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江水文特征

青衣江是一条雨源河流,其水位和流量随降雨量而变化。西河镇站多年平均水位10.36米,7月初暴雨骤降1957,7月5日历史最高水位18.80米。1968年,继1966、1967之后连续三年干旱,历史最低水位为12年2月6.92米。最大洪峰流量8300秒立方米(1983年7月4日),最小洪峰流量290秒立方米。各年各时段实测最大洪峰流量占全省河流的百分比相对较低。

西河镇年平均流量154秒立方米,年平均流量344秒立方米(1954)。最小年平均流量为74.3秒立方米。月最大流量1010秒立方米(1954年6月);月最小流量2.02秒立方米(1978 11月)。正常年入长江径流量62.76亿立方米,最高丰水年达到654.38+00.498亿立方米,最低枯水年达到24.53亿立方米。

20世纪50年代以前,青衣江流域植被覆盖度较高,河水含沙量较低。1958以来,毁林开荒加剧了水土流失。20世纪60年代,含沙量为0.07kg/m3,年输沙量为22万吨。70年代含沙量为0.099 kg/m3,年输沙量30万吨。80年代,含沙量增加到0.157 kg/m3,年输沙量75万吨。西河镇河床段已淤积至1.3-1.5米,汛期洪水位比两岸高出1.6-65448米。

南陵县志:青衣江为雨源性河流,其水位和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西河镇多年平均水位10.36米,7月上旬暴雨骤降,7月5日历史最高水位18.80米。1968是继1966和1967之后连续三年干旱。9月12日,历史最低水位9.21米。西河镇年平均流量为1.54立方米每秒,但年平均流量为344立方米每秒(1.954)。最小年平均流量为74.3立方米每秒。多年最大月流量1010立方米每秒(1954年6月);多年最小月流量2.02立方米每秒(1954 165438+10月)。历年最大径流量1084亿立方米(1954);历年最小径流量23.5亿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8300立方米每秒(1983年7月4日);最小洪峰流量290立方米每秒(1968 5月8日)。枯水期西河镇青衣江处于停滞状态(0964的65438+8月中旬,0967的65438+7月中旬至8月中旬,0968的65438+9月中旬,0978的65438+8月至9月)。20世纪50年代以前,青衣江流域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低。自1958以来,片面追求“以粮为纲”,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水土流失日益加剧。20世纪60年代,含沙量为0.07kg/m3,年输沙量为22万吨。70年代含沙量为0.099kg/m3,年输沙量30万吨。80年代含沙量增加到0.157kg/m3,年输沙量高达75万吨。河床已淤积1.3 ~ 1.5m,汛期洪水位高出两岸地面1.6 ~ 1.8m。

芜湖县志:据西河镇水文站测验,枯水年最低水位12.45米,1978.3 . 21;最高水位18.60m,年平均水位10.89m:年平均流量154 m3/s,最大流量344 m3/s 1957,最小流量74.3 m3/s 1968,最小月平均流量2.02 m3/s 1954每立方米水最大含沙量为0.548千克,0957.7年输沙率为40.25438+338万吨。每平方公里侵蚀模数583.2吨。

芜湖市志(1999)载:根据清水河水文站资料,青衣江多年平均水位7.52m,最高水位11.47m,最低水位4.50m,极端最高水位13.2m,极端最低水位4.17m..青衣江高水位出现在7、8、9月,低水位出现在6月5438+02、1、2月。年平均流量29 m3/s,最大流量570 m3/s,最小流量-490 m3/s(受河道顶进影响)。一般最大正流量出现在2、3月,最大负流量出现在8月。根据西河镇水文站资料,青衣江年平均含沙量为0.198kg/m3,月平均最高为0.548kg/m3,月平均最低为0.002kg/m3。上游陈村水库修建以来,发挥了很大的调蓄洪水作用,水文动态得到了人工控制,特别是对下游和芜湖市的防洪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青衣江是卵石沙质河床,常年水质清澈,透明度很大。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上游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根据1980处青衣江水质分析结果,为重度污染河流,水质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