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魔芋的名称在秦汉时期最早叫“后记”,晋代叫“魔芋”。后来魔芋随着佛教传到了日本。“魔芋”一词在日本仍有使用,但在中国失传,在中国被称为“魔芋”或“摩塔罗”。“磨芋”见于清代吴启卓《植物名实考证》:“芋产于恒山,俗称磨芋,称鬼芋”。所以“磨芋头”一词流传至今,可能是民间的魔芋豆腐磨出来的。“魔芋”有鬼神之意,这是由于魔芋植物的各种形状和奇异的生物特性。至于其独特的经济成分葡甘露聚糖,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植物胶的独特理化性质,似乎具有“魔力”,故古人称之为“鬼芋”。《本草图说》载:江南吴有白袈裟,亦称“鬼芋头”;《本草纲目》载:“蒟蒻出蜀,石州亦有,谓之‘鬼头’;在1979版《辞海》中记载为“魔芋,又名魔芋”;1979版《中国高等植物检索表》记载为“天南星科魔芋属魔芋”。这本书还是用“魔芋”这个名字。第一,近20年文献95%以上使用“魔芋”。第二,说明魔芋有太多的特色,充满了“神奇的印象”。
从横向来看,我国有21种魔芋,分布广泛,与魔芋以外的植物混淆,以至于魔芋的别名、异名、地方名、乱名多达30余种。在地方名称中,如蛇枪头(A.mellii),广西武鸣叫涂南星,金秀叫七角莲,广东叫蛇春头或蛇蒜;魔芋在中国和世界上广泛栽培,具有重要地位,包括:黑芋头(四川成都)、灰甘蓝(四川大巴山)、南星(重庆石柱)、花梗莲(江西新建)、虎掌(江西万年)、花伞柄(江西定南)、黑鱼根草(江西丰城)、花茎莲等。东亚魔芋在上海和浙江被称为“蛇谷次雄”,在南京被称为“花茎莲”,在浙江被称为“花茎南星”等等。
魔芋是天南星科约170种魔芋的总称,在栽培上属于马铃薯和芋头类作物。魔芋的英文名是象脚芋或象脚芋,或者说魔芋是魔芋的拉丁名,日文名是こんにゃく,在日本也被翻译成konnyaku。近年来,魔芋的代表——魔芋的拉丁名也转到了英国名,用魔芋来代表魔芋,似乎更简单,更有代表性,所以有逐渐扩大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