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商隐的诗大多无题?
因为他的无题诗很有名,现代人接触的比较多,导致了他的诗大多无题的误解。
作为晚唐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李商隐多产,现存诗歌近600首,其中直接命名为《无题》的有20多首。还有几首以句首或词为题的诗,如《锦瑟》、《昨日》等,整体风格和意义与无题诗系列相似,也有学者主张将这些诗归为无题诗。
李商隐的无题诗艺术风格独特鲜明,名篇众多。相比其他诗人,他为什么那么喜欢给自己的诗取名无题?
众所周知,李商隐一生都没有走近政治核心。
他满腔热血,却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挣扎求生,辗转各省当幕僚。他一直没有得到晋升的机会,从此抑郁潦倒终生。
所以他在诗中写下了对自己才华的怨恨和对自己野心的心碎,“穷人半夜空,莫问民问鬼神。”
除了仕途失意,他的爱情也有些坎坷。两情相悦,女道士宋华阳,被修行公主发现,但心上人被送回宫中,李商隐被驱逐出山。
之后终于见到了老婆王,茶香四溢,歌声和谐,但老婆病逝,留下他一个人。
相思成疾,他写道:“不要紧,即使是这明亮的爱情之火,难道只有灰烬吗?。一个应该永远持续的时刻,在我知道之前已经来了又走了。”
在爱情和未来都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友情也令人担忧。
据说李商隐到长安后想去翰林院,向旧友令狐锁说明了此事。
不料陶升官后,为避嫌而拒绝见客,使李商隐陷入尴尬境地,留在长安无所事事。
那时他已不再年轻,于是感慨道:“时间早在我遇见她之前,却在我们分别之后变得更长,东风起,百花齐放”。有说爱情表达了分离的痛苦,也有说岁月流逝,壮志难酬...
他在诗中倾吐各种感情,内涵丰富,有嚼劲,短题无法表达,直接用无题。
另一方面,李商隐的无题诗模糊不清,经常引用典故,但典故的含义往往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想表达的意思。
比如“嫦娥应悔偷仙丹,天高云淡,夜明。“有人直观地认为是咏唱嫦娥的作品,有人认为是悼亡的作品,有人认为是女道士,甚至有人认为诗人在说自己。众说纷纭。
这样引经据典写晦涩难懂的诗,会产生太多深刻的含义。明朝王世贞也以戏谑的口吻说:“霸王节曾使博鳌大吃一惊,但一幅织锦就能解决人的问题。”
从诗的意义上来说,李商隐的诗是如此的复杂而深刻,以至于无法用普通的题材来搭配这样的诗。他简单地用无题作为“无”。
包含所有。
有学者认为,李商隐的无题诗在情感表达和深层意蕴的升华上是出类拔萃的,不是一句话可以概括的。相反,使用无标题是辉煌的。
人们往往会犯这样一个认知上的错误,很容易盲目地扩大自己有限的知识,进而产生一些困惑,推导出一些“问题”。其实这些所谓的困惑或者问题的前提都是值得推敲的,或者说根本就是错误的。
李商隐的三种诗特别有名,一是咏史诗,二是情诗,三是伤身哀时。这三种诗往往以无题诗的形式出现。所以有人认为李商隐的诗大多无题,是混淆视听。其实李商隐的诗大部分是有问题的。我们来看具体数据:
【刘、俞树成《李商隐诗集》】,李诗集最佳注释本,豆瓣评分达到9.4分!]
根据北京大学开发的全唐诗分析系统,李商隐有616首诗,其中无题诗只有16首,占李商隐诗歌总量不到2.6%。如65,438+00准无题诗(锦瑟、如游、海客、魏攸、一片、东南、镜槛、龙池、日日等。)相加,无题诗占总诗数的4.22%。这个比例显然不是“多数”。所以认为李商隐的诗大多无题是错误的。
尽管如此,李商隐的无题诗数量并不小,占其个人诗总量的很大比例。那么他为什么爱写无题诗呢?
