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柏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5日,中国* * *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中国河北省建平县西柏坡召开。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34人,候补委员19人。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报告。

会议批准了中央政治局六月七届一中全会以来的工作报告1945,批准了中国* *产党倡议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和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提案,批准了毛泽东主席关于以八项条件作为与南京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基础的声明,通过了中国* *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决议,通过了军旗。

毛泽东在向全会的报告中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一胜利的各种政策;表明在全国胜利的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上应采取的基本政策,特别是分析了当时中国各种经济成分的情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发展方向,等等。以毛泽东为首的这份报告,是中国* * *生产者党筹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指导新中国建设的纲领和政策的各个方面的缩影。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1.改变工作重点的政策。关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从1927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心一直在农村,在农村聚集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用这种工作方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从现在开始,城市到农村,城市引领农村的时期开始了。党的工作重心已经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鉴于城市历来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统治的重心,不甘失败的敌人必然要用各种方法和我们决一死战。毛泽东特别指出:我们进入城市以后,“要学会在城市中同帝国主义、国民党和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斗争,还要学会同帝国主义进行外交的斗争”。在这些城市斗争中,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人民,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和我们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及其代表站在我们这一边,或者使他们保持中立,以便一步一步地战胜敌人。同时,毛泽东强调:“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如何管理和建设城市”。“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目光就放在城市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上”;城市的其他一切工作都“围绕和服务于生产建设这个中心”同样,在一切老区,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式和政策。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经济政策,毛泽东首先深刻阐述了其基本出发点。他指出,抗日战争前,全国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约为65438 %;农业和手工业约占90%。这是基本国情。毛泽东说:“这是帝国主义制度压迫中国的结果,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经济表现,也是中国革命时期和革命胜利后很长一段时期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从这一点出发,产生了我党的一系列战略、战术、政策问题。”这一极其深刻的结论,是建立在毛泽东长期深入观察和分析中国国情,并根据中国社会经济状况制定党的战略、战术和政策的丰富实践基础上的。把对中国社会经济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作为党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解决一切问题的出发点,生动地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活的灵魂。

从上述基本观点出发,毛泽东分析讨论了各种经济成分的情况和党的相应政策,深刻地指出:社会主义的国有经济、半社会主义的合作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以及国有资本主义和私人合作的经济,“这些是人民和国家的主要经济成分,它们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式”。同时,毛泽东还指出:控制内资和控制外贸是新中国经济斗争中的两项基本政策;限制和反限制将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内部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形式和经济政策的论述,是对中央九月会议有关思想的发展。

3.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在政治上,七届二中全会强调要实行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他提出了“国体——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政府由各级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后来,在《论联合政府》中,他更详细地讨论了这些原则。

建国前夕,毛泽东关于国体的思考,关键在于如何对未来新国家中各阶级的地位作出全面严密的阐述和提纲式的概括。早在1948,1,毛泽东就指出新民主主义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政权。所谓人民群众,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为主体。这个人民组成自己的国家,建立代表国家的政府,工人阶级通过自己的先锋队——中国生产党,实现对人民国家及其政府的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政府所要反对的敌人,是外国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及其所代表的官僚地主阶级。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新中国各阶级的地位。

在这次会议的报告中,毛泽东明确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即团结一切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同时团结尽可能多的能够和我们合作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的知识分子和政治派别,彻底推翻革命时期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革命胜利后,我们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外国帝国主义,使中国由农业国稳步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强调,为此,必须在全党的思想和工作中确定我们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方针。

3.解决国民党残余势力的三条途径。在军事上,毛泽东提出了今后解决国民党残余势力的三条途径,即平津途径、北平途径和绥远途径。

天津方式是以战解敌。毛泽东认为,这是我们必须首先注意和准备的事情。他说,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挥员和战斗员决不能有丝毫的战斗意志放松,任何放松战斗意志和轻敌的想法都是错误的。

北平方式,就是迫使敌人用和平的方法,按照人民解放军的制度,迅速彻底地整编成人民解放军。毛泽东说,为了迅速肃清反革命遗迹和反革命政治影响,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不如用战争解决问题。但这种方法是在敌人主力被消灭后,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同时对我军和人民也是有利的,就是可以避免人员伤亡和破坏。

