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强化君主专制的讲稿
一,教学理念
德国教育家斯图尔德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技能,而在于启发、唤醒和鼓舞。”新课程理念也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记忆的现状。”所以这里设计这节课的基本思路是:“学生能替学生说的,老师不说,学生能替学生做的,老师也不做。学生尽可能把自己能理解的东西告诉学生。”
第二,谈谈教材
1,教材现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导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在秦汉、隋唐、宋元时期不断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明代废书省废宰相,内阁制为中央辅助政府机构;清代内阁和军部是协助皇帝处理军政的中央辅助行政机关。明清六部是中央政府部门,负责国家事务,直属皇帝。皇权与相对权力融合,使皇权发展到了顶峰。本课跟随本单元第二课的建立和第三课的展开,让威权集权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使中国在政治上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西方国家,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一个原因,从而为学生学习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民主思潮”奠定了基础。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用你自己的话来简化。
2.课程标准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这一节:了解明朝内阁的建立、清朝兵部的建立等史实,了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教学目标: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撤省设三师;宰相的废除分为六个部分。
(2)记住清初政治制度的变迁;军事部门的设置。
(3)了解明代内阁制的形成和发展。
(4)了解内阁制和宰相制的区别。
(5)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和军部,并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点进行分析评价,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6)多角度分析明清中央集权加强和完善专制主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及其对当时社会的积极作用。(试着讲以上几个方面的时候可以选择几个知识点。)
流程和方法:
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来自历史”的历史学科素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这一课,我认识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不仅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贡献,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我认识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是近代中国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励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清时期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和宰相制的区别;明清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第三,谈谈学习情况和学习方法
高中生自身的知识、个性和社会性比初中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他们有强烈的探索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他们获得了更丰富的学习策略。对于这节课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学习历史时接触过一些感性认识“李大钊”和“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在现实生活中也接触过“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但对它的理解是肤浅的,大多停留在表面,没有形成系统而深刻的认识。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重要意义之一就是学生要有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正确态度,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其中,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强烈求知欲、激发学习热情的重要因素。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以下两种学习方法:一是观察学习法,在这种学习方法中,我充分利用材料做铺垫,引导学生积极运用自己的观察从各种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在运用史料的过程中,期望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史料是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培养提取有效信息、辨析史料的方法;培养“从历史中讨论”和“以史实为依据”的习惯。二是思辨学习法。通过提供相关知识背景,创设各种探究问题情境,开展课堂讨论,形成互动的课堂氛围,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历史,深入了解历史。
第四,谈谈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教师和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的。因此,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我选择了情境教学模式。我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和史料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包含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理解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感知-理解-应用”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掌握方法、积累经验、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的过程。
第五,谈谈教学过程
我来说说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
1,新课导入:
在讲这节课之前,我先带领同学们复习一下第二课和第三课的内容,因为第二课讲的是威权中央集权的建立,第三课讲的是威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这两节课的复习将向学生完整地呈现专制集权的发展。接下来,将通过对胡案例的讲解来介绍本课的内容。
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
①新课引入后,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一段朱元璋肆意杀戮英雄的资料,暗示这是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询问学生朱元璋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从而得出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是引导学生回忆清宫剧中看到的一些现象,通过讨论总结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因为最近清宫题材的电视剧比较多,学生应该已经接触过了。这是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难点的解决。
(2)难点《宰相制度与内阁制的区别》解法: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明朝)国家并没有正式以内阁大臣掌权,与内阁大臣玩权力的人,不免以见不得人的手段获取。这是“权臣”,不是大臣。所以虽如张之功名与责任,有衰有弊,因为明朝有几个能干的大臣,逃不过众人议论。”引导学生认识到,首相是“大臣”,权力大的内阁大臣只是“权臣”。然后通过教材P17《历史的视界》中张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宰相制度下,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非常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侍从的咨询机构,本身没有决策权。虽然存在内阁大学士掌权的现象,但其权力并非来自体制和职位,而是来自最高统治者个人的支持和信任。比如张,就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一旦失宠,其地位将一落千丈,之死可以证明这一点。所以,虽然有人认为明朝的记录是变相复位的宰相,但他们的权力和以前的宰相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
难点“加强明清君主专制的影响”解决方法:我主要是想把西方的内阁和明清的内阁进行比较,认识到明代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加强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现代西方内阁是一种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中国的内阁使中国变得专制愚昧,而近代西方国家的内格夫使中国变得民主科学。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远远落后于西方。
3.小结:讲授完本节课的内容后,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复习,力求在课堂上消化本节课的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总结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
4、知识培训,迁移使用。
体现一定水平,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5.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