首先,由于咏史题材的限制,需要避开被推崇者的禁忌,不直接指出,所以以无题的方式呈现。
比如《龙潭》,讽刺了本朝帝王的乱伦丑恶:
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茂和杨玉环本来是寿王公主,但是被玄宗夺去了。这首诗讽刺了本朝已故皇帝玄宗抢走儿媳妇的丑恶行径。自然也就不直截了当的讽刺了,于是就和诗首的那两个字成了无题诗。不过这首无题诗其实是有题目的,因为必须避免,所以以无题的方式呈现。
与之类似的是东南。
其次,李商隐敏感而深思,极其丰富,深邃而缠绵,美不胜收的精神体验,难以凝练传达,只能以无题诗的形式呈现。
最有代表性的,恐怕要数《锦瑟》:
模糊而华丽,不是世间的一切景象,遥远而难觅,空寂而惆怅,似乎诗人自己的事情也模糊不清,扑朔迷离,不可理解。金代大诗人元好问不禁感叹“诗人总爱昆西,恨不能有人写简媜”。大家都知道李义山的无题诗特别优美感人,只是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已删除】
这类诗歌可能是关于爱情的,或自伤,或感叹世事,或歌颂历代传说和典故。可以肯定的是,诗人所描述的生命体验是独特而深刻的,很难简单明了地表达出来。
再次,与李白相似,李商隐也问到求长生不老和烧汞炼丹的问题。他有一些神秘的宗教经历,一些无题诗可能是他宗教经历的记录。
在道教诞生之前,据说周穆王和秦始皇长生不老,成为神仙。道教诞生后,特别是经过东晋葛洪、梁朝陶弘景的实验和总结,发现烧丸成仙有一系列可操作的程序,逐渐吸引了大批学者参与。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李商隐越来越痴迷于炼丹和长生不老。在他的诗中,有很多关于道教神话传说的内容,其中有一些很可能是他在自己修炼和用药期间的宗教体验或精神体验。且看《玉山》:
这显然是一首关于神仙的诗,也是一首无题的作品,描写的是诗人的宗教想象或精神体验。《无题》(子夫仙女的宝灯)就是这类的典型。
又《嫦娥奔月》云:
这可能是诗人对成仙幻想的反思。就算你成了神仙,可以长生不老,但是你一个人住在月宫里,是享受不到各种快乐的。每晚一个人睡,成仙了,能做什么?它可能并不快乐和完整。
最后,诗人一生都在流放中,四处奔波谋生,多愁善感,可能会有很多无法实现的情感体验。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露水情缘”,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无题这种模糊的方式更适合表达这些感情。
且看无标题:
虽然我的身体没有鲜艳的凤凰那样的翅膀,但我感觉到神圣的独角兽和谐的心跳,目光相遇,沉默,内心暗暗承诺,她不担心被看穿,隔着春酒,当它温暖我,我提示你如何打赌。可惜“我”控制不住自己。我一听鼓声就控制不住自己,就像翻天棚一样。这段还没有真正开始的感情,就这样死去了。
李商隐的挫败感特别强,以至于害怕亲密。他警告那些深情的人,“对爱的渴望是无止境的,即使是这明亮的爱的火焰,难道只有灰烬吗?”。深情的感情不一定总能用爱来回忆,“我很清楚这份爱不会有什么结果,但它却能让我的心灵得到慰藉!”。
李商隐无题诗最打动人的,大概就是他表达爱情失意的失意之作。生活充满了失望。两情相悦,白头偕老的理想,世间罕见。因此,人们对李商隐的无题诗赞不绝口。因为爱,不全是因为爱,还因为生活的真相,恐怕就是这样。
总的来说,李商隐是一个在义利两难中的倒霉蛋,但也只能是朦胧的“想说说”。
