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在古代叫什么?
枣庄古称黟县。
山东省地级市枣庄,是山东省重要的现代煤化工、能源、建材、机械制造基地,新兴科技创新基地,鲁南中心城市之一。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东与临沂市平邑县、费县、兰陵县接壤,南接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贾汪区市、邳州市,西临微山湖,北接济宁市邹城市。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枣庄市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
枣庄的历史渊源
枣庄,原名易县,是山东省下辖的一个市,因多枣树而得名。枣庄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唐朝时,今枣庄属河南道,北有藤县,南有兰陵县,后改为碧县。宋代时,枣庄北部为滕县,南部为碧县。明朝时,滕县位于北方,宜州在南方,后降为易县。
清代,藤县位于北部,易县位于南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枣庄地区仍属滕、彝两县。1960、1年,撤销易县,县级设立枣庄市;1961年9月,枣庄设立为省直管地级市,辖齐村、台儿庄、峄城、薛城、枣庄镇。1976,奇村区管辖的部分设为中心区。
从1979开始,藤县划归枣庄管辖。到1988,全市辖五区一市,分别是薛城区、市中区、峄城区、山亭、台儿庄区、滕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