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历史的人来(中国由盛转衰的原因)

这是我多年学习历史的心得精华。我本想自己写一部中国文明史,但我抽不出时间。现在我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一部分是两年前大三的时候写的,第二部分是我现在花了几个小时做的一点补充,都是呕心沥血。当然,你可能不认同里面的一些观点,但我还是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另外~ ~如果大家都觉得不错,楼主会考虑加一些奖励点吗?呵呵~ ~ ~ ~

-

中国的历史阶段和性质

古代夏商周文明的萌芽。

古代

先秦时期是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明的初步成型,思想文化大发展的时期。

经典的隋唐宋见证了一个高度繁荣和社会经济大发展的时期。

后古、元、明、清文明僵化停滞,多民族大发展时期。

1840后的现代文明转型

思想文化史:汉代的传统文化与文明模式

社会经济史:唐宋时期科技经济繁荣,中国社会经济中心由北向南转移。

国家版图史:中华民族的多民族格局与清代中国版图的基本定型

中国历史上的三件大事:秦统一六国、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历史上有四个变革时期:西周初期、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清末民初。

古代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是中华民族的主轴。得益于肥沃的黄河流域,它能够早日发展原始农业,繁衍大量人口,然后不断吸收和融合周边民族及其文化,最终成为东亚的主导文明。

周初的封建主义是对周人进行民族文化殖民和政治控制的有力手段,极大地加速了黄河流域华北地区的民族融合,华夏人的民族认同和正统观念也由此形成。

到了宋代,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新的局面。首先,社会和经济的重心发生了巨大的转移。从商朝到北宋,是中国黄河轴心时期,是小麦经济时期。中国文明模式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发展阶段。到了南宋,经济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以稻米为中心的经济为中国养育了更大的人口。二是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宋朝已经是文人统治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高度发展,似乎有能力开创中国历史的新局面,甚至走出新的文明模式。但是中华文明的特点限制了它的发展,弱小的宋朝无力维持。由于政治重心与人口、经济重心的分离,中原汉政权无力有效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最终元朝中断了这一进程。明朝建立后,中华文明走向了闭关锁国的末路。

-

一、夏商时期

夏朝是中国的第一个朝代,中华文明最早的繁荣出现在商朝,中华文明的初始基因逐渐显现。夏商王朝都是夏商家族主导的文明,是通过军事(宗教)力量强迫周边国家朝贡的王朝形式。由于商族垄断了青铜冶炼技术和军事优势,在保持宗教向心力的同时,成为凌驾于其他民族之上的领袖。周朝的祖先是部落社会,在英雄时代,精神世界是神人相通的,信仰自然宗教。

这时,后来形成作为中华文明基础的重要因素:天人合一的观念(殷代人神合一的观念,人神合一的观念),祖先崇拜乃至阴阳观念,甲骨文的发明。

二、周朝(西周、春秋、战国)

周朝八百年的历史进程影响深远,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它以封建的方式制定了符合时代的农业扩张的统治形式,以宗法制度使封建统治更加稳固。虽然旧的周国是经过改造的,但周初对于中华文明来说,是一场根本性的、全方位的变革,是一场真正的文化革命。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变革最大的时期,也是人类社会的“轴心时代”。这个时代出现的概念、范畴和文化模式对后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甚至在今天仍然生活在“轴心时代”发明的思想文化形态中。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全面进步,思想领域百家争鸣,搅动了此后两千年几乎所有的思想精华。

周是中国早期各项制度的创造者。周创造的封建制度,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又与宗法制度相联系,保持了全局的稳定。西周初年,在《礼乐·周公旦》中,英雄时代宣告结束,政治伦理变得神秘,自然宗教变成伦理宗教,三千年文明模式在这里建立。(626年,唐太宗取消周公爵位,以孔子为圣人,颜回为师。因为老子和孔子可以说是同行,甚至是师生关系,但是周公显然是老子的前身。)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激增,诸侯国国力大增,原有国家之间没有了无人区。于是,冲突时有爆发,礼崩乐坏,社会流动性大大提高,最终贵族与平民的界限被打破。于是,生产增加了,商业繁荣了,教育普及了,甚至出现了“百家争鸣”。周公的礼乐文化试图提供一种新的秩序和伦理,但它过于严格和僵硬,它不能提供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于是,整个社会再次陷入了一个价值无根、力量不足的时代。但他的原则立场虽然已经深入中国人的思想,但他的伦理和宗教还不够健全,需要修正或者建立新的理论,于是中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第二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巨变。