我们来看看他的坎坷经历,了解一下他无题、无题、无题的原因。
倒霉一:没落贵族只有虚名,过去的还不够。
李商隐家,皇族远亲,在他这一代已经是远亲了。所以家里大写的字是“穷”,大写的字是“穷”。
倒霉二:早年丧父,大哥如父。我有味道,没问题。
李商隐,十岁丧父,家中长子。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人抄书补贴家用。当他长大后,由于他在诚实和坦率方面的冷漠个性,他不得不积极参与他的事业。也是因为大哥如父的压力,才不得不撑起门面。恰好他父亲知道时世艰难,就给他取名为商隐,取义山二字,用的是商山四豪的典故,意思是“天下无处可藏”。
但他是长子,别人可以挥挥衣袖,追求诗和远方,而他这个李家的长子,只能义无反顾地挑起家里的重担。
倒霉三:出类拔萃,生不逢时,权臣当道,金榜问题。
李商隐是个神童,年纪轻轻就成名了。然而到了唐代,却是一个神童大量产生的神奇时代。比如李白、白居易,十五六岁就把他们的诗传得很远很远。
虽然李商隐十六岁就以一手好字和精通古文而闻名,但到了晚唐,阶层固化严重。即使李商隐有白居易、令狐楚那样的大腿,也是好几次科举才中了进士。
远不如他优秀的人,靠的是关系。
倒霉四:多情老实坦白,卷入党争,多少嫌疑,根本没问题。
李商隐这么厉害,这么早成名,还得令狐楚赏识,收为门生。为什么他的职业生涯如此坎坷?因为,他不仅遭遇了严重的阶级固化,而且还卷入了历史上著名的牛莉党争。
简单来说,牛和李之间的党争,就是帮不帮亲戚,不管他们的理想信念。只有排队才能吃肉,而且这肉不是免费的。让我们抛开理想信念甚至节操,用我们的力量先摧毁对面!
面对这种情况。
一方面,李商隐是一个诚实坦率的少年,他的理想是实现治国之志,而不是掌权、站队、做事乱七八糟。所以在他心里应该是没有阵营概念的,他认为保持自己的节操就可以了。但是,个人的力量阻挡不了硝烟弥漫的历史泥石流。我个人认为正是因为他的态度,他的导师令狐楚(牛党)一开始并没有提拔他。
当时牛李党在法庭上发生性关系,他们要的是一个小行家,不是李商隐那样的老实坦率的少年,而是扶持一个李商隐那样的大才子,确实能增加他们的威信。事实上,令狐父子非常欣赏李商隐的才华,所以在内外阻力下最终支持了他。
另一方面,李商隐是个多情的人,与妻子王感情很好。不幸的是,他的岳父王茂元被认为是李党的成员,但实际上这位老人一直在外面打仗,很少有机会参加战斗。最后在镇压叛乱途中病死。但李商隐的这种行为,却被视为对其遗产的背叛。
所以,我们这个深情坦诚的男孩,已经沦落到里外不是人,两边都不喜欢他的地步。
如果唐朝有互联网,李商隐就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这种争议,比如无名氏女星,明明演技高超,国际女星当之无愧,但有段时间,大家谈论最多的还是她的个人婚姻生活。然后,一举一动都会被过度解释,过度补充。所以国际影帝微博没去星V,是一种“懒得理你”态度的表达。
但政敌的脑补远比娱乐恐怖,不仅会害死亲人,还会害死亲人。所以李商隐写了那么多无题诗,也是一种无奈。他的尴尬处境真的太容易被“利用”了。牛党和李党都对他个人的婚姻生活很不满意,但没有人关心李商隐报国的志向。
他能说什么?我还能说什么呢?他报国的理想只能寄托在吟诗上,个人的深情与愤懑只能无题。
这个问题不复杂,我来搞定。
李商隐的作品有近600部,但没有书名的只有14部,不能称之为“大部分无题”。也许现在提到无题诗首先想到的是李商隐,所以会被误认为是这个。
从写诗的角度来说,选诗选题是有规律可循的。古人写诗,都是有感而发,题就是主题。
