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杨行密建海陵宫,南唐时却成了后世的监狱。
“唐朝的人把皇帝家迁到台州,叫永宁宫,守卫很严……”北宋司马光在《资同治简》中用一小段话把南唐泰州永宁宫的短篇故事写进了历史。
公元937年,吴王杨普把皇位让给了南唐枭雄李扁。不久,杨的后代全部被囚禁在永宁宫,禁止出宫门。十八年来,杨的后代只允许在宫中通婚。如果宫里的男孩到了五岁,就给一个官阶,然后给一个死士,埋在宫外的荒地里。镇民称之为儿童墓。
那段尘封的过去有多悲伤?泰州古城永宁宫在哪里?但是很少有人知道。
近日,本报历史版记者通过走访古迹、阅读史料,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带你穿越千年,探寻南唐的悲壮遗风。
吴王杨行密死后,经人介绍,杨行密的长子杨W (886-908)继位。杨威生性喜欢找乐子。三年后,权力下放到了左牙官司令章昊和右牙官司令徐文手中。他不仅毁了国家,丢了性命,还把自己的人民推向了死亡的边缘。
神祐五年(908),徐闻、杀了杨员外,让杨行密的次子杨龙岩(897-920)继位。天佑十六年(919),傀儡即位,改国号武邑。九二○年,杨龙岩被徐文杀死,时年二十四岁,谥号王玄。
武邑二年(920),徐文立杨行密第四子杨普继位吴王。顺义七年(927),徐闻听从谋士严明的劝告,打算当皇帝。没有成功,徐闻病逝。同年十一月,在徐闻养子徐治的逼迫下,杨普称帝,改国号为干镇。
937年,杨普退位,南吴灭亡。徐之谷为帝,定都金陵,建立齐国,改国号圣元。第二年恢复李姓,改称李扁,自称是之子的第四孙,改国号唐,史称南唐。
这一年,海陵县升格为州,改称“泰州”,有从陆地取水到泰国的意思。这也是海陵第二次升格为州,但这一次显然比唐朝设吴州要谨慎得多。
在唐代,海陵因盐业的繁荣而带来了城市的初步崛起。这种上升只是低级的,体现在行政上,就是设立武州的时间很短;经济上,只有盐业异常繁荣;在文化和宗教方面,只能说是开始起步了。总之,海陵的实力在唐朝还不足以升级为州,但为重置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果说吴州没有唐代一个国家应有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底蕴,南唐时期台州的经济和文化已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泰州远离战乱,迅速崛起,成为东都扬州当之无愧的屏障。
南唐时期,全国食盐供应靠台州。当南唐被周朝夺取了长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后,南唐只要求归还台州,理由是由于台州被割让,南唐的盐无法供应。随后的周也信以为真,于是答应每年拨三十万迎宾盐给他,拒绝归还台州。由此,泰州在周后期和南唐人心目中的地位。
仅靠经济繁荣不足以升级冰雹。从政治角度看,似乎更有必要设置台州。
李扁称帝后,尊杨普为帝,最初把杨普安置在海陵。在迁居润州丹阳宫之前,让·杨普被“安排住”在父亲杨行密修建的海陵宫。
看来小小的海陵县没有资格接收一个退位的皇帝,自然要升级泰州了。但升级台州后,州卫队可以扩大城市,加强军事力量,从而达到监视“皇帝”杨普的目的。
就这样,楚以监视杨普为由,要求将泰州升格。南唐李扁不久批准海陵升级为泰州,楚人贵也由县令升为杨行密,管辖范围由海陵1郡扩大到4郡。
当时泰州有兴化(吴恙属江都府)、盐城(吴恙属滁州)、泰兴(以海陵以南五乡分析)、海陵四县。此外,在海陵以东设置了静海体系(见吴仁臣《春秋十国地理表》)。同年,以盐务为重,请海陵设盐监,统管南、北八大盐场。1952年在如皋场基础上增设如皋县。