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官方意识形态都没有先入为主的思想指导。思想家都是直接面对社会生活发表意见,完全自由没有教条没有人说了算,更谈不上政治迫害。那是中国知识分子最自由美好的时代,也是他们唯一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言的时代。以前,学习被政府控制在礼乐的规范中。从此儒家思想被奉为正统,意识形态的束缚和政治的专制相互作用,知识分子常常受到指责。

第三,秦汉时期

秦朝是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这也让中国拥有了世界性的视野和影响力。秦始皇统一六国,是随着青铜器时代结束的政治统一。中国经过几百年的分分合合,走向统一,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高度统一。其建立的三公九臣制、郡县制、度量衡制等各种中央集权得到普遍延续,为中华民族的制度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确立了几千年的中央集权传统。

四百多年来,汉朝以教育自律(以上率下的伦理)、小农(赋税)作为立国的基本原则。被汉阿谀奉承,是汉史上第一个由平民创造的政绩。刘邦原是巡地小卒,萧、曹为县吏,范贵原是屠户,韩信原是讨饭的,、原是贼。这也说明贵族的统治权力已经被破坏,他们既无法追查,也无法依靠其大张旗鼓,而且他们还继承了秦留下的广大而统一的基层,用灵活的手腕打破了前代的极端。新王朝的第一个问题是帝国过于庞大,无法完全由中央集体控制,于是采取了“斑马式”的省组织,以后逐渐减少。到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统治的政策达到了顶峰。

相比之下,东汉是文人建立的王朝。西汉时期,中国开始提倡以国家为主的教育,汉武帝创建了国子监。与此同时,私人讲学的学风也非常兴盛。光武帝的帝国只是为了自卫和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才派兵从各地的农民和军阀手中夺取的。他和他的将军们当然没有忘记自己的利益,但他也知道国家的稳定取决于大多数农民要求的满足。因此,他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并调和这一思想体系,这是他和他的儿子刘庄(明帝)都极力提倡的。

四、魏晋南北朝

汉帝国崩溃后,中国陷入长期动荡的惨淡无望期。豪强合并引发的社会动荡并没有得到解决,而是在一系列政治斗争的激化下,以至于战争不断,胡人的入侵彻底瓦解了社会秩序。于是,各地豪强组织的“坞堡”相继建成,中国进入了又一个新形态的战国时代。政治上,贵族主宰全国,中央集权被削弱;经济上,庄园经济取代小农经济成为主要形式;思想文化上,儒家崩溃,取而代之的是老庄玄学和儒释道。

刘邦从平民社会起步,到汉末回到贵族社会。隋唐以后,历史依然在周而复始地动荡,依然在统一与分裂中波浪式地发展,但分裂已不再是贵族社会,社会形态与统一王无异。这个原因在于儒家的德治制度,而汉代的科举制度起到了关键作用,必然导致豪门的扩张。直到隋唐的科举制度,才消除了家族势力扩张的可能性。

动词 (verb的缩写)隋唐时期

经过300多年的分裂,中国在隋朝重新统一。隋唐时期,胡汉融为一炉,三教并容。同时加强中央集权,建立科举制度。中国历史见证了一个举世瞩目的繁荣的唐朝。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最辉煌的是初唐,尤其是安史之乱之前。它不仅政治上统一,军事上强大,经济上繁荣,而且因为它有着前所未有的文化精神,人们的精神面貌不同于过去和未来。这个时候的中国人是最漂亮、最正派、最豪迈的,这是农业社会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

六、宋代

宋朝时期,经济与政治、军事呈现两种完全不同的景观,经济文化中心明显向南方转移。

宋朝虽然离唐朝不远,但却有着极其明显的特点。皇权更加集中,减少了郡守的权力,军权、财权、司法权全部恢复给朝鲜。文官掌管地方政权而不临时指派,划分宰相权力,改革皇军,不设最高统帅,大力改进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序,扩大考生人数,军事布局上“内空外空”,防止后继犯罪。所以在宋朝,没有女性掌政,很少有宦官外戚掌权,从来没有军阀割据,也没有皇军废帝。但积贫积弱也是从建国开始的:一是外敌入侵不断,毁了王朝。二是战斗力下降,易受外族攻击。第三,英雄不在掌权,而在优待,但腐败却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第四,官员任命惊人,官僚机构庞大。

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

从五帝传说到现在,中华文明像红线一样贯穿始终。虽然有波折,但总的趋势是流动的。原因很多,特殊的地理位置是最重要的。受外族侵略少,早期具有大国规模,形成统一的王朝政治。大国不会轻易被征服,但会越来越大,有统一的包容意识形态,有能力吸收外来文化。少数民族不能长期统治,因为他们不能被同化。所以中华文明才能在周期性的兴衰中,在外族入侵的挑战中发展延续。

