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

1.主观能动性原则

基本观点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它包括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的精神状态。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条件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方法论人类要想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作为,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法律的客观性或主观能动性是错误的。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基本观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①从内容上看,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②从获取途径看,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理性认识是通过人的理性思维把握的;③从认识的程度和层次来说,感性认识的低级阶段和认识的高级阶段是理性认识;正确的理性认识比正确的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④从认识的作用看,正确的理性认识比正确的感性认识更能指导实践,发挥更大的作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辩证统一的。首先,这两者是相互关联的。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需要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第二,两者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感性认识渗透着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也渗透着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的。

方法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不同的,所以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是可能的。

3.真理科学理论的指导原则

基本观点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对真理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形成一定的体系,从而形成科学理论。真理和科学理论可以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重视学习科学理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4.认知的基本任务原则

(1)原理内容: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为从现象和本质、规律的区别来看,认识现象不等于认识本质和规律;从认识的程度和层次来说,认识需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认识的作用来看,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

【方法论】要求我们通过现象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5.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满足一定条件的原理。

[主要内容]

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要实现这个飞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拥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第二,要通过思考,从大量的个别现象中加工制作感性材料,抽象出一般的、本质的东西。即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这个到那个,从外到内”的科学分析综合过程。

[方法论]

要求我们大胆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拥有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还要善于思考,对占有的材料进行加工,从个别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既要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又要反对不善于思考、不加思考就盲目下结论的经验主义。不要做实践上的懦夫,也不要做思想上的懒鬼。

6.认知是不断发展的原则。

[主要内容]

任何具体的理解都只是一个层面上对整个世界的理解,一个领域的理解,一个发展阶段的理解。因此,人们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认识,扩大认识,把认识推向前进。首先要加深理解。因为复杂的事物包含几个层次,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人们对每个层次的正确认识总是局限在深度上。人们不应该满足于这种认识,而应该保留这种认识中有价值的因素,并深化到下一步。其次,要不断扩大知识面。因为客观世界的范围是无限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也是有限的。人要不断扩大认识,才能在更广阔的领域里把握不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三,理解应该不断前进。因为物质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人的认识要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而前进,不断研究新情况,提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方法论]

在认识过程中,要求我们把认识深化到更深的层次,拓展到更广的空间或领域,注意使认识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发展而向前推进。第一,我们应该反对满足当前的水平而不寻求深层的解决办法;第二,要反对只知局部,忽视整体;第三,要反对静止的认识观,不前进。

7.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的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理念的第一次飞跃是第二次飞跃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次飞跃是第一次飞跃的根本目的。

方法论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顺序,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8.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原则

基本观点分析和综合是分不开的。综合离不开分析,综合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也离不开综合,分析以综合为导向。所以,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析。分析和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既要注重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重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培养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在认识事物中要善于运用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既要注重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重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反对把两者分开。

10.理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科学思维方法原则

具有合理基本思想的科学想象,是以已知事实为基础,按照已知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力。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现实,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合理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和方法,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极为有益。

方法论要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培养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善于运用合理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10,实践有一定特色的原理

[主要内容]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实践的主体、客体、手段和结果都是客观的。第二,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进行的,具有能动性。自觉的实践总是追求某种目的,有目的的。第三,实践是一种社会历史活动。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它不是个体活动,而是具有社会性的社会活动。社会实践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这是历史性的。

[方法论]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既要反对否定实践客观性的唯心主义,又要反对否定实践的社会性、能动性和历史性的机械化和庸俗化。

1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方面,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第二,实践是认知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第四,实践是检验理解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知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活动有很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和谬误则阻碍实践活动。

[方法论]

这个原则要求我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知识,同时坚持科学理论为指导。反对人类认识先于实践的观点,这是一种先天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反对脱离实际的说辞,反对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志、领导的观点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或者用多数人的意见,或者用“有用”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