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人物简介
1911 11 18他们在《申报》上发表了《女兵军团警示》,号召妇女参军参战。附在文章后面的是军团的简章:“我们的使命是赶走邪恶,帮助我们的同胞。组织:分为两部分:A、陆军部,B、军医部(在战场上拯救人民军队)。.....资格:16岁以上,40岁以下,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1911 165438+10月29日,沪军总司令陈在《申报》上称赞她们:“女人豪爽,有志气。军歌一起唱,他们居然参军了;仇人仇人是仇人,足以使裙发色。”
经过短期训练,1912 65438+10月24日,上海北伐女子敢死队赶赴金陵驰援。听说这个团队的女人异常勇敢,洗去了懦弱的习惯。我还听说这支队伍的目的是夺取金陵,所以也叫党宁队。“这期间,她认识了上海陆军都督府参谋长黄维,并结了婚。辛亥革命时期,黄任上海陆军第三师师长,与总司令陈和蒋介石结拜为兄弟。蒋介石恭敬地称她为“二嫂”。而这个“二嫂”比蒋介石小七岁!
1928之后,她和黄阅隐居莫干山,建立了自己的“白云山亭”。
1935年,黄阅奉命出山与日军谈判签订塘沽协定。沈陪着他。当时社会舆论对黄的压力很大,连他姐姐姐夫都无法理解。他认为“姐姐平日挺守规矩的,这次却很偏袒姐夫”。次年,郁郁寡欢的黄维凄凉地告别了心爱的妻儿,壮志未酬。丈夫的离去,祖国的覆灭,沈一个人住在白云山的亭子里,悲愤交加。她迫不及待地提起剑,扑向战场。
后来,沈离开了大陆,定居美国。晚年,她在《易云回忆》的序言中说:“有些人认为记住历史是自我陶醉,但我不敢。有些人认为我不尊重死者。历史不仅仅是英雄的事,更是成就这段历史的民族生活的记录。不能有亡国的历史,也很难记载。贡献一点事实意味着贡献一点历史;历史的尺度可能就是人性的尺度。”
上个世纪,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系出版了一系列历史人物口述传记。当时已移居美国的沈就是其中之一。不料,沈已经自己完成了一部回忆录,于是哥派去帮沈整理回忆录。这是我们到目前为止看过的《易云回忆》这本书。
沈女士于1960年11月(1971年11月)在美国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