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每个人都能做口述历史吗?
2015 65438+10月31日上午,六名高三学生在上海静安区王家沙花园一栋老旧的红砖房里接受口述史培训。这是公益组织“创艺家”的一次历史主题活动。这些高中生会在寒假去敬老院,为80-90岁的老人写下他们的个人历史,用文字、图片、照片为老人制作“记忆盒子”,以“为未来留下回忆”。
什么是口述历史?有人会做口述史吗?怎么做听写?历史学家顾训忠为多年来见证“文革”的人分享了口述史的经验。
什么是口述历史?
口述史是指口述和口述的历史,是人们特殊记忆和生活经历的记录。“口述历史兴起的条件是技术的发展。录音机和照相机的出现,使得呈现历史记录的音频和视频信息成为可能。其价值在于留下当事人的记忆,补充传统文字记录和文物历史的不足,关键人物的口述甚至可能改变和纠正文字记录中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它把普通人推上了历史的舞台,把历史还原为普通人的历史。”古埙说。
口述史研究者杨相银曾在《与历史对话——口述史的理论与实践》中介绍,口述史一词正式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据美国口述历史协会:“1948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家艾伦?奈文斯开始记录美国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记忆,从此口述历史作为当代历史文学研究的新手段被确立。”
早在公元1950年,中国史学界就通过社会调查和口述历史收集资料,大力推广“新四史”——家族史、工厂史、社会史和村落史。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CPPCC,都有文史类的刊物,也有相关的行政部门。近年来,现代口述历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参与者不仅有历史学家,还有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学者。一些大学和专业研究部门成立了专门的口述史研究机构,相关著作陆续出版。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03年推出了口述史系列,中国口述史研究会在2004年下半年成立。中国第一部口述史理论与方法研究学术文集也于2014、10出版,此后每年出版。
近年口述史相关著作
你选择什么主题做口头报告?
上世纪末,英国广播公司电台和英国国家图书馆声音档案馆联合发起了英国历史上最大的口述历史项目——“世纪之谈:BBC千年口述历史项目”(http://sounds . bl . uk/admissions-and-dialogues/Millennium-memory-bank),选取不同地区、阶层、职业、性别的人回忆过去的一个世纪。
“世纪话题:英国广播公司千年口述历史项目”
美国斯坦福大学口述历史中心对从伊拉克和阿富汗前线归来的学生士兵进行了口头采访,并邀请这些士兵在纪念活动上朗读他们在战争期间与家人的电子邮件,突出声音在历史写作中的作用(http://news . Stanford . edu/news/2012/11月/veterans-day-events-168)。
在中国,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地方CPPCC文史资料委员会主办的《文史资料整理》收集了大量伪满统治时期的口述材料,汇编成《伪满时期的长春》和《伪满时期的长春大学》。此前这段历史的主要资料来自政府,文学、报刊杂志充斥着混淆是非的言论,而口述则从另一个角度构建了一段历史。
可见,口述史的选题往往是忠于时代要求的,也隐含着历史重心的转移。例如,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历史上具有非凡的意义。女权运动、民权运动、反战运动、反种族隔离运动都发生在这个时代。相应地,随着这一时期社会史的兴起,美国的口述历史取得了突破。
但口述史不仅适用于大历史的选题,也可以用来写个人历史。通过一个普通历史见证人的叙述,可以知道当时的人们是如何看待一些历史事件的。
口述史怎么做?
