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人物的历史

公元前2-1世纪,西域出现了汉字。公元前60年,汉朝在西域建立都护府,汉语言也在西域使用和传播。从此,汉语成为西域各国必备的官方语言。到了唐代,汉语不仅成为西域地方政府的通用语言,而且成为西域各族人民自觉学习的语言。在西辽统治西域期间,汉语得到了进一步传播。元代提倡学汉法,用汉语言文字学士,产生了许多精通汉语言文字的著名学者。明朝时期,汉语继续在西域传播。清朝统一西域后,官方活动中使用满语,而主要使用汉语言。晚清时期,随着汉人的大量增加,汉语和汉字逐渐在西域广泛使用。于是,汉语言文字逐渐成为新疆各民族的通用语言文字。

对于现代汉语来说,规范汉字包括两部分:排序简化字和未排序简化字。简化字是指经国务院或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以字表形式正式颁布的现代汉字规范。未整理简化字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没有经过简化或需要简化的继承字,如人、山、川、日、水、火等。

规范汉字和汉字有什么区别?

规范汉字和汉字不是同一个概念。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有6000多年的历史,现在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和金文演变而来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形成了多种表现形式,并存于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为人们所用。规范汉字是新中国成立后对汉字进行整理和简化而形成的。汉字规范化标准由国务院颁布实施。

国家推行规范汉字的重点是什么?

国家推行规范汉字的重点是:学校教育教学用字,机关公务用字,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媒体用字,公共场所标牌、宣传标语、广告用字。

什么是汉字的规范化?

所谓汉字规范化,是指根据汉字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交往的需要,确定汉字应用的各种标准,固定和推广那些符合汉字发展规律的新部件和新用法;要妥善处理不符合汉字发展规律、没有必要的差异和用法,使汉字更好地为社会交往和现代化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