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是如何发展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法国制造了自己的坦克,并在进攻和防御行动中使用。在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制造了数千辆坦克,主要型号有英国的IV型和A型坦克,以及法国的“圣沙蒙”和“雷诺”坦克。其中雷诺坦克生产了3000多辆,由于其良好的运行可靠性,战后被其他国家模仿。

早期这些坦克重7~28吨,火力差。一般都配有1~2小口径炮和几挺机枪,有的只有几挺机枪。坦克最大速度只有6 ~ 13km,最大行进距离只有35 ~ 64km。装甲厚度5~30 mm,可抵御早期火炮的攻击。

坦克改变了战争的规模和方式,标志着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到来。到二战前夕,各国都研制并装备了各种类型的坦克,其中轻型坦克最多,也有履带与车轮互换的“轮履”式轻型坦克和多炮塔结构的重型坦克。

这一时期的坦克型号主要有英国马蒂尔达步兵坦克和十字军巡逻坦克,法国雷诺R-35轻型和索马S-35中型坦克,苏联T-26轻型和T-28中型坦克,德国PZKPFW-III轻型和PZKPFW-IV中型坦克等等。它们比早期的坦克先进得多。一般战斗总重9~28吨,最大速度可达20~43公里/小时,最大装甲厚度25~90毫米,火炮口径多为37~47毫米,德国TIV坦克达到75毫米,苏联T-28坦克装备76毫米炮,无论是技战术性能都有前所未有的提升。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坦克。

二战中著名的坦克

二战初期,德国使用大量坦克进行闪电战。战争中后期,苏联和德国战场上出现了数千辆坦克的坦克战。在北非、诺曼底和远东战场,也有大量坦克参战。交战双方生产了30多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由于坦克与反坦克火器的激烈对抗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作战形式,坦克的技术和性能得到了迅速提高。这一时期的坦克主要有:苏联的T-34中型和HC-2重型坦克,德国的豹式中型和虎式重型坦克,美国的M4中型坦克,英国的丘吉尔步兵坦克,克伦威尔巡逻坦克和日本的97中型坦克。

二战期间坦克的性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坦克一般使用装有火炮的单旋转炮塔。中型和重型坦克的火炮口径分别为57~85毫米和88~122毫米。主要弹药为榴弹、尖头或钝头穿甲弹,出现了次口径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穿甲弹,大大提高了穿甲能力,特别适用于坦克对抗和轰击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这一时期坦克发动机功率多为260~525 kW,最大速度2~64 km/h,最大行程100~300 km,可深入敌后,对扩大战果、全面控制战场态势起决定性作用。

这一时期的所有坦克在车体设计上都比一战时有了很大的改进,特别强调将车体前部的易损部位设计成倾斜的甲板,使炮弹容易滑落。装甲厚度多为45~100 mm,有的达到150 mm,二战中坦克的大量使用使战场成为新型坦克的试验场,坦克的性能得到了迅速的检验和提高。二战后期,坦克在机动性、火力分配和防护能力上已经相当成熟,成为陆地突击作战中的主导武器。

最早的无人驾驶坦克

最早的无人坦克出现在二战战场上。

在1943~1945期间,德军曾在几个重型坦克营装备BIV无线电控制爆破坦克,以支援虎式II作战坦克。这款坦克无乘员,最大装甲厚度150 mm,车长仅335米,车宽仅1.8米,车高1.25米,车重3.6吨。通过无线电遥控控制,车辆还可以在履带式履带上行走,可以穿越浅壕沟和翻越铁丝网等障碍物,用于爆破掩体、扫雷和摧毁普通坦克火力做不到的野战工事,支援地面突击部队的进攻。这种坦克前甲板装载450公斤炸药,开到爆破地点,通过遥控装置把炸药从车上扔下来开回去,然后通过时间引信或无线电信号引爆。无线电控制的距离可以达到2公里。这种坦克在二战实战中使用过,但是效果较差,没有德军想象的那么厉害,而且控制装置复杂,在战场上容易受到其他无线电信号的干扰,影响远程定位的精度,所以战后就不再研发生产了。

