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杀了屈原?
没有人伤害投河自尽的屈原。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年),楚汉十九年,秦将司马错攻楚,楚割让尚勇、汉北;第二年,攻楚,取邪灵、邓、西陵。
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杜莹又被田雷攻陷,楚襄王只好带着统治贵族“鱼宝陈城(今河南淮阳县)”仓皇出逃。在极度沮丧和彻底绝望的状态下,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这一年大概是楚清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屈原大概六十二岁。
扩展数据
根据传说,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投江自杀。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摆脱疾病和预防流行病的节日。吴越春秋以前,就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赛龙舟的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在屈原死后,这一天成为中国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从南朝开始的文献中把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端午节起源于屈原,是荆楚地区流传最早的传说。南朝梁宗谷编纂的笔记集《荆楚隋集》记载了古楚季的故事:“据五月初五,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处,故令舟救之。”
南朝梁朝吴郡在《续和》中写道:“屈原五月五日死于汨罗,楚人哀之。每天,他用竹筒储存大米,并向大米泼水。.....人间做了五天粽子,带来了五色蚕丝和印楝叶,都是汨罗的遗产。”端午节的习俗也是荆楚地区人们纪念屈原的方式之一。
《隋书地理志》载:“一般来说,靖州崇拜鬼神,尤其是神社崇拜。以前屈原做《九歌》,翻唱。屈原五月到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但湖大船小,得不到帮助。他唱道,“你怎么能穿过这个湖?”所以,争鼓归鼓,亭台竞秀,取长补短,就是一场赛车的戏。"
隋唐统一后,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习俗不仅限于荆楚地区,而是成为全国性的节日习俗,流传至今。
百度百科-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