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与经济史的关系

流行的说法是经济学是工具。

凯恩斯说:经济学与其说是一种理论,不如说是一种方法,一种思维工具,一种构思技术。

罗伯逊说:经济学只是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工具箱。

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变化密切相关。现代经济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经济学家从学术层面为世俗世界建立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们的经济理论可能成为政策,被国家采纳,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

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产生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产生的,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解释市场、企业和个人经济行为运行的分析工具。经济学本来就和政治学密切相关,所以斯密和马克思搞的经济学都是政治经济学。然而,自19世纪后期以来,经济学的话题越来越狭窄,在最近30年里,它越来越成为以正式教学和语言表达的特殊话题。今天,正统经济学的公认原则受到了复杂的现实经济生活的冲击。不同学术背景的经济学家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时代甚至年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史成了纠正经济学弊病的主要手段。我不是那个意思。很多学者都做了自己的探索。

不妨举个例子。

熊彼特:经济学的内容本质上是历史长河中一个独特的过程。由于理论的不可靠性,我个人认为研究历史不仅是最好的,而且是经济分析史的唯一途径。

吴:经济史是经济学的源头,而不是经济学的主流。经济理论是从当时的历史和社会经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但不能从这种抽象中还原出来。所以,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史的方法,历史是研究经济学的最后一种方法。他还说:政治经济学是学习经济史的思想指导,经济史是学习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卡尔·马克思:“没有真实的历史,这些抽象概念本身就没有价值。”他们只能为整理史料提供一些便利。"

诺贝尔奖得主?梭罗在他的代表作《经济史与经济学》中,特别批判了经济学和历史学的现状:“经济学从经济史中什么也没学到,经济史从经济学中获得的和被经济学损害的一样多”。

当代经济学脱离历史和现实,埋头做模型,当代经济史和经济学一样,“强调整合、回归和时间变量而不是思考”,而不是从社会制度、文化习俗、心态等方面为经济学提供更广阔的视野。经济史学家可以利用经济学家提供的工具,但不要把“同一碗粥”还给经济学家。

从这个角度来说,经济史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它是研究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也是我们关注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总而言之:

首先,经济学方法很重要,因为经济学为经济史研究提供了主要的理论框架。

其次,从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出发,可以对经济史中的一些问题做出更合理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