空投坦克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设计师克里斯蒂试图建造一架带机翼和螺旋桨的坦克飞机,但失败了,因为坦克和飞机到了一个阶段后,两种武器的战斗力都降低了。

1935年,苏联研制出T-27袖珍坦克,用飞机运输,然后空降到当地战场,突然向敌人发起强大火力攻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比坦克飞机实用多了,尤其是直升机在战争中使用后,这种升降坦克可以随时吊起来运到其他地方再战,使坦克成为高机动性的重火力。二战后,利用降落伞空投或直升机吊运坦克、装甲车和自行火炮,已成为陆战的重要战术形式。这种战术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中被广泛运用,并取得了不少战果。

坦克上的火炮

坦克炮是安装在坦克上的一种火炮,分为线性炮和滑动炮两种。多用于直接射击,弹道直,定向射击范围大,射速快,命中精度高,穿甲威力强,火力机动性能好。

大多数坦克炮使用旋转炮塔,不仅可以保护乘员免受敌方火力伤害,还可以使火炮360度射击。坦克炮仰角一般只有20° ~ 30°。另外,受限于坦克车内空间,坦克炮携带的炮弹一般在40~50发左右,弹药最多的英国挑战者坦克只有62发,这是它不如榴弹炮或迫击炮的地方。坦克炮的主要任务是反坦克,主要在1000~2000米近距离作战,远距离由各种反坦克导弹完成。坦克炮开火时,坦克可以停止前进,也可以边移动边射击。

自从坦克参战以来,坦克炮的口径越来越大。一战是57毫米,二战是85毫米,目前最大是125毫米,滑膛炮坦克炮中,苏联主战坦克如T-72、T-80口径最大,都是125毫米滑膛炮。在线膛坦克炮中,口径最大的是英国挑战者号装备的120毫米线膛炮。改进前,美国MI坦克和以色列梅卡瓦坦克都使用105毫米线膛炮。

不断发展的坦克家族

70年代后,各国对60年代装备的坦克进行了改进,如美国的M60A3、联邦德国的豹IA4、英国的改进型Chief、法国的AMX-30B2等。这些坦克主要改进了弹药和火控系统。

与此同时,各国也研制生产了一批性能优越的新型坦克。最典型的有苏联的T-72,T-72M,T-72M1,T-80和T-90,美国的M1,M1A1和M1A2,德国的豹II和英国的挑战者。这些主战坦克大多在80年代服役,代表了当今世界主战坦克的最高发展水平。

苏军在改进坦克时,强调了坦克的火力。坦克炮口径最大,外形低矮,重量相对较轻。而美国和德国则更注重火力、机动和防护的综合性能,重视火控性能的发展,行军中偏重射击和首发命中。发动机功率比较高,较早采用复合装甲。这些主战坦克的战斗总重量一般在40~60吨,挑战者坦克为62吨,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坦克。

主战坦克乘员一般为3~4人。武器一般配备105 ~ 125mm滑膛或线膛炮。主战坦克火炮最大口径是苏联T~72坦克,可达125mm。使用的炮弹种类有穿甲弹、穿甲弹、穿甲弹、手榴弹,初速一般为730~1800 m/s,初速最高的也是苏联T~72坦克,发射穿甲弹时可达1800 m/s。这些最先进的主战坦克炮的直接射击距离一般在2100米以内,弹药基数为39~60发。它们的越野速度为35~55 km/h,最大速度可达46~72 km/h,其中德国“豹”II和美国MI坦克速度最快,可达72 km/h..

现代坦克

今天的坦克有更厚的钢壳。一些坦克炮塔前的装甲厚度超过250毫米。有些坦克还使用类似三明治饼干的多层复合装甲。这种装甲的内外两层是钢铁或其他金属,中间是陶瓷等非金属材料,提高了数倍的抗穿透力。

另外,让坦克变短也是提高防护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世界各国制造的坦克一代比一代短。目前世界上最矮的坦克是瑞典的S型坦克,只有1.9米高。