在泰州升级后,楚重视一个人,个人事业达到顶峰。他拥有超过65,438+00个官方职位,其中一个是国家司令。统帅是指五代十国时期统兵将领的称号,即一个地方的最高军事统帅,可以行使一个国家的军事指挥权。
一切都实现后,楚报告说,城池又旧又小,不利防守,就批准了。刻有“台州复展楼子城”的石碑也由此而来。
凤舞王和建行的宫殿遗址位于郑雪考试院附近。
唐朝末年,中原混战,涌现出许多“杀人犯”。其中一个叫秦宗权的,经过一个“人与人隔绝,静珍藏野”的地方。他手下的专家孙儒也是个“杀人犯”。孙儒摆脱秦宗权统治后,率军攻占扬州。很快,海陵乃至整个江淮都成了它的势力范围。
当时江淮一带无人能与他抗衡,只有占据庐州的杨行密乘虚偷袭扬州。但是,攻城容易守城难,杨行密也知道实力不足以和孙儒抗衡,于是撤退成了唯一的选择。
在这个撤退的问题上,对于海陵城来说至关重要,甚至扭转了整个十国的历史。
杨行密的退路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退守根据地泸州,一个是退守海陵。他想退守海陵,占领“粮仓”和“盐仓”,粮草有保障,便于夺回扬州。但他最终还是听从了谋士的建议,放弃了海陵的占领,主动退守泸州。
这一退为杨杏蜜日益壮大的势力赢得了时间。海陵郡也因此没有卷入战争,躲过了劫难,为日后南唐晋升漳州赢得了有利条件。
事实证明,扬州城在孙儒的进攻下几乎被摧毁,成为一座鬼城。后来杨行密卷土重来收复扬州,进而占领整个江淮地区。杨行密执政期间,推行保护环境、照顾人民、发展经济的政策,成为乱世中少有的君主。
或许是当初想从扬州撤到海陵的时候,对这座城市有了好感。后来杨行密在扬州建都后,特意下令在海陵建宫。此时的海陵正享受着“扶都”的地位,这进一步为南唐的建立赢得了政治筹码,也让海陵人打开了眼界,看到了“皇宫”的模样。
但杨杏蜜怎么也想不到,此举不仅对海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会影响到数百名杨姓子孙的命运。
这座宫殿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史书上没有确切的记载。根据杨行密的生平,可以得知于902年入刺史,杨行密被任命为吴王,天佑于905年去世,中间仅隔三年,所以宫殿应该是在他去世之前修建的。
宫殿的位置一直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围绕今天的海陵区,即汉唐以来的古海陵郡基所在地;一种观点认为,在海陵区* * *以东,即后周新迁国政,直到明朝洪武三年(1370),周知张玉麟才将旧政迁回古海陵郡基地。
对于这两种观点,笔者倾向于后者,因为在杨行密建宫的时候,不太可能把宫殿建在古海岭县的所在地,而是搬迁到旁边的位置比较合适。事实证明,选择南或东的可能性最大。因为北面是城河,西面是副城,可以排除。
《退休笔记》记载:“永宁宫旧址,位于桥楼北。相传桥楼为宫门,后北建子城,治州。”一旦确定了宝塔的位置,就可以确定永宁宫的位置。
那么塔的位置在哪里呢?
南宋韩元吉写的《鼓楼碑文》记载:“楼在郡府高门之地,有各种声音,如眉眼眉脸。虽不用,但世间不可或缺。”高门,一般指宫殿的外门,这里指永宁宫的宫门,是泰州紫城在后周修建的正门。所以可以看出,宝塔是在永宁宫宫门的基础上建造的,永宁宫宫门位于后周建造的紫城南门。
周年庆后,泰州升为周,荆汉儒为使。荆汉儒建了一个周长两里多的副城。作为新的国家治理,宋元时期的国家治理也在这里。这种国家治理叫做旧治理。旧治在鼓楼以北,都察院和马场之间,即海陵区以东,城隍庙以西,郑雪实验所以北,人民路以南。这一带方圆的大小也与后周修建的副城周长一致,永宁宫的位置也在副城南门的北侧。
