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与生活有什么联系?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三次科技高潮。这三次高潮立即引发了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以蒸汽机为标志;第二次以电为标志;第三次以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为标志。前两次工业革命都是在近代完成的,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主要国家相继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最终进入工业化社会。

工业革命与工厂的建立18世纪下半叶,在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进行的同时,一场意义不亚于甚至更大的革命正在英国进行,这就是工业革命。65438+20世纪60年代,英国棉纺织业开始发明和使用机器。此后,机器生产逐渐扩展到采煤、冶金、运输等各行各业。特别是1785瓦的改进型蒸汽机投入使用并迅速推广,极大地促进了机器生产的普及和发展。工业生产逐渐由手工操作转变为机器生产,传统的手工操作日渐式微,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形成——工厂兴盛。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生产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工业革命”,也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的应用是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技术成就。随着蒸汽机的普及和各部门的机械化,需要更多数量大、精度高、规格统一的机器。刨床旋转机、蒸汽锤、镗床等工作机床相继发明。65438+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个新的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诞生了。机器制造的机械化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自古以来,蒸汽就被用作动力。近代历史上,法国工程师帕彭(1647—1712)为蒸汽动力技术的实用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1679年发明了“蒸煮器”(现在的压力锅),然后他又做了单缸活塞式蒸汽机。帕彭同时代的英国工程师萨维里和纽科门为蒸汽机的改进和普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苏格兰人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进贡献最大。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蒸汽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由他改进的蒸汽机于1785年安装在诺丁汉谢尔纺纱厂。随后几年,瓦特蒸汽机被广泛应用于纺织、采矿、冶金和机器制造,工业革命进入新的高潮。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开始取代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作坊,成为组织生产的主要形式。与手工作坊相比,工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生产以机器为中心,生产工序的分工更加细致、精确、合理,工人的分工趋于专业化,对不同工种之间的配合要求更加严格;工厂的本质是建立专业化。协作集中生产系统。其次,工人身份的变化。在手工业作坊时期,体力劳动者仍然与农业保持着一定的关系,他们中的一些人拥有简单的工具或租用一小块土地。随着工厂的建立,工人在工厂中被严格组织起来,成为依附于机器并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工人和农业的联系被切断了,工人的劳动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第三,工厂的产品是面向市场批量生产的,与市场的联系更加直接和紧密。

1768年,R. Akelet发明了液压纺纱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大机器”,需要很多人围着它转。世界第一家工厂诞生,规模超过400人。工业革命后,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英国已经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工业国。工业革命也加速了农业的发展。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使工农业产品之间的交换规模急剧扩大,农业在更大范围内被卷入商品经济。工业提供的农机、化肥等生产资料更新了农业生产的面貌,资本主义农场普遍建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现代工业1870建立后,许多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开始进入以电气化为特征的新阶段,通常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65438+1960年代,德国西门子制造了发电机,比利时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俄罗斯物理学家布罗克科夫在1876发明了单变压器,法国物理学家德普勒在1882发明了远距离高压输电的方法,美国物理学家西屋在1885制造了实用的交流变压器。到目前为止,三相交流发电、变压、输电等等。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人类开始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从此电灯开始大量进入家庭。爱迪生还先后发明了留声机(1877)和电车(1882),电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信发展尤为迅速。有线电报出现后,电话和无线电报相继问世,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便利。自那时以来,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又一伟大成就。70、80年代,以燃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造出成功。此后,内燃机日益成为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动力机器,内燃机的发明也解决了车辆的发动机问题。1885年,德国人卡尔·奔驰成功制造出第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此后,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也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了新的交通时代。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交通工具的革新和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石油工业的兴起。

