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现代体育课程的基础课。
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定了学校体育和学校体育思想的基础;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推动了学校体育和体育思想的发展。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以科学理性、科学规范和科学方法为指导,使现代科学的精神文化功能得到了广泛而充分的体现。
在这种背景下,现代教育迅速发展,学校体育逐渐完成了从“活动”到“课程”的转变。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他建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他认为“身体既是推理灵魂的居所,也是灵魂的工具”。作为一个健全的人,除了知识、美德和虔诚之外,还必须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以确保人的功能和智力的正常发展,实现“身心和谐”“如果身体不健康,身体的任何一部分受到损害,它的客人,灵魂,就会住在一个穷客人的住处。”在夸美纽斯看来,学校教育应该主要加强孩子手脚等大肌肉的训练。
卢梭主张在非自然中模仿自然规律,采用自然的方法全面教育孩子,包括体育。正是以巴萨多等人为代表的慈善家型教育家,将洛克和卢梭的体育思想转化为教育现实。“在谈什么?6?1博?6?在1巴萨多提出新的教育方法之前,国民教育不可能完全实现。”1)巴塞特于1774年在德国德绍创办了一所兄弟会学校。德绍学校每年暑假花两个月时间让学生在野外从事体育活动。起初,它采用传统的骑士项目,如击剑、舞蹈、骑马、腾跃等。后来逐渐补充了跑、跳、投等“希腊体操”和各种德国民间球类运动、台球运动,最终形成了以德绍五项(跑、跳高、攀登、平衡、负重)闻名的学校体育课程。这所学校实施的体育教育被认为是现代学校体育的开端。
德绍学校最大的贡献在于,它解决了大多数孩子如何进行体育教育的问题。巴斯德死后,德国乃至欧洲各地纷纷效仿,建立了许多博爱学校,于是体育课的课程流传到欧洲各地,进一步促进了体育从内容到方法更加接近。在这种影响下,德国的古茨米茨和杨、瑞典的林等人[1]先后建立了德国式和瑞典式的体操体系,并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各国。影响不仅促进了学校体育的统一化,也促进了各国民间体育方法的整理和统一。顾发起的群众性体育组织和体育场馆,进一步解决了适龄青少年和大多数人如何开展体育运动的问题。
德国教育家古茨米茨进一步发展了学校体育的课程形式。古茨米茨是1784创办的Schnieffenthal学校的老师,从1786开始负责学校的体育课。学校在博爱学校去掉了体育课的课外活动和游戏形式。体操一般安排在早上11: 00-12: 00。教学活动中按年龄和能力分组的教学组织形式;该课程分为介绍、观察、纠正、帮助、测量和评估。
古茨米茨的另一个贡献是将运动方法系统化。他根据四个分类原则对所选教材进行分类:根据运动目的、运动性质、运动解剖学、运动类型。在1793出版的《GymnistikfurdieJugend》一书中,他将体操方法分为三类:固有体操、体力劳动和游戏。固有体操被视为基本运动,包括跑、跳、扔、摔跤(摔倒)、悬挂、平衡和游戏运动(举起、搬运和倒立)。
而第二版1804增加了击剑和射击9项。
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使体育课走向成熟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创立了和谐发展教育和因素教育理论。明确指出教育“在于按照自然规律发展儿童的德、智、体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必须考虑到它们的完全平衡。”在他的和谐发展教育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程都分为三类:体育与劳动、德育和重视知识积累的智育。体育的任务是开发隐藏在人身上的所有生理力量。没有各种体力的发展,就谈不上劳动教育、劳动习惯和技能训练。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从元素的角度分析人类运动的人。他认为,人类运动的基本要素是关节活动,表现为简单的基本运动,如移动、推和拉。可以组合起来形成各种复杂的动作;这种大自然赋予孩子的能力是身体发育的基础,也是体育锻炼和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种身体活动的要素。他主张追随
联合活动的难度安排了物理活动的教学顺序。
裴斯泰洛齐的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他的本质主义课程思想可视为科学主义课程理论的先驱,但他的体育教学实践却秉承了自卢梭以来的自然体育传统。
由于采用了课程形式和班级授课的方式,学校体育也可以大规模、分批、标准化地培养劳动者。在高度工业化和民族主义运动的背景下,各国纷纷立法要求学生接受义务体育教育。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欧美许多国家相继制定相应的政府法令或通过议会立法,将体育列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自此,体育被确立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