从上周开始,永宁宫的宫门逐渐演变成了瞭望塔和鼓楼。明朝旧治迁建古海岭县基地一年后,州府长官张玉林为配合鼓楼而建钟楼。现在海陵区* * *前还有钟楼巷,说明钟楼比鼓楼晚。钟楼在西,鼓楼在东,遥相呼应。
永宁宫的防守已经变成了变相的种族灭绝的人间地狱。
燕在泰州建了子城之后,南唐皇帝李边仍然感到不安。他终于找了个理由,把杨普皇帝从海陵宫迁到润州丹阳宫,不久就派人杀了他,防止大睡。杨普三十八岁,谥号睿帝。
939年,李卞将杨姓后裔从丹阳迁到当年杨行密在泰州修建的宫殿,命名为永宁宫,名义上是为了报答杨退位的恩情,让子孙住在祖上修建的宫殿里,永享太平。事实上,这里成了关押杨后人的地方。
当时,楚国的刺史桂仁派兵把守宫门,宫中人不得踏出宫门一步,外人不得入内。《紫同治鉴》记载:“唐人迁泰州,永宁宫,守卫甚严。”
圣元七年(943),李扁死,李靖继位。总的来说,李卞对杨的后人还是不错的,因为李卞也是杨行密的养子,对杨还有点感激。李靖继位的时候,对杨行密后代的感情自然是淡薄的。他继续把杨的后代囚禁在这里14年。杨的后代为了生存,不得不自己配自己。
这期间,南唐宰相宋向李靖建议“男女老幼一律杀光”。然而,恶有恶报。宋的儿子晚年去世,他心痛不已。当时的诗人写了一首《题鸢讽宋哭子》的诗,问道:“只有左先生安排唐朝改革和加强吴。一个孩子不能被抛弃,那皇帝能怎么办?”邱琦看到这首诗后感到羞愧,保持沉默。
李靖后来虽然没有采纳宋的建议,但还是采取了类似的策略:如果宫里生了男孩,孩子到了5岁就加冕为官,然后处死;生了女孩就不管了。其实这也是一种变相的种族灭绝。那些小男孩死后都葬在宫墙东边,总共有十多个小坟,国家称之为童坟。这种做法让当时的吴国人民非常愤怒。
后周咸德三年(956),、柴荣以安抚杨后裔为由,下诏书攻克淮南。当李静听说这件事时,她大惊失色。她很快派袁媛让阴把阳人从泰州转移到镇江。然而,当过河时,阴担心杨的叛乱,杀死了所有杨的人。当李静知道这件事时,她大发雷霆。她为平民愤而杀了殷并毁了她的家庭。然而,这一切只是让世人看到的,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是他。
就在杨姓被杀后,后周大将韩昆凌迅速拿下扬州、泰州,泰州刺史方讷逃往金陵。南唐和后周不可避免地进行了长江决战,最终以南唐的惨败而告终。
随后,李靖无奈,要求撤帝号,割长江以北寿、浩、泗、楚、广、海六国之地,损失百万,乞求停战。周世宗同意了,于是他统治了大河和德州14和60郡。
南唐在挣扎了几年之后,终于被宋朝灭了。南唐皇后李煜渡江回宋时写了一首诗:“江南北故里三十年梦。如今,婺源宫无人问津,广陵太殿一片荒凉。云有千忧,雨有泪,兄弟三百,不能坐而思之。”让人不禁想起杨普皇帝渡河的场景。难怪有人把这个词的作者放在杨普头上。
次周得台州后,升为团练州,复城。对于残存的永宁宫,宫门改名为戟门,并在其上放置鼓角和戟门,以示武德。
永宁宫建于吴王杨行密时代。经过杨武和唐力两代,终于在后周被战争所灭。据说永宁宫的一口古铜钟在战争中幸存了下来。解放初,古铜钟从旧州政府办公楼西侧重楼巷的古钟楼搬到公园,后又迁到光孝寺,现在挂在古光孝寺的钟楼上。
在光孝寺钟楼下的一块石头上,人们还刻着清代诗人苗永旭的《南唐永宁宫古钟》诗:“夕阳在古巷秋风中升起,大钟卧埋在野草中。凤山土司寒霜倒飞,吴含泪长逝。无缘无故,业内撞向深工,杨家伟让洪圣过关。如果你想震撼大海寻求保护,你会受到别人的怜悯。葛雷刈割了主人的幸福,永安去抢,飘着烟。可知痛苦是多余的,禅证今日高。你有没有和一个鱼女和尚互致问候,唤醒过一个英雄梦?不看的话,永乐的巨钟很华丽,也锈了铜苔。“诗歌苍凉阴郁,告诉人们一个朝代兴亡的故事。
这个古老的铜钟,像时光驿站里的文化摆渡,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五代十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