在加强火力方面,现代坦克炮的口径越来越大,从85毫米到125毫米,有的甚至达到152毫米,这样,其火力越来越猛,威力也相应增大。

这些大口径坦克炮可以发射各种高效穿甲弹和穿甲弹,有的还可以发射反坦克导弹,所以坦克炮是用来对抗敌方坦克的最有效武器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型坦克装备了现代化的手动控制系统,包括电子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仪、红外夜视仪、自动装弹机等。,能使坦克在几秒钟到十几秒钟内快速捕捉目标并射击,无论在阴天、雾天还是夜间,也无论在陡坡、沟渠中行驶。火力和精度大大提高。

现代坦克每小时能跑四五十公里,有时甚至能达到八九十公里。即使在松软的沙地上,它也能像在平地上行走一样自由驰骋,时速可达30至40公里。

现代坦克机动性好,这也表现在加速性能上。也就是从静止起步到加速到32 km/h只需要六七秒,相当灵巧快捷。这样,当导弹或炮弹向它扑来时,要么作蛇形运动,要么突然加速向前,使导弹或炮弹腾空,避免被打。

当然,坦克本身也有弱点。一个是顶盖和车底的装甲比较薄,容易被击穿。其次,坦克内部器官较弱,也是易受攻击的部位。坦克的腹甲中有大量的炮弹、燃油等易燃易爆物品,坦克尾部还安装了一台发动机。一旦开枪,会引起燃烧和爆炸。第三是铁脚板——轨道比较脆弱。履带被炸飞,坦克就瘫痪了,动不了,等着挨打。

坦克虽然有这些缺点,但相对于专业来说,毕竟是次要的。从坦克在现代地面战中取得的成绩和发挥的突出作用来看,它无愧于“可移动的钢铁掩体”的称号。

未来隐形坦克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和陆军战车制造部门一直在秘密研究隐形坦克技术。虽然隐身坦克要到2000年以后才会部署,但美国陆军和工业界在隐身坦克技术的开发和测试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研制了一种由高强度S-2玻璃纤维和热固性聚酯树脂制成的复合材料,用于制造1989年6月的M-2“布拉德利”步兵战车。这种材料对光波和雷达波的反射比金属弱,可制成最佳隐形结构形状,可减弱坦克热辐射信号,降低车内噪声5~10 dB。坦克的隐身技术之一就是降低坦克的红外辐射。主要措施是使用热损失小的发动机,在燃料中加入人为添加剂,使废气的红外光谱大部分在大气窗口之外;改进通风冷却系统,降低罐体温度等等。第二种是在坦克表面涂上伪装或者挂一张伪装网。迷彩具有吸波功能,可以降低坦克的视觉探测概率,减弱坦克的红外辐射。三是降低坦克噪音。比如M1A1坦克采用了低噪音的燃气涡轮发动机,坦克结构设计引入了隔音消声技术。

就未来坦克作战性能而言,机动性、装甲防护能力和火力强度仍是坦克的重要指标,但隐身能力已成为各国坦克自我保护和隐蔽近敌作战追求的重要目标。

现代机器人坦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等国家开展了机器人坦克的研究。美国陆军在1983年公布的装甲战车科技计划将战车机器人列入了发展计划。

军用机器人车辆可以使用六个轮子,也可以使用履带作为运动装置。这些车辆有的由遥控设备驾驶,有的由辖区内的地形图输入电脑。车上的摄像头随时拍摄该地点的地形,并发送给电脑。计算机将拍摄的地形与存储的地形进行比较和判断,并给出控制指令,使车辆沿着所需的道路行驶。该车配有武器系统,可以自动发射。如果只是想让入侵者失去战斗力,可以用高音喇叭,通过强烈刺耳的噪音让入侵者精神错乱。如果要消灭入侵的敌人,可以通过枪榴弹、机枪、导弹等杀死敌人。这种机器人坦克可以完成战场爆破、克服障碍、排雷等特殊任务,特别是在核生化战条件下,可以连续作战。机器人坦克还可以自动找井跟踪目标,在接近目标时精确瞄准、射击并歼灭目标。海湾战争后,美军使用田纳西遥控技术公司提供的18机器人清理战场。这款机器人配有多条履带,可以适应各种地形,攀爬45°斜坡,在狭窄的走廊里作业,清除炸弹、地雷和哑弹。可见现代机器人坦克已经进入实战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