隋唐以前,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是外来文化丰富中国文化的重要时期,带来了汉唐的繁荣。从建国到开元这段时间本身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盛唐以其势,与周边民族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联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大大加强了西北、东北、青藏、西南与内地的联系,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是民族融合交流史上最辉煌的一页。这时,多民族的中国家庭已经初具规模。

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一直以中原为中心,但占据圆心的并不总是韩昌民族,少数民族的贡献尤为突出。中原地区进入中国的少数民族越多,民族融合程度越高。清朝是最典型的例子,而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民族融合的历史一般在这个时候结束,大家庭也在这个时候正式形成。台湾省、西南、东北、新疆、西藏都不同程度地正式加入中国版图。

-

以上资料是两年前不完整的,综合了我所了解到的很多历史观点,主要参考了齐梁的《中国文明史》。

补充:

宋朝:其实宋朝是一个很美好的历史时期,社会相当开放,商业极其繁荣,对外贸易非常活跃。但由于中国农耕文明的特点、游牧文明的影响等因素,或者因为没有其他文明提供可观的养分,无法实现四五百年后西欧文明那样的文明进步,甚至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到工商业文明的伟大突破也逐渐走上了停滞不前的道路。

元朝:可以说是对中华文明影响很大的一个插曲。它沟通了世界,促进了中西大交流,但中国似乎并没有受益。相反,相隔80多年的宋明两代,差异很大!有人说它唯一的好处就是贡献了北京,一个农耕与游牧文明结合的象征。

明朝:其实中华文明在宋代就开始尝试寻找出路和突破口。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实际上宣告了这种努力的失败。明朝退回到纯农业社会的中华文明,社会流动性较小,商业有限。对外贸易被朝贡贸易取代,郑和下西洋就像一场告别演出!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世界慢慢发生了变化。西方文明从海洋开始突破,海洋正式成为人类的舞台。所以明朝时期有西方主导的全球互动背景,中国无法避免参与全球交流和贸易。中国的瓷器和茶叶出口到西方,美国的白银和农作物进口到中国。这一切影响着正在寻找出路的中华文明的发展。没有了以中央为代表的中央文明的参与甚至阻挠,闽粤边陲文明悄然成为代表华夏文明寻找出海出路的主角。从日本海盗知望为代表的海贼到民族英雄郑成功,他们都是中华文明边缘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代表中华民族开放,与世界交流,但这不是中央政府希望看到的。所以明朝后期不仅要对付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还要对付东北的满族,还要防备来自东南海上势力的骚扰。然而,当时的主要骚扰不是来自西方,而是来自日本和沿海的商人。同时,农耕社会的内在矛盾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农民起义,最终明朝被埋没。

清朝:明朝灭亡对中华文明意味着什么,众说纷纭,但我认为大清帝国的建立所代表的意义是明确的(不仅仅是贬低)。它把中华文明在内地的优势进行到底,把中央集权的优势和范围扩大到极致,把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前所未有地结合起来,彻底解除了蒙古高原的威胁,奠定了今天民族和领土的版图;在闭关锁国的国策下,康赣史圣也上演了中国农耕文明最后的疯狂!但此时世界大势所趋,清朝统一台湾省。同时也意味着从边陲文明中寻找出路的努力也失败了。那些被迫下海谋生,被迫去南洋的人,成了中国的弃儿甚至汉奸,与西方的殖民活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中国农耕文明只会在衰落中被西方工商业文明打败,只会在屈辱中蜕变!

康干盛世与人口大爆炸;

中国历史上有过很多盛世,但最终都无法被乱世所取代,康乾盛世也不例外。历史上,中国人口大部分时间都在1亿以内起伏,宋明时期的最高人口纪录也就1亿多一点。为什么康乾盛世会出现人口爆炸?这不仅可以归功于康干时期的稳定,最大的原因是美国农作物的传入,如玉米、红薯(始于明朝中后期),使中国有可能养育更多的人,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来都是混沌的延续,再伟大也会衰落,这是人事政治无法控制的;盛世,一块土地承载的人口毕竟有限,土地的肥力需要经过长期的开发才能恢复。所以除了人口膨胀(殖民),只有人口消灭了,所以天灾人祸就成了必然的结果。如果说秦汉隋唐时期因为南方有待殖民而使中华文明不断进步的话,宋代以后似乎就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了。所以中华民族必须找到一条出路,那就是向海洋扩张,逐步实现文明转型。然而,这条出路最终还是没能走出来。美国的农作物让中国在康乾盛世养活了庞大的人口,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都被开发利用。然而,这也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生态灾难,中国历史上的混乱局面将很难重现。即使没有鸦片战争,中华文明也必然衰落。这是农业文明发展史的规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