如王昌龄的《在芙蓉客栈与辛健别离》,题为《再会》;元稹的《离思》,题为《相思》;李仪祉的《北上参军》,题为《边防》等。
这类诗往往有明确的内容说明,但有些诗很难得到标题。当一首诗中有许多不同的内容时,常被命名为无题、杂感、怀等。如黄景仁的《杂感》:
这首诗充满了悲伤,悲伤的人是有差异的。百感交集,有半生奔波之忧,有仕途辛苦之忧,有隐退山野之志。这时候的杰作是无题还是百感交集。
还有一种可能是主题不方便直言,或者是讽刺性的,往往是无标题或者只是以体裁的名义。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这首诗以古讽今,以项羽却蒋东的典故讽刺南宋一角。因忧国忧民,不便直言,直接以体裁命名。
由此可以理解李商隐为什么给这首诗取名《无题》,两者都有可能,这与他的仕途不成功有关。
这是我的看法。请享受阅读。
-诗歌补习班
李商隐作为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杜牧并称为“小杜丽”。李商隐的一生,无论是感情还是事业,都不是很顺利。他写的600多首诗中,有15首以无题命名。让我们感受一下其中的经典:
这是一首表达爱情的诗,诗中阐述了离别之情,相思之苦,人生感悟。就像是没有主题的抱怨,又像是倒了一大堆苦水。李商隐小时候家道中落,但凭着聪明才智,在与名门望族激烈竞争后,终于步入仕途。但由于他性格豪爽,在晚唐黑暗的官场中并不顺利。
所以李商隐的一生其实是很痛苦的。他要想在官场立足,就必须学会规矩,平白无故地陷入党争。他很压抑,因为他内向单纯。此时的李商隐有一种强烈的不公正感,认为赚钱真的很难!所以我只能用诗来玩。
“无题”是指他还没想好题目。事实上,他不想为这种没有明确主题的诗想一个主题。发完牢骚,他没心情开朗,但乍一看,诗还不错。留着吧,万一后人喜欢。《无题》其实是因为李商隐满腹委屈,用另一种方式告诉大家:“什么都不要说,宝宝苦,宝宝不说!”
李义山的无题诗大多是情歌。所以套用一句歌词,不要去猜男人的心思,你也不可能一直猜下去。不过,现在很多八卦的人还是喜欢猜,我猜,我猜。关于这种坚持,众说纷纭,却让诗歌更加迷茫。我个人觉得李义山的诗真的很美,美到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姑且称之为美丽,不可言说。
以下是一些学者的推测。供大家参考和八卦。
关于李义山的无题情诗,有两种最常见的说法。一是写给宫女或女道士,二是暗示政治关系,尤其是与李德裕的关系。
李长治不这么认为。他坦言,唐朝的女道士只是交际花,没必要隐瞒。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萧伯纳的名片《唐朝豪放女》中理解。余皈依道教后,发现女道士多为谄媚者,生活无秩序。
我们来谈谈宫女。李长治也觉得不可理喻。李义山没有资格获得这个机会。
第三,一个诗人如此大费周章,用曲折复杂的爱情心情影射政治,实在是太蠢太低级了。
那么,他给谁写信了?根据冯昊的研究,李长治断定李义山曾经爱过一个名叫柳枝的女孩。
是她吗?答案仍然是否定的。李义山还与一些妓女有来往,这在当时的社会是很普遍的事情。这只能是一种行为,而不是真爱。
猜了这么多,不是完美答案。李长治终于提出了他认为最合理的答案。那就是后来和结婚的王。
在的诗中,王的形象是这样的:“美胜于目,长于声”。李义山结婚后写了许多诗。最著名的一首就是那首:“当你问起晚雨不合时宜的归来,何必* * *剪西窗烛* * *谈晚雨?”。