19世纪中叶以来,现代化学工业和钢铁工业也迅速发展。

19世纪中期,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建立了一批化肥厂,生产磷肥和钾肥,19世纪后期,英国的大型水泥厂也开始建立。1857年,世界上第一家合成染料工厂在英国建成投产。80年代初,合成药物也获得成功,阿司匹林等药物已经开始批量生产。与此同时,诺贝尔发明的安全炸药开始批量生产。科学家还用化学方法合成了一些新材料。例如,20世纪60年代,德国和美国先后合成了第一种化学塑料赛璐珞并投入生产。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转炉、平炉和托马斯炼钢法的发明,钢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迅速的提高。随着炼钢工业的发展,各种合金钢的生产技术逐渐出现。各种合金钢的发明大大扩展了钢的生产用途,在生产合金钢的过程中,电炉炼钢技术也有所发展。随着钢产量的增加,钢不仅成为基本的工业原料,而且成为重要的建筑材料。1889年,法国建造的300米高的埃菲尔铁塔是19世纪最高的建筑,它用了9000吨钢材。1867年法国人蒙涅发明钢筋混凝土技术后,钢材被广泛用于建筑施工。20世纪90年代,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教堂首先在法国建成,随后美国出现了钢筋混凝土住宅楼。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使煤炭、钢铁等一些旧的生产部门因技术进步而获得新生和快速发展,也使电力、电器、化学、汽车、石化等一大批现代工业部门迅速崛起。更重要的是,它导致了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从轻工业到重工业,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取代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但企业规模都不大,基本都是中小型企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性,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各种股份公司广泛发展,出现了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企业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引起了生产管理的深刻变化。19年底,美国工程师泰勒首先倡导“劳动科学组织”,发明了“泰勒制”的管理方法,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城市化进程之初,工业革命将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因为蒸汽动力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较小,所以工厂一般都建在交通便利或者靠近交易市场和原材料的地方。所以原有城市规模扩大,新兴工业城市越来越多。例如,英国曼彻斯特的人口从1700增加到1841,从1000增加到350000。1760年,英国人口超过5万的城市只有两个,到了1841,已经有了33个城市,还有很多以工厂为中心的小城镇。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2%。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由于工业企业的迅速增加和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和西欧的城市在规模和人口上迅速扩张。1850年,伦敦和纽约人口分别为268万人和1万人,1900年分别增至638万人和344万人;德国统一前人口超过654.38+万的城市只有三个,30年后增加到654.38+05;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美国、德国、比利时等国的绝大多数人已经生活在城市里。

在城市化的同时,各国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建设。大规模的城市重建始于19年的20世纪50年代的巴黎。重建后,巴黎的街道变得更宽更直,街道两旁种植了树木,以凯旋门和巴黎歌剧院为中心,形成了一条横跨市区和郊区的林荫大道。城市里到处都建起了小公园和公共广场,城市两侧还建起了大型公园,可以容纳各种大型节日庆典。那时,巴黎成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此后,欧洲城市纷纷效仿巴黎进行重建。随着城市重建的完成,公共交通变得普及。19世纪下半叶,美国开始出现马拉轨道公共汽车,到了90年代,又出现了城市有轨电车,很快在欧美城市流行起来。城市交通的改善也促进了住房的改善。有了便宜的交通工具,你可以在遥远的地方找到更便宜更好的住房。

社会生活的演变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在城市,人们的衣食住行生活习惯与农村有很大不同,人们的家庭、健康、消费观念也与以前有很大不同。

两次工业革命后,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事管理、脑力劳动和技术工作的中产阶级人数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大多数家庭雇佣仆人;广大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普遍增长了近两倍,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其中,占劳动者约15%的技术工人,其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接近中产阶级。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和社会财富的日益集中,所有社会成员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随着社会物质财富分配的变化,人们的社会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是由法律维护的。资本主义制度取得统治地位后,实现了“法律上人人平等”,但实际的社会地位不平等不仅存在,而且仍然是社会的基石。但是,与封建社会不同的是,由于社会等级不再以法律为基础,而是以不断变化的财富为基础,所以社会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也就是说,社会成员的地位在各个阶级和阶层之间是不断变化的。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成为人们社会活动的心理基础。

