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的基本知识与原则
广义的教育是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形式可以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三种教育形式的合作被称为“三位一体”教育或教育协同。
四种学说: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原始社会教育有以下特点
& lt表& gt
& lttr & gt
& ltth & gt区域
& ltth colspan="2 " >典型的学校或教育
& ltth & gt教育特征
& lt/tr & gt;
& lttr & gt
& lttd rowspan="8 " >古埃及
& lttd & gt宫廷学校
& lttd & gt法老教育王子和贵族的儿子和孙子的地方
& lttd rowspan="8 " >以僧为师,以官为师
& lttr & gt
& lttr & gt
& lttd & gt僧侣学校
& lttd & gt科学教育侧重于学术知识的教学和讨论
& lttr & gt
& lttr & gt
& lttd & gt职业学校
& lttd & gt培训政府机构所需的官员
& lttr & gt
& lttr & gt
& lttd & gt经学家学校
& lttd & gt培养熟练运用文字从事写作和计算功能的人
& lttr & gt
& lttr & gt
& lttd rowspan="4 " >古印度
& lttd & gt婆罗门教教育
& lttd & gt吠陀经,以维持种族压迫和培养宗教仪式为核心任务
& lttd rowspan="4 " >宗教权威至上,教育受婆罗门教和佛教控制。/TD & gt;
& lttr & gt
& lttr & gt
& lttd & gt佛教教育
& lttd & gt关爱大众,让教育面向更多人
& lttr & gt
& lttr & gt
& lttd rowspan="4 " >古希腊。
& lttd & gt雅典教育
& lttd & gt崇文教育,
& lttd rowspan="4 " >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接受教育的方式不同。/TD & gt;
& lttr & gt
& lttr & gt
& lttd & gt斯巴达教育
& lttd & gt军事教育,
& lttr & gt
& lttr & gt
& lttd rowspan="4 " >中世纪的欧洲国家
& lttd & gt教会教育
& lttd & gt为了培养牧师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门艺术(三门课程:语法、修辞、辩证法,四门课程: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
& lttd rowspan="4 " >脱离生产劳动,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服务
& lttr & gt
& lttr & gt
& lttd & gt骑士教育
& lttd & gt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击剑、狩猎、掷枪、游泳、下棋、吟诗)
& lttr & gt
& lt/table & gt;
19世纪后现代教育的特征:
公式:整个人更多的展现出来。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多元化发展阶段和理论深化阶段。
《薛稷》是人类历史上(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1)孟子
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仁义礼智不是外来的,是我固有的”
(2)荀子
荀子提出性恶论,教育的作用是“化自然为虚假”;提出学习过程是“闻-见-知-做”
(三)墨子
墨子提出了“兼爱”、“互不侵犯”的社会理想,认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近知”、“闻知”和“言知”
问答法又称助产术,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助产有四个步骤:讽刺——助产——归纳——定义。
《理想国》一书最早提出在游戏中学习。
《政治学》和《论灵魂》一书首次提出德、智、体和谐发展;第一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自由教育(温柔教育)最早被提出。
西方教育学史上第一个献身教育的教育家。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口才原理》或《演说家修养》)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理地貌特征、区位、气候和各种自然资源,对教育经费、活动形式、办学规模、办学设施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教育的生态功能是指教育在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中的积极作用。
遗传质量是指从上一代遗传下来的生理和解剖特征。遗传素质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一般是指人们生活、依赖和影响自身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主观能动性在以下两个方面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国家、社会教育机构、家长和老师对新生代的期望,可以广义理解为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综合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制定的质量规范和标准。
教育目的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具有指导意义,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和核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方针,是基本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目的是教育政策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教育目标和教育政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代表人物:柏拉图、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纳托尔普等。
观点:社会导向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或出发点为基础,强调教育目的和活动的制定应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基础。
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康德、帕克、马斯洛等。
观点:个体本位理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体需要为基础,强调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应以个体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论断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涵盖了实现途径和培养目标,明确回答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应该为谁服务”、“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等问题。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如下: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而建立的各级教育机构和组织及其管理规则的体系。
狭义的学制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制度,具体规定了学校的性质、任务、录取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学校教育体系是国家教育体系的核心,体现了一个国家教育体系的精髓。
此外,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人口状况对学术体系的建立也有制约作用。
双轨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的教育制度是双轨制的典型代表。
特点:学校分为两条轨道。一条轨道是为资产阶级的孩子设立的。从上到下,它的结构是大学和中学,学术性很强。另一条轨道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的。从下到上,它的结构是小学和紧随其后的职业学校,这些学校是为培训工人服务的。这两条轨道互不相通,互为补充,互为联系,甚至一开始并不对应。
评价:双轨制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率,但其最大的弊端是严重损害了教育机会的均等,不利于教育的普及。
单轨制是19年底、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教育制度。
特点:单轨系统自下而上,结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类学校相互衔接。所有学生在同一个学习系统中学习。
评价:单轨制有利于普及教育,但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效益低,发展不平衡,同级学校之间教学质量差异大。
分校制是苏联在20世纪上半叶建立的一种连续性的学校制度。
特点:分校制在基础教育阶段是一样的,孩子接受同样的基础教育后分流,一部分继续接受普通教育,一部分接受职业教育后就业。
评价:分科学制不仅有利于教育的普及,而且保持了较高的学术水平。但由于课时多,课程复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都要统一,导致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清末,清政府采取“废科举、兴学堂”的措施,开始了中国近代教育制度改革。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我国的基础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对我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的统一教育,是国家必须保障的公益事业。义务教育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
1986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这标志着我国建立了义务教育制度,也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促进义务教育发展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和调查,以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最早也是最广泛使用的研究方法,也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调查是研究人员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并对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历史方法是研究者收集一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事实,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验方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造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索条件与教育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的研究方法,主要目的是解决工作情境中的具体实际问题。它强调研究与活动的融合,让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叙事研究法是教育研究的主体(教师)以故事的形式描述和分析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和教育教学实践,探索或揭示隐藏在这些生活、事件、经历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的一种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