王去世后,也写了许多悼亡诗,如“归去来兮,金琴不如人”。综合来看,《金竖琴诗》也是悼亡诗,是有道理的。
是牛党,而王是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而王茂元是李党。卷入了李党,后来又被牛党拒绝,生了一辈子闷气。
我想,因为我太想你了,以至于我都不想提起我的名字,李义山真的是一个非常痴情的人。因为政治因素,他也守口如瓶,不想让人抓住他,这可以理解。
也许,无题是李义山最好的选择。
提起李商隐,不知为什么,一种伤感油然而生。《雨夜给一个北方和锦瑟的朋友的笔记》里有很多无题的书,总是让人难以割舍,似乎他的委婉只在自己。如果说四杰陈子昂在初唐,杜丽在盛唐,那么我想说李商隐在晚唐。他用细腻的笔触和诗意写出了每一个读者的心。你觉得墨水太软,留下一种厚重不可磨灭的感觉。
无题诗虽然不是在李商隐笔下诞生的,但无题诗确实在李商隐的诗中荡漾。鲁迅的无题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李商隐的无题诗确实是很多爱好者朝圣的地方。
也许无题里有寄托,也许无题里有我不想让别人分享的秘密。我只是想让你和我互相了解。也许一山也想用无题来表达他的复仇,也可能他只是在陈述这一点,也可能他只是不知道怎么做。可能.....人们有很多猜测,我们也有很多思考。也许我们不能平等对待不同的无题诗。
“裙钗莲小,钗绒玉轻。书长而庄严,眉细而怨清。”遥寄锦书,他与夫人情深。“长眉画绣帘,碧玉走采白玉台。”李商隐曾流连于舞亭歌台,温柔于乡野。
"风暴使坚果角销魂,月露使肉桂叶变甜."前辈们评价一山哀叹自己资质弱,被风暴摧残。他似乎很痛苦,深深浅浅中有一种澄明,“时间早在我遇见她之前,却在我们分别之后更久,东风起,百花齐放。”"春天的蚕会一直织到死去,每晚蜡烛都会哭干灯芯"。读着读着纯粹的男女之情,却总是意识到他似乎在表达什么。因为在他的这些诗里,我始终找不到那个红颜知己。我读到李义山是唯一一个沮丧和困惑的人,他禁锢了自己的想象力。
李商隐很难懂,但也很难放下。无题独特的风格,空灵的寄托,深沉的格调,让很多人陶醉在他的温柔中,也许这就是李商隐,这就是无题,李商隐仿佛是一只锦瑟中诞生的蝴蝶,让人浮想联翩。
文/于虹说历史
无题诗是李商隐的独特创作。大多以男女相思病为题材,意境幽幽,感情一波三折,文字优美,语气动听,可密可密,读来令人心酸。李商隐由于童年环境和教育,世界观基本属于儒家体系,人生态度积极入世,渴望有所作为。同时,他能够独立思考,很早就对“学道必求古人,学文必学”的说教不屑一顾,甚至提出了“孔氏无外乎德、仁、义”这样大胆的想法。
在诗歌创作上,他最初迷上了李的崇高风格和南朝诗风,写下了《烟台》、《河阳》、《河内》等多首歌颂爱情的诗歌。在他一次次的屈辱和毁灭向他展示了人生的崎岖之路后,他的诗歌开始表现出对社会的怨恨和一些批判。最终,甘露的变化让他用血淋淋的现实打开了眼界,使他在思想和创作上前进了一大步。此时他的《两情》、《再感》等诗,对腐朽政治的批判已经相当深刻有力。
李商隐最著名的是无题情诗,但他的无题诗具有“晦涩”和隐意的特点。这些无题情诗包括15首无题诗和近30首“准无题”诗。这些诗有一部分是委托的,但大部分属于纯爱情诗。李商隐的《准无题》诗也相当优秀。比如《锦瑟》这首诗,看似咏物,实则是咏物。它把生活中的具体事件隐藏起来,用金器升起,充分运用比喻、象征、典故等各种手法,生动优雅地表达出它的满腔悲愤。
《无题》李商隐你说他做了很多,其实不是。无题歌只有20首,为什么李商隐偏爱无题?
