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少林寺的历史沿革
泉州南少林寺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东临东岳山麓,西临东门护城河,南临东湖,北靠伊斯兰教墓地。现存的东禅少林寺只是泉州南少林寺的一小部分。
蔡庆雍正的《西山杂志》上说:“十三空之智入闽中,少林寺建在清源山脚下。十三落时,福建之僧武学始。”“少林寺有十三个入口,周围有三堵墙,寺内有一千个和尚,有一百公顷的农田,还有郁郁葱葱的森林,把少林寺衬托在(清远)山脚下。”“天坛在少林寺旁边,智空大师拜见王太守,立于天坛。”
如果是这样的话,泉州少林寺应该是唐武德到贞观(618-649)时期修建的。
《西山杂志》编《北宋鲁东诗话》说:“少林寺建在清远,十门三山,千僧攻王范。”
据清道光《晋江县志·卷六十九》记载:“镇州托曾集,在仁丰门外东湖上,明宣德十年后重修。僧侣们修复了他们旧址的十分之一。”可见,今天的道真寺只有古代的十分之一。今天,这座寺庙周围散落着古老的石槽、古井和一对练武用的石凳,还有金刚池和狗切池(已建成为东湖新村,建筑众多)。托曾吉的范围几乎包括现在的东禅自然村。照此计算,整个少林寺占地三脊百顷,规模之大,可想而知。
论泉州南少林寺的范围:
据清代嘉庆年间蔡永正《西山杂志》、唐《钟敏纪》所引云:“天坛在少林寺旁,智空禅师拜见王太守,立于天坛。”可见唐代泉州少林寺的中心位于东岳山天坛旁。天坛遗址依然存在,即现存的“东岳宫”前20米。在天坛旁边,南少林寺的遗迹依然依稀可辨。
据明于立桄《第一山狄青宫》记载,东岳宫“不载其建年日,但云建修异。”最重要的是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的高级大臣张汝熙鉴。天坛在它的前面。少林寺建于唐代,东岳宫建于南宋。也许寺址就是少林寺高僧的“反王附背梁”第一次被毁后的空隙。(见泉州人李与泉州寺东岳宫泉州榜。)
明朝中叶,李森安溪买下东岳山的一大片荒地,作为全州人免费安葬的墓地。看来这些葬地也是南宋末年“千僧抗元”覆灭后少林寺的荒地。(见泉州人民目录李森)。
在东岳山脚下的村庄,夏侯周德兴“剪刀剪芙蓉”洞墓,前江略东,通往福州的古大道旁,还有一个叫“山门”的地方,在天坛东一里左右。这是少林寺的大门。
山门对面有一条山沟,流水潺潺。据说进少林寺前必须在这里洗脚,以示纯洁虔诚。时至今日,地名依然存在,山形依旧。
沿着山门,可以看到一片开阔的田野,这是少林寺的一个巨大建筑群的遗址。20世纪70年代,这里被改造成了“射击场”。建靶场的时候发现了古井和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