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年前的“香港人”
六千年前的“香港人”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商业城市。说到香港的历史,很多人只会想到开埠以来的一百多年。说到香港的文化,很多人干脆用“文化沙漠”来形容。香港的历史文化真的那么肤浅吗?六千年前的“香港人”可以为我们提供答案。
在香港,考古学家在大屿山赤腊角出土了约公元前4000年的石器。可以推断,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在香港生活了。此外,在南丫岛的深湾和赤柱的舂坎角出土了一些约公元前4,000至2,000年的陶罐和陶片。
几千年前“香港人”的生活状态大致可以描述如下:
早期定居的“香港人”并不多,或者只是短暂停留。考古遗址多位于香港沿海地区和面向珠江三角洲的离岛,可能与部落间贸易交流的便利和海边提供食物资源有关。据估计,这一时期的香港人口只有几十万。
早期的住宅可能仅由几根覆盖着树枝和树皮的木柱支撑。然而,这些房子大多很难保存在土壤中。我们只能通过区分土壤的颜色变化来识别一些与早期房屋有关的柱洞。
在石器时代,“香港人”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他们每天忙于捕鱼、打猎或采集野果充饥,并制作了不同类型的石器和武器,如砍树用的石斧和打猎用的箭。考古学家在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了许多石器,其中大多数都有锋利的刀刃。网坠的发现说明了渔网的用途。这个地方还出土了许多鱼骨。
当时,陶器被广泛用作烹饪和储存食物的器皿,这可以从出土的大量破碎的陶器碎片或少数完好的陶器碎片中得到证实。早期粗砂陶器多印有绳纹,烧制温度低;一系列不同的几何图案被印在后来的陶器上。
这说明香港的石器时代文化和中国南方的几何陶器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六千年前,“香港人”通过这些出土文物告诉我们,“香港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