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几个要点】课堂教学设计的几个环节
关键词:历史教学设计要点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G633文献识别码:A文号:1002-7661(2011)10-0071-02。
礼记?《中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孙子兵法?《策划与攻击》一文也说:“以恐惧对待无防备者,必胜。”可见,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提前做好周密科学的规划和准备。
历史教师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必须提前计划和准备,这就是课堂教学设计。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系统论、传播学、学习论等为基础。,应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分析教学需求和实施过程,根据教学目标探索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合理组合,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客观依据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具体操作依据是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标准,即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初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高中课程标准》)。纲要中的具体目标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历史课程标准中,纲要的这一具体目标被分解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三维”总目标。这说明历史课程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即在关注学生掌握适应时代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和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促进学生成长。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历史教学要实现教育功能的转变,实现《纲要》规定的教育目标,必须突破课堂教学设计的几个关键点。
重点是历史教师要站在研究者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形势要求教师从“经验”向“研究”转变,从“教师”向“研究者”转变。这种变化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如何实现这种转变,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以“研究者”的视角进行教学设计,从教学实践中检验教学设计,在教学后反思中改进教学设计,最后撰写教学经验总结。
首先要研究历史的教学目标,考虑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符合课程总体目标的要求;其次,研究如何实现教学目标,以什么理论为指导,如何进行教学,如何辅助教学,如何评价教学;最后,研究以什么样的形式和态度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改进教学设计。然后研究如何总结教学经验,如何运用历史教育的相关教学理论指导自己将教学经验提升为教学理论,建立相应的历史教学设计模式进行推广。
第二个重点是根据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确立教学重点。
无论是初中课程标准还是高中课程标准,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规定了学生的总目标。在历史教学的设计中,教学重点的确立也要考虑上述三个维度。当然,几个维度的具体建立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分析。比如初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标准是:了解三国形成的史实。大部分老师会把重点放在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上。有一位老师大胆创新,将重点确定为:通过对三国鼎立形成的历史事实的理解,让学生初步掌握用历史图解表达历史问题的方法。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确立重点,不仅改变了学习方式,指导了学习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大大增强了历史教育的效益和作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重点的确立还应注意与初中历史相关内容的联系。在确立三维焦点时,要注意灵活性和促进性,以提高高中生的历史学习水平。比如关于辛亥革命,初中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是: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认识武昌起义,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高中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是:简述革命的主要过程,了解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两者相比较,体现在三个维度上,但对高中生来说意义建构不足。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探究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乃至近代世界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从而进一步建构和提升学习辛亥革命史的意义。
第三个重点是分析教材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增删选调,实现知识重构。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考虑教材分析,研究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历史知识在初中或高中教材体系中、在一本书中、在一个单元中、在一个章节中的地位和作用,确立历史知识在历史知识体系中的坐标。其次,分析教学课堂内容中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考虑教材提供的知识点是否能服务于教学目标。如果现有的内容不能有效地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对知识进行增删、取舍、合并,重构教学知识体系。按照课改的理念,教材只是“范例”,给了教师发展智力、建立新知识体系的基础和空间。比如关于中国现代化的三个方面,从器物、制度到思想,由于主题模块的限制,高中历史只讲辛亥革命,其他问题分别在必修2和必修3中学习。因此,要构建关于中国现代化启动的知识体系,就必须考虑适当的知识融合与整合。再比如洋务运动,必修二讲其实践活动,必修三讲其思想内涵。从历史事实的一般逻辑关系来看,思想应该是实践的先导,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也要进行知识的传递和整合。
从理论上分析,知识的重构也要重视学习情境,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资源、思维能力、思维习惯进行教学设计。然后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第四个重点是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转变。
教与学是矛盾的统一体,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互动。这种互动不仅可以是形式动作的交替,也可以是知识的融合,思想观念的碰撞,能力素质的飞跃。
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在这种要求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正在日益普及。这三种学习方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自主学习的学生可以提出学习问题或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并做出相应的调整,针对历史事件的程序性内容、通过自身努力可能克服的问题、针对性目标的复习内容等设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相互的、互补的、互动的。它以异质群体为学习组织形式,通过合作的人际交往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形成和发展。合作学习可以针对更复杂的史料分析题和综合题进行设计。探究性学习是有问题的、面向过程的、开放的。它以问题为中心,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生生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理性能力的发展、情感体验的深化、知识的建构和解题方法的提炼。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更新于2006年4月17日)一文中,作者总结了实践中“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第一步:预习。第二步:创设情景,启发和引导学生。第三步:自主探究,质疑释疑。第四步: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第五步:总结。第六步:总结和作业。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中,作者综合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是一种可借鉴的课堂教学设计。
在教学评价问题上,无论是初中课程标准还是高中课程标准都列出了五种主要的参考方法。但包括课堂教学以外的各种评价。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观察、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历史习题和历史制作应是主要的设计类型,并应体现发展性特征。
重点五是以现代学习理论为指导,科学设计教学。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就没有完美的历史教学设计。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是指导教学设计的现代学习理论。
新课程实验强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教学中心,课堂教学设计也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标。教师认真学习现代学习理论,对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意义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高中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指出:“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坚持基础性和时代性,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全面发展。“在设计思路上,高中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历史必修课,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历史发展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体现这些基本思想和理念,历史教学的设计必须应用现代学习理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多元化的知识体系,形成科学的历史观,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
[1]张等.新世纪教师的素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刘新宇。新课改下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新认识[J].历史教学,2005,(11)。
[3]尤果编辑。“新课程下教师的教学技能与培训”[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刘晓明主编。科学备课[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丁锦辉等主编。有效备课系列[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编辑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