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为什么建那么多寺庙?为什么都建在山顶?
寺庙是祭祀神灵、为民立功的人和祖先的建筑。
庙有一个发展过程,最早是祭祀的祭坛,然后有庙、庙、祠堂、陵庙、祠堂等名称。
但是供奉菩萨的房子也叫寺庙。如观音寺、文殊菩萨寺等。
比如8000年前的黟县北福地祭坛,可能是祭祀神农的。在园冶上,人们整理出一个约90平方米、深约20厘米的近似正方形的平面,放置祭品,开始祭祀。祭祀仪式结束后,将其密封隐藏。
红山文化,5000年前的牛河梁,建有供奉女神的庙宇,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庙宇。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考古现场
经过夏、商、周、秦、汉、唐、宋的历史演变,寺庙数不胜数,其中最著名的是五方坛,供奉的是狄青太台、黄帝轩辕、赤帝神农、白蒂少昊和黑帝颛顼。皇帝(皇帝的祖先)的七座庙宇、家族庙宇(家族的祖先)和孔庙;伏羲庙、女娲娘庙、黄帝庙、湖北随州陵庙、神农寺(庙)、土地庙、雷公庙、城隍庙、龙王庙、文庙、武庙等。
寺庙,又称寺院、庙宇,是佛教传教修行的房屋和建筑。
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最早的寺庙是河北省南宫市的普通寺塔。它建于公元67年东汉皇帝永平年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第二大寺是河南洛阳的白马寺,建于东汉皇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比普通寺晚一年。
其他著名的还有东京首都的索国寺和嵩山少林寺。
中国古代为什么要建那么多寺庙?
第一,历史文化悠久,神菩萨众多。
中国有一万年的文明史,崇拜自然。以法祭祖,一直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所以崇拜的天地之神很多,为人民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也很多。佛教传入后,增加了佛教菩萨。
第二,历代皇帝注重祭祀,以示不忘根本。
孔子曾说,国家大事有两件:一是祭祀神灵,维护人民的精神文明;另一个是发展军事力量,保证国家的稳定发展。因此,历代皇帝和王子都重视宗教活动。
第三,中国古代经济发达,世界第一。
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两者地域辽阔,在当时看来都是世界强国;汉唐宋明时期经济文化发达,世界第一,所以有很强的经济实力修建祭坛、寺庙、祠堂。
第四,社会需求
在古代,交通不便,人们往往要走上千里去上班,赶上考试,旅游,探亲,访友,读书,旅游,甚至逃离饥荒,混乱,报复,乞讨,等等。这些活动需要一个立足点,一个落脚的地方,一个避雨的地方,一个补给物资的地方,等等。
看古剧,有很多穷书生在破庙里过夜。在西厢,张生和崔莺莺在普救寺休息。
所以,久而久之,很多皇帝、官员、名人、大家、乡绅等。非常支持修建寺庙、亭台楼阁等。,并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既能提高精神文明,又能满足社会需求,增加地方知名度,美化环境。
虽然,南朝四百八十座寺庙,烟雨中有几座塔?不过值得欣慰的是,中国信仰宗教,他却不搞封建迷信。官员和知识分子大多崇拜鬼神,但远的地方,他们把祭祀作为净化灵魂、教育民众、劝诫皇帝的政治手段。
那么,寺庙都是依山而建的吗?这要分具体情况:
第一,为了显示神灵的高贵地位,它建在山上。
比如牛河梁遗址,由16个遗址组成,如女神庙、祭坛、石墩等。女神庙位于牛河梁各山梁的主梁上。据专家考证,这是为了凸显女神的高贵地位。人们在山谷中工作生活,仰望群峰和女神庙,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第二,寺庙规模大,建在平原上。
比如秦汉时期的五帝庙,就建在陕西三原平原。因为一组有五座庙,在山上布置太宽了,所以建在平原上。不过虽然建在平原,但为了显示其贵族身份,也是夯土做平台,高约二三十米。在平台上建庙也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
三、根据诸神的出生地或升天、陵墓的位置而建造的庙宇。
例如,陕西乔杉的黄帝庙是传说中黄帝升天的地方。这座山上建了一座庙来纪念它。
湖北随州的颜地陵庙是传说中的颜地陵墓所在地。全国各地都有很多神农庙(祠),据说神农就住在那里。
四是方便教化传教,建在交通要道或京都、名城。
如文庙、武庙、关帝庙等,在全国各县市都有修建。
在宋代,东京的大索国寺建于京都。南宫市的普通寺就建在主干道上。安徽寿县报恩寺是应唐三藏大师的要求而建。
第五,易于清理和修复,建在深山的山顶上。
比如九华山道场,五台山佛教圣地,都是建在深山的顶峰上。
6.出家云游,往往选择山中僻静处。
比如庐山的托林寺,就是慧远,一个行云的萨满。他打算和慧勇法师一起去广东罗浮山潜水,途经旬阳。见庐山幽静,足以安下心来,便将龙泉精舍留着,再迁西林。晋太原九年(384),桓伊被任命为江州刺史,接受了惠雍的建议,为惠元建托林寺。
七、城乡都拜的神都建在居民区。
如在县、市、村都建了城隍庙、土地庙,为的是祭祀治水的来世,祈求当地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