口述史的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采访前——确定对象、背景研究、类型确定、提纲起草;面试中——获得信任,认真倾听,重视互动、独立空间和资料收集;访谈结束后——形成录音和文字整理稿,对重要内容进行审批,提交被访谈者核实,并将资料归档。
背景调查是成功面试的关键。除了资料准备,你甚至可以进行一次初步的面试,与被面试者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资料准备是你拉近与被采访者距离的一种方式,”顾训忠说。“在正式的面试中,取得对方的信任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在你与对方并不熟悉的情况下。提前了解受访者(可能)经历的事件,可能会让对方产生亲切感,甚至帮助对方回忆起相关内容。”杨相银建议,“初试面试最忌讳的就是沟通过于细致,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第一次见老教授,因为投机,毫无准备的讲了两个多小时。但在正式的录音采访中,老教授始终不愿意重复上一次的对话。
在准备采访提纲时,可以设置让被采访者自由发挥的问题,也可以设置只需要明确答案(是、否、具体数据、时间、地点)的问题。在正式的面试中,你可以“由近及远”,也就是从身边的事情说起,“你儿子现在做什么?”“你最近怎么样?”或者“由远及近”,从对方可能印象深刻的过去开始。
但是,事先不可能做到完美。最重要的是认真倾听,注重互动,在交流中擦出火花。实际面试的结果甚至可能与预设相反。顾训忠介绍,有一次他去看望一位70多岁的菜场工人,说起自己过去的工作,非常激动和自豪。“农场工人的身份在当时并不尴尬。相反,因为是国有农场,他的工作可以带来一些便利,有时还能在家家户户粮食供应不足的时代帮助亲戚朋友。”他向古埙展示了自己获得的劳动奖章,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这是物质匮乏时代才会出现的特殊现象。今天不会再现,难以想象。”古埙说。
1979崇文门菜市场一角
采访的结束只是工作的开始,口述资料的整理和编辑无疑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录音带和文字稿是口述历史的两种载体,文字稿是对录音带的一种文字解读,所以采访的质量和说话人的个性要尽可能保留。文字版显然更方便科研人员使用。据杨相银介绍,哥大口述历史研究室已经制作了从1948至今收集的所有访谈的语录。单击查看摘要。
采访老人需要注意什么?
口述史的采访对象往往是老年人。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容易接触到的采访对象可能就是家里的长辈。面对它们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首先,我们应该熟悉彼此的背景,并表现出充分的尊重,”古埙说。“记者在采访政商人士时可以有尖锐的问题,但在采访口述历史的老人时,我们必须表现出尊重。”
面试,说到底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只有熟悉对方的语言习惯和交流习惯,才能保持对话的顺畅。古埙还介绍了一些切入谈话的技巧:“和老人聊天,家人是很好的谈资。老伙伴和孩子往往是老人愿意谈论的话题。童年,童趣也是能勾起温暖回忆,让人放松的话题。还有晚年生活,也是老人们关心的。”
每个人都可以做口述史吗?
杨相银介绍了口述史的“大众化”:“在研究对象上,与过去‘政治史’和‘精英史’的传统相反,口述史把历史重心转向了普通民众。”口述史操作性很强。理论上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和被采访,但这也对操作者的历史素养提出了要求。张义和在谈到著名口述历史学家唐德刚时曾说:“不要把‘口述历史’当成‘你说我记得’。口述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者,取决于他的历史知识、社会积累和考证努力。”
在寻求通俗性和专业性的平衡的同时,口述史和历史教学也出现了很多交集,尤其是在它的发源地美国。美国国家社会研究委员会有一本小册子《课堂口述史》,提供了一系列如何从事口述史的方法。每年有40万名学生和2万名教师参加美国各地区和各州的口述历史教学比赛,有一些项目备受关注和好评。例如,南金斯敦中学和布朗大学联合发起了口述历史项目——“全世界都在看:1968年的口述历史”和“奶奶,你在战争中做了什么?”
在中国,口述历史进入课堂也是近几年的趋势。以下是广东省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惠晶实验学校初中历史寒假作业: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根,成长需要知道自己的出身和根系在哪里,才能让自己在漂泊中找到依靠的地方。虽然孩子还小,不懂寻根问祖,但我希望他们能从身边的人开始,先学会问祖,先学会和他们沟通,知道他们的艰辛。任何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所以2015的历史寒假作业是寻找家庭迁徙,包含1。寻找三代以内的家族成员,构建家谱,形成家族思维的概念。2.询问爷爷奶奶的成长经历,请用400字介绍采访过程及其内容(选择一些有特点或时代特征的案例)。3.画一个家庭迁移路线图,参考地图,可以是省市之间的大规模迁移,也可以是市内的小规模迁移。要求:A4纸,面试内容电脑输入打印,手工绘制家谱和迁徙路线。
因为这是一个长期作业,未来三年还会继续寻找更远的祖先,所以请以透明作品集的形式上交,注明班级和姓名。备注:如果有什么成长经历不方便透露的地方,可以用化名代替。请注明。"
中学生正在看望他们的爷爷。图片由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惠晶实验学校历史科提供。
和“记忆盒子”公益活动一样,我们可以看到,当文字、声音、光影都成为记录和表达的方式时,口述历史在走向民间、中学、家庭的同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