一、李商隐诗歌概观,直接注明无题的只有20首左右。其实有很多有疑问但基本类似无题的诗,比如《锦瑟》、《毕成》。
《锦瑟》开头第一句是“不知我的锦瑟为何有五十弦,每一弦如花的品是青春的音程”,取自前两句。《毕成》开头第一句是“毕成十二曲枯,尘玉寒”,也是取自前两句。
这让我想起了《诗经》,里面很多字都是取自前两个字或者第一句话里有意义的两个字。
其实要知道诗歌来源于民歌,关于诗歌的话题有两种情况。顾曾说:“古人之诗,有诗而后题;现代人的诗歌有一个主题,然后是一首诗。有诗而后有问的人,他们的诗是建立在感情上的;有题而后诗者,其诗偏事。”《诗经》是当时劳动者感情的表达,不需要强加话题,也不需要考虑确切的话题。
而李商隐的《无题》更像是李商隐自己创作的一首抒情诗。
他的无题诗大多意境晦涩,音美语美,非常难懂。再加上他自己喜欢用典故和比喻手法,所以他的很多诗都特别晦涩曲折。因为李商隐的词本身并没有表达创作意图、动机和背景。
但他诗歌的默默无闻,应该与他的漂泊生活和前途未卜有关。理解他的诗歌,除了要结合诗歌本身,还要结合他自己的经历和生活。
第二,充满悲剧色彩的无题诗。他的无题诗充满了悲剧色彩。其实这很正常,因为他的机会就是这么悲剧。
李商隐是皇族,他在诗中多次表明。可惜这个皇族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实际利益。估计这个皇族是皇帝远亲的远亲。李商隐的祖上没有什么显赫的官员,所以从小就很穷。他们年轻的时候也做过被古代文人鄙视的“书商”,也为别人抄过书赚钱。
生活的贫困激发了他无穷的战斗力,他通过刻苦学习终于考中了进士。但后来因为娶了王茂元的女儿为妻,卷入了牛李的党争。结果他半辈子都在流浪,只能在职员生涯中度过。
再加上安史之乱后,唐朝日薄西山,风雨飘摇。作为一个有志诗人,国家动荡,个人前途未卜,只能有彷徨和痛苦,有的只是悲观,这些都导致了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基础。
第三,李商隐的无题诗就像沾了泥的荷花。晚唐腐朽,宦官、朋党、边民遭遇各种社会危机。当时的晚唐只是一棵被蛀虫掏空的大树,空架子。
这样一个朝代的文人也开始颓废,整天迷恋金钱,追求感官刺激,写出来的诗也大多低俗不堪。
然而,李商隐的无题诗与他们的不同,如“春蚕到死,夜烛吸尽灯芯”,“虽然我的身体没有鲜艳的凤凰的翅膀,但我感觉到神圣的独角兽的和谐的心跳”,所有这些都充满了想象和生命。但无题诗所反映的感伤情怀,终究没有逃脱文人墨客的情爱范畴,即便如此,也比当时那些花花绿绿的诗好上百倍。
四。《无题开拓与创造》实际上,李商隐的诗歌是一种以浪漫的形式抒发感情,深化比兴寄托的艺术手法。我们很容易把这个和屈原的《离骚》联系起来,这也是一个以修行破诺,以“寻女”破理想的比喻。
之后很多诗人模仿屈原,但效果不如李商隐,可以说是大师级的。李商隐在无题诗中把爱情描写成相思的过程可谓完美。
例如,在无题的“虽然我的身体没有鲜艳的凤凰的翅膀,但我感觉到神圣的独角兽的和谐的心跳”,它生动地描述了爱情受阻的相思之苦和更受阻和默契的矛盾心理。
因此,无题诗可以看作是李商隐自己独特的抒情诗。
参考文献:《李商隐艺术研究》冉雪芹
李商隐对孙光霞诗歌的分析
李商隐的很多作品都是“无题”而不是“归属”,而且(大概二十多首)让人烟雨蒙蒙,扑朔迷离…
其实和李商隐的“性格”有关。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他个人的感受,都有难以坦诚说出的局限。于是,他以“默契”的形式,烘托心情,在情绪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选择了委婉的模式。虽然他并不开朗,但他并没有在“默默无闻”中失去独特的美感,让他的笔处处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