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有哪些时期?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可分为发展期、完善期和持续推进期。

开发周期:

公元前8世纪初至公元前3世纪末,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逐渐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化引起了士兵构成的变化和武器的改进,军事制度和作战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这些新形势的需要,出现了专职将军来指挥军队,出现了许多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战略家和军事书籍。

著名的孙子兵法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军事思想的成熟。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全面的军事理论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规律,奠定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基础,指导了后世的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研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改善期:

从公元前3世纪末到公元13世纪,中国经历了秦、汉、晋、隋、唐、宋、元等几个大王朝的统治和更迭。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先秦军事思想仍然对军事斗争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战争的发展,军事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就战争类型而言,有建立封建王朝统一疆域的战争,有多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民族起义,有中国各民族贵族为争夺中央主权而进行的战争。

就军队的发展来说,兵种和武器装备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有独立的骑兵,而且参战的海军力量也更多。这就要求作战指挥必须加强步、骑、水军的协同作战,使战略战术的运用和指挥艺术得到了高度发展。

这一时期,通过战争实践,培养了许多著名的战略家和将军,出现了许多总结军事斗争经验的军事书籍。秦始皇大规模修筑长城、修(直)路、重兵戍边等军事措施,对后世修筑边防的战略思想影响很大。

继续前进:

从14年底到19的40年代,从明朝到清末,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衰落,不仅连续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民族起义战争和统治者的平叛战争,而且外国也开始入侵中国。

这一时期,由于火器的改进和外国一些先进武器的引进,出现了独立的海军、炮兵、工兵等技术兵种,作战对象发生了变化,军队建设和作战指挥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这个时候,一方面有非常保守的单纯守城保村的思想;另一方面,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很强创新内容的军事思想也出现在很多艺术书籍中。明代杰出的抗日将领戚继光撰写的《姬晓新著》和《练兵实学》是这一创新思想的代表作。

扩展数据:

公元前21世纪,中国建立奴隶制夏朝,从此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此时,虽然人们对战争的认识处于较低水平,但却出现了以天命观指导战争为中心的军事思想。

奴隶主对外族发动掠夺性战争,或以武力镇压其奴隶的反抗,都以征服“违命者”、“吊民斩罪”、“尊天护民”为号召,以占卜手段驱使士卒打着天意和重刑厚赏的幌子进行战斗。操作方式是群阵正面杀伤。商朝以后,战斗逐渐以战车为主。军事指挥需要统一行动,严格管理。这一思想指导了夏商周的军事斗争。

通过这一时期的战争实践,人们已经初步认识到群众可以战胜寡妇,强者可以战胜弱者,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西周时期,出现了军事志、军事事等军事著作。虽然早已失传,但《左传》、《孙子兵法》等后世书籍中仍有一些语录片段。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对战争和军队的理性认识,是对各个阶级和集团及其战略家和军事文学家的理性认识。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战争的发展而深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