绥远就是有意地保存一部分国民党军队,使其保持完整,或者大体上不动,也就是说,对这部分军队作暂时的让步,以争取这部分军队在政治上站在我们这一边,或者保持中立,使我们能够先集中力量解决剩余国民党军队的主要部分,然后在相当一段时间(例如几个月、半年或一年)以后,再把这部分转入人民解放军系统。毛泽东认为,这种斗争方式将比北平方式保留更多的反革命遗迹和反革命政治影响,并将保留更长的时间。但是毫无疑问,这种反革命的遗迹和反革命的政治影响,归根到底是要消灭的。

独立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问题是当时中央领导人的一个重要问题。1948年春,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英国、苏联、法国等一些外国政府通过一些渠道向我们进行了试探,表示愿意与我们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这时,毛泽东和周恩来开始从建设新国家的角度考虑对外关系。

建国前夕,我们的一项重大外交政策是不承认外国政府驻华代表为官方外交官,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其他国家建立的旧外交关系,不急于获得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承认。我们在外交上的不可动摇的立场是,原则上必须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采取不承认政策的目的是使我们在外交上取得主动,不被过去任何屈辱的外交传统所束缚,有利于消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毛主席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了这个方针和立场,就是“另起炉灶”,“先打扫屋子,再请客人”。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再次强调了中国革命的反帝性质,并进一步指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而且在全国胜利后的相当一个时期内,都不必急于解决。我们愿意按照平等的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是从来没有敌视过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他们不改变敌对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合法地位。”

1949 3月13日,毛泽东在全会的总结讲话中说:“我们不能想象,如果没有苏联,没有欧美工人运动吸引美帝国主义的力量,我们中国革命还能取得胜利。我说东方的空气稀薄,而西方的气压很重,所以我们突破了帝国主义力量在东方的薄弱环节。中国革命胜利后的巩固也是如此。帝国主义会毁灭我们。没有各国无产阶级的援助,首先是苏联的援助,巩固是不可能的。很自然。当我们被帮助时,我们总是乐于帮助别人。这就是国际主义。中苏关系是亲兄弟。我们和苏联应该站在同一战线上,成为盟友。只要有机会,我们就应该发表公开声明解释这一点。现在也要向党外人士说明这一点,做这种宣传。"

党建的新课题。从农村到城市,从革命战争到经济建设,对于即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党的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新课题。

在一月份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不要让胜利冲昏了头脑”。他说今天胜利的可能性更大。胜利越大,负担越大,紧张困难的时候越容易团结。我们必须保持警惕。要教育干部,首先要使高级干部懂得,真正要做的事情,要在战争结束后才开始,那时打仗可能容易些。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再次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英雄自居的情绪,固步自封不求上进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过苦日子的情绪,都可能滋长。因为胜利了,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已经证明敌人的力量征服不了我们。资产阶级的支持可能会征服我们队伍中意志薄弱的人。可能有一些* * *制作人从来没有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在这些敌人面前无愧于英雄的称号;但是他们经不起人家糖衣炮弹的攻击,在糖弹面前会输掉战斗。我们必须防止这种情况。

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夺取全国胜利只是长征后的第一步。如果说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也是比较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面。几十年后再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人们会觉得这不过是一出长戏的一个短序曲。戏剧必须以序幕开始,但序幕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是革命之后,路程更长,工作更大,更辛苦。这一点现在必须向党讲清楚,同志们必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必须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全会闭幕前,毛泽东作了总结讲话,讲话由十个部分组成,简要地评价了各地的工作,补充了个别问题,从十二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党委的工作方法。

会议还根据毛泽东的提议,提出了不祝寿,不送礼,少敬酒,少鼓掌,不要以人名命名,不要把中国同志与马克思、恩格斯相提并论。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二中全会,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全党把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战争转移到生产建设,从农业国转移到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移到社会主义社会,作了政治、思想、理论、方针、政策等多方面的充分准备,描绘了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使全党在新形势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