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影的启示
台湾省的电影业发展得相当早,始于20世纪初的日据时期。1900 6月12日法自动幻视协会开始在台北北门街“十字厅”放映黑白纪录片,历时一周,刊登在报纸上吸引观众。这是台湾省第一次公开的电影放映和电影广告,十字亭也成为台湾省第一家电影院。同年6月16日,来自日本的张三松浦放映了法国琉米爱尔兄弟拍摄的《火车进站》、《海水浴》、《工人下班》等十余部短片。松浦张三合是台湾省最早的电影辩手。1921,同样用日语解说电影的台湾人王云峰成为第一位台湾辩手。
1930年代期间,台湾省盛行使用闽南语的辩手和带有闽南语流行歌曲的无声电影(如《桃血》),但理论上不能称之为台湾电影。1932 5月1日,台湾省制作的第一部电影是无声电影《义乌凤》。这部电影的大部分演员是日本人。1937年,台湾省出现了第一部有声电影,是台湾省总督府发行的宣传片,描述的是刘先生遇害的“哀岩”。之后台湾省少量自制有声片全部用日语配音,不能算台湾电影。1945之后,受美国影响,大量好莱坞电影在台湾省内影院上映,但由于语言不通,票房并不好。台湾省粤语和厦门语电影的开放,尤其是语言相近的厦门语电影,刺激了台湾电影的开始。而第一部真正的台湾电影,应该是1956年邵罗辉导演的16mm电影《西厢记六才子》,由台湾歌剧杜马剧团的演员担任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