。1∶20万水系化探覆盖全区,部分重点地段开展了大规模化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地质成果,成为后期地质矿产勘查的主要基础地质资料和依据。

3.1.2矿产勘探工作

该区矿产地质勘查起步早,历史悠久。在区内,温都庙铁矿和白乃庙铜金矿是该区发现最早的内生金属矿床之一,研究程度也很高。迄今为止,该区已发现白音哈尔、哈达庙等多处金多金属矿床(点)。但总的来说,矿产勘探的结果并不如预期的好。大部分风沙覆盖区和盆地的地质勘探没有明显突破。华北板块北缘与东部大兴安岭南段相比,勘探成果差距较大。

就矿区地质勘探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1974年,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在该区进行了1 ∶ 20万区域地质调查,对该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产等做了详细的地质工作。1979提交黄旗板(K-49-XVⅲ)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建立区域地层系统,划分各期侵入岩,明确区域基本构造轮廓,圈定找矿区域。

1989期间,内蒙古自治区第一物化探队发现了都仁乌力吉金矿,现为碧力河金矿I矿带。

从1990到1992,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在比利河金矿1号矿带及周边地区连续三年开展地质调查,完成的主要工作量为:岩心钻探205.84m,探槽4963.48m3,坑道勘探168.5m。

1991年,苏尼特右旗比利河金矿成立并开始开采。

1992年6月至1993年6月,原比利河金矿聘请内蒙古黄金公司地质技术人员,利用第四勘探院地质资料,清理改建了部分探槽、平硐勘探项目,完成主要工作量:1: 1000地形地质测量0.6km2,探槽6500。有498.6米平巷和矿脉巷道,76米竖井,1件选矿流程试验,988件切槽取样和基础分析,60件小块。提交了该区第一份勘查报告,即《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比利河金矿勘查地质报告》(未审查),在ⅰ号矿带圈定了ⅰ、ⅱ号矿体,提交的C+D品位矿量为135456t,金金属量为902kg,平均品位为6.66× 65,438+00-6。

从1995年5月至1998年4月,第四勘探院在矿区I区施工钻孔13个,累计进尺1587.46米,完成平硐勘探427.2米,取样分析1695个,小质量46个。该报告经原地质矿产部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以“原地勘查开发[1998]220号”文件批准。经审查,同意接受该报告。原2号矿体分为2号和3号矿体。圈定了v矿体和几个小矿体,有***21。批准表中新增黄金储量为C+D。

65438年至0999年,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在原比利河金矿的基础上,成立了苏尼特右旗锦西黄金矿业有限公司(锦西公司)。公司成立后,针对资源储量少的情况,将储备资源保障作为企业生存的生命线工程,每年投入很大比例的工作量。除完成大量基建工作外,同时将1180以上中段38万余吨矿石提升至C级。2000年至2003年,锦西公司不断加大在比利河金矿区外围的找矿力度。2003年9月至2004年底,该矿在I矿带东南部发现并新圈定了201和202号矿体。其中201号矿体矿石量230100t,金金属量1340kg,平均品位5.82×10-6;202号矿体矿石量111400t,金金属量95kg,平均品位0.85×10-6(矿山生产勘探汇总资料未提交验收)。目前,201号矿体是该矿的主要开采对象。

毕力河矿区经过历年两次勘探和生产探矿,提交的黄金资源总量为3229kg,全部集中在ⅰ矿带;通过地面探槽、浅井、坑道等手段,先后发现了具有一定找矿前景的26号、22号、23号矿脉。

3.1.3地质科学研究工作

矿区的地质研究工作非常薄弱。2000年至2001,受毕力河金矿委托,天津地质研究院在公司所属的毕力河、白音哈等矿区开展了以成矿地球化学为重点的科学研究,提交了《内蒙古朱日和地区金类型、金矿化地质特征及找矿靶区优化》报告。报告指出,比利河矿区深部及外围仍有一定的找矿潜力。2006年,笔者开始在比利河矿区开展地质研究和找矿工作,试图确定该区金矿化类型,总结区域金矿化和矿化富集规律,勘探新的资源储量。通过系统工作,首次认为碧力河ⅰ号矿带201矿体具有斑岩型向浅成热液矿床过渡的地质特征,首次提出了该区斑岩型矿床的找矿方向。在肯定矿区已知的ⅰ号矿带和26号矿脉具有一定找矿前景的同时,新发现和确定矿区的2号矿化蚀变带(ⅱ号矿带)具有重要的工作价值,建议优化勘查工作,为矿床下一步的勘查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