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竹简的历史价值
宝训全篇共有11张简牍,每张22-24字,其中第二张简牍残缺不全,尚未找到,但文章基本完整。这些简牍的一个特点是,简牍的长度只有28.5厘米,字体有点特殊,很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本文记录了对儿子的遗言,其中讲述了过去无人知晓的尧舜和商始祖尚家圩的传说。文王想利用这些历史事件给太子灌输一种思想——“忠”。中指是什么意思?没有结论!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介绍,商朝时期,齐国是离商都朝戈不远的一个小国。宋朝以前,人们总以为是砍毛的时候了。宋朝以后对这个问题有争论,有吴王伐毛的说法。对于这两种说法,没有人获得足够的证据。
读了清华竹简中的一首周武王的音乐诗,我们找到了“武王伐焦论”的证据。简牍中记载在征服国家8年后回到周都,在宗庙举行“饮酒至”仪式,参加的有、周公、、、辛嘉、左、等人。在仪式上,他喝了酒,写了诗。已知作者有武王和周公。
李学勤说,这些竹简既有史料价值,也有文学意义。特别是秦以后,所有的乐府诗都已经失传了,这就更重要了。在100多件战国竹简中“藏”着9部古籍,其中有许多是首次为人所知。殷专利真本的发掘,意味着时隔两千多年,真正的古文《尚书》第一次被重新发现。
《尚书》位于六经之首,是夏商周时期各种重要历史文献的汇编,是研究古史最重要的依据之一。清化简牍中已发现不少《尚书》,此次发现的《金文》虽有传世之作,但语句差异甚多,甚至称谓不同,且多为《尚书》中前所未有的佚章。
除了《尚书》之外,清华竹简中还有类似于《竹书》的编年史书。从西周开始到战国初期,记载了《左传》、《春秋》、《史记》等许多历史事件。有学者指出,清华竹简《尚书》、《编年体史书》等中国古籍的发现和整理,将有可能改写中国古代史。“季初降于骊山,穷矣。在乔杉面前,房子充满了波浪。逆流而上,看到了潘庚的儿子,在房山。他的女性名字是宜颜,他带路。纪廉听说他被录用了,就跟了板,生下了伯和。四处游荡,先是在景宗。窑洞村搬到景宗较晚,所以它得了疖子,水往上游流,它是妻子的,生了一个叔叔和一个美丽的季节。李不从行,魏自危,燕缚天,吴受楚,达今楚人。我疯了,我住在景宗。”
宋景,洛阳别称。因松山在东南,故称。《舒威李平列传》:“宋景创构,罗衣营,虽跨十尺,根基未立。”
景宗是松井,盘庚曾定都于西濠,也就是今天的偃师,所以盘庚就在松井附近。纪廉的后代在松井迁居洛阳,娶了西昊盘庚的女儿。今天,洛阳伊川县仍有一座著名的“景山”,是旅游胜地。宜川有一条河叫宜川河,是盘庚都城的偃师。这正符合了“溯流而上,见盘庚之子”这句话所反映的地缘关系。熊匡出生时,基连民族尚未迁徙到丹阳,熊匡之子熊逸被封到丹阳。所以楚原最初从郑州搬到洛阳,然后到丹阳。2065438+2003年6月5日,清华竹简最新研究成果在京发布,其中东晋古文《尚书》中的三篇《傅说生平》与《傅说生平》完全不同,证明东晋一学者所撰古文《尚书》为伪造品。
这次* * *公布的研究成果有八份文献,分别是的生平,周公的秦舞,的瑞,梁晨,的朱和汤家。这是清华竹简自2008年进入清华以来发表的第三批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