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是什么?
任何有机会听到和看到它的人都惊叹于它永恒的杰作,称赞它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瑰宝,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
曾侯乙编钟的钟体为铜木结构,由两排三层彩绘木梁连接成弯曲的尺子形,梁两端饰有浮雕、刻有龙纹或花瓣形图案的青铜套。中梁和下梁分别由三个头手持剑的青铜人支撑,通过横梁和母子样的方孔牢固连接。中间还有一个铜支架支撑横梁进行固定。身穿长袍,腰间系着腰带,带着剑的青铜人站在青铜雕刻的圆形炉栅上,这是青铜人物中罕见的杰作,也加强了整套钟的宏伟地位。
整套钟架由245个部件组成,可拆卸,设计精巧,结构稳定。两千多年后,它们出土时依然屹立如初,令人叹为观止。只有楚音少的曲式准确,音乐节奏才能准确,这在今天是不容易做到的。合理的金属成分比例,标准的形状和尺寸,以及工艺上的特殊处理,使编钟达到了惊人的音响效果,而创作了《楚声韶乐》的曾侯乙编钟,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曾侯乙的编钟按大小、音高依次排列成八组,挂在一个三层铜木制成的钟架上。编钟上刻有关于音符、音标、法名关系的金文铭文2828字,编钟架笋(梁)件、挂装铭文、岩铭文、岩盒铭文总字数为3775字。其内容是先秦乐法的重要材料,被专家学者称为“一”。64个编钟(楚惠王送给曾侯乙的除外),每个编钟能发出两种乐音。整套编钟音质纯正,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可在宫中旋转,以和声、复调、转调手法演奏各种音乐。
实践证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之前一些专家认为的秦汉时期,也不是从古希腊传入的),中国音乐就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在7音、5八度、65,438+02半音以及宫调的表现技法上已经形成了理论和实践。因此,曾侯乙编钟的出土迫使人们重新评价传统音乐学,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某些方面需要重新研究。
编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打击乐器。它们按大小和音高顺序分组,挂在钟架上,用木槌演奏,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