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日军的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究竟是为什么?

二战期间,日军将师团分为A级、B级、C级、d级四个等级,最重要的是综合考虑部队的装备、训练、战斗力、作战规模等因素,既便于部队的统一管理,又便于部队的作战。因此,战斗更有针对性。

一级陆军兵团:甲午战争全面爆发前,日军有17个永久师团,全部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野战部队,是日军的绝对主力和生力军。满员的一流师有27000-30000人。由于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又鉴于美军武器装备精良,战斗力强,许多日本一流师团从中国战场被派往太平洋战区,与美军展开了残酷的岛屿战。

B师:主要用于中国战场,一部分投入太平洋战区。除了战斗力略弱于A师之外,骑兵从一个联队降级为一个旅,后来组建的B师根本就没有骑兵,所以其战斗力因为损失了一个骑兵联队而受到严重影响,大约有25000人。

C类师:实际上是由混成旅扩编而来,不再配备卡车等运输车辆。全部以徒步为主,基本没有火炮装备,主要是步枪、轻机枪、榴弹发射器和少量重机枪。军帽是布做的,连头盔都没有配备。其战斗力可想而知,兵力约654.38+0.6千人。

D级师:也是由混成旅扩编而来,但兵力配置锐减,10000多人,有的D级师甚至不足10000人。他们的部队素质很差,甚至一些年龄在65,438+08以上的少年,除了步枪和轻机枪,武器很少,根本没有火炮,成为战斗力最差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