19世纪,传统的维多利亚家庭观念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样的家庭由一个努力工作的父亲,一个温柔善良努力做家务的母亲和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组成。女人被认为生来就具有崇高的美德:勤奋、无私、善良、宽容和忠诚。他们的责任是维护一个整洁有序的家庭,培养品德高尚的男孩,像父亲一样努力工作,不被酗酒、赌博等放荡行为所诱惑。女孩应该维护母亲的美德,保持严格的行为准则。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和主人,母亲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女性必须表现出宽容,为她们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19世纪以前,欧洲的主食是谷物和肉类。由于缺乏现代营养知识,人们对饮食有不正确的看法。比如,一般认为蔬菜会引起发烧,不宜多吃;水是疾病的主要来源,能喝就不要喝。你体内的水分主要是靠喝来补充的,尤其是淡啤酒。19世纪以后,这些不正确的认识逐渐被纠正。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和融合给最早进入世界市场的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丰富的新食物。18世纪,大量热带果蔬进入欧洲市场,欧洲的果蔬园艺开始发展。17世纪上半叶,茶、咖啡等饮品进入欧美,喝茶喝咖啡成为上流社会的时尚。到了四五十年代,欧洲城市的咖啡馆已经成为富人重要的社交场所。这些新的饮食改善了欧洲人的食物结构和营养构成,随着科学和医学的进步,到19世纪,较富裕家庭的饮食结构逐渐趋于合理。

服装不仅能御寒,还能显示一个人的地位和身份。在封建社会,法律一般对各个阶级、阶层的服饰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允许下层人超越上层的服饰,甚至对马的装饰也有区分。在工业革命之前,服装的装饰和象征功能远远超过了它的御寒功能。工业革命后,尤其是中产阶级的崛起,服装的装饰功能越来越与其功能性相结合。因为中产阶级要亲自参加工作,过度装饰的服装显然不利于他们的工作。所以从19世纪中期开始,中产阶级引领了服装改革的潮流,男装也变得非常简单。典型的男士服装是西装外套。背心,黑色、灰色或深蓝色裤子,穿浅色衬衫,打深色领带或领结。另一方面,工人或农民穿结实的衣服,不会妨碍他们的工作。女人的衣服还是各种拖地或者不露腿的长裙,还有各种衣服帽子。他们还必须穿戴限制身体自然发育的装置,如束腹和束腰。戴着它们非常笨重,不仅行动不便,而且对身体有害。直到19年底,由于体育运动的普及,女性在健身运动中穿裤子才被社会认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大量女性加入劳动力大军,女裤和短裙才开始流行。

在资本主义社会早期,人们对卫生和健康的关系还不是很了解,尤其是在城市,卫生很差,人们对到处都是垃圾和污水不闻不问,普通人对脏乱差习以为常。直到1842年,英国人查德威克才发表了一篇经过三年调查写成的报告,认为疾病与不卫生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建立清洁的自来水系统,保证个人和公共用水卫生,建立地下排污系统,清扫街道等。他的报告成为英国第一部公共健康法的基础(1848)。1855年伦敦开始下水道现代化工程,1875年完工。在1940年代,公共卫生运动在美国、法国和德国得到支持,到1960年代,自来水和地下污水系统在欧洲城市已经初具规模。1868年,巴斯德的细菌理论得到证实,极大地推动了公共卫生运动的发展。随着社会整体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的进步,人们的健康状况开始改善。在西方国家,1815年人均寿命为25-30岁,但在1914年已经达到50岁。

工业革命后,随着社会物质财富和闲暇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从事以前不可能的娱乐活动。比如18世纪以后,抽烟喝烈酒成了所有社会阶层的* * *了。19世纪中叶以来,各类体育运动迅速发展,垒球、足球、羽毛球、网球、滑冰、田径等现代体育运动相继诞生。尤其是足球、田径比赛,不仅吸引了众多的参与者,也吸引了更多的观众,成为各界人士喜爱的消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