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9,贯穿汽车圈整整一年的四个字

2019是中国车市销量的一个寒冬年,也是28年增量时代结束后的一个过渡年。伴随着“衰退”二字,“冷”、“难”、“省”、“合”等词贯穿2019汽车圈。

文/蜡笔新?图/来源网络

今天2019终于在冬天的叹息中落下帷幕。挥手告别2019,迎来2020,站在新年的起点回望2019的汽车圈。如果非要找一个词来概括的话,也许“衰退”是最恰当的一个。

有人说2018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转折点,但现在看来2019更合适。2019是中国车市销量的一个寒冬年,也是28年增量时代结束后的一个过渡年。伴随着“衰退”二字,“冷”、“难”、“省”、“合”等词贯穿2019汽车圈。

冷——销量冷带来行业冷。

首先,2019汽车圈的萧条直接体现在销量的萧条上。以国内汽车市场为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11的月份,全国汽车累计销量为2311万辆,同比下降9.1%。其中,乘用车累计销量1,923.1,000辆,同比下降1.5%。同时,截至今年6月165438+10月,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已经连续17个月下滑,今年汽车销量实现正增长无望。

正增长已经不再奢侈,甚至刚刚到来的2020年已经被提前定性为依然低迷。据国家信息中心2019最新预测,未来一年2020年也将延续“下降”节奏,国内乘用车需求将在2000万辆触底。乐观的情况下,底部会在2021反弹,随后几年将迎来新的“春天”。

2018以来销量断崖式下跌,新车销量的大幅下滑也使得汽车行业整体利润走低。根据相关机构对今年前三季度各行业利润增长数据的统计,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高居榜首”,全行业-33.25%的利润增速也透露出行业遇冷的“遮羞布”。

销量遇冷带来的行业遇冷,表现在汽车圈的方方面面。以往作为汽车行业风向标的各大车展的光芒也已经消散,变得暗淡。虽然世界五大车展之一的东京车展参展人数和组团人数达到187人,但海外品牌参展商只有4家,包括奔驰和雷诺,大众、保时捷和奥迪等品牌自2009年以来首次决定不参展,成为世界五大车展中“最不国际化”的车展。

除了东京车展的“尴尬”亮相,世界各地的车展越来越“冷清”也成为一大趋势:今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也是百年来最冷的车展。尽管一汽红旗、长城、拜腾等一些来自中国的品牌大秀肌肉,但已有22个知名汽车品牌宣布退出法兰克福车展。另外底特律车展和日内瓦车展也大不如前。

回到国内,除了上海车展和广州车展,今年的成都车展略显冷淡。此外,此前有消息称,原定于(2019)10月30日10至11在上海新国际举办的上海新能源汽车自动化技术展览会因行业不好而变更,因此为保证展会效果,将延期至2020年8月7-9日在上海举办。

虽然后来证实,延期的原因并不是30多家展商倒闭,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车企业补贴减弱,导致新能源汽车企业参展意愿减弱,但也可以看出,在销售遇冷的前提下,汽车厂商的参展意愿也减弱了不少。

而这个冷字也引出了另一个常年贯穿汽车圈的三个字。

难——不可持续,淘汰赛还没结束。

汽车市场寒冬的持续,既是对整个汽车行业的考验,也是对汽车行业每一个个体的淘汰赛。一方面,淘汰赛给行业带来压力,压力引发向上的动力;另一方面,一些已经难以为继的车企只能在寒冬中面临死亡。

2019,很多车企在“难”字上退出了历史舞台。165438+10月18日,人民法院公告网站显示,杭州青年汽车有限公司已破产。10的前一个月,一封银行内部邮件在网上流传,称“猎豹汽车、力帆汽车、华泰汽车、众泰汽车将于年底进入破产程序,涉及上下游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产业链共计约500亿元,要求调查”。

虽然,后来被“破产”的厂商紧急辟谣,但最终不了了之,成了一场乌龙闹剧。但在毫无根据的背后,是众多车企深陷泥潭的事实。

以力帆为例。今年下半年以来,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乘用车月产量只有几百辆。从披露的数据来看,今年前8个月累计产量同比下滑超七成,累计销量同比下滑近七成。同时,今年上半年已巨亏9.47亿,濒临退市边缘。

华泰汽车今年前11月累计销量仅为3.9万辆,同比下滑63.7%。目前,华泰汽车大部分子公司股权已被融资质押,与多家子公司一起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债务总额近300亿元。

此外,今年前11个月,全国超过六成的车企出现累计销量下滑,海马汽车、杜云汽车、东风雷诺等数十家车企,下滑幅度超过50%。

在这个前提下,2019有很多车企难以为继,面临生存危机。除了上面提到的力帆、华泰、BAIC印相和马骏,他们也是本次淘汰赛的落伍者。新能源造车就更“难”了:未来汽车、地平线汽车、博骏汽车、吕赤汽车、游侠汽车等超过10的造车新势力被曝拖欠工资和债务。郅都汽车的全部股权已经被拍卖。

随着年底PSA在长安的落幕,2019汽车圈的“困难”也告一段落,但汽车行业的淘汰赛还远未结束。

节约——把钱花在刀刃上

虽然在“寒冷”的影响下,只有一部分落后车企“举步维艰”,但整个汽车行业已经清晰地意识到了寒冬中“紧缩”的重要性。2019年,各大汽车集团都在大幅降低成本。最直观的就是裁员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流新闻。

在2019即将结束的最后一个月,几家跨国车企又以一份“裁员名单”在2019的悲惨中再添一笔,这份名单将波及到德国、美国、日本和英国,甚至中国和印度也不能幸免。

首先,有汽车风向标之称的BBA组团开启新一轮裁员大幕:165438+10月26日,奥迪宣布2025年前裁员9500人,占员工总数的10%。这将在未来十年为奥迪节省60亿欧元,以支持企业加速向电气化和数字化转型。

很快,三天后(165438+10月29日),戴姆勒集团也宣布,计划到2022年底,在全球范围内裁员至少10000人,至少占全球员工的3.3%。该公司希望通过裁员节省约6543804亿欧元,以填补汽车电动化转型带来的成本增加和市场。

宝马虽然没有宣布具体的裁员计划,但也在6月27日165438宣布,其管理层已经与工会达成协议,通过减少员工激励和其他补偿方案来支持公司发展电动车业务。据悉,宝马预计在2022年前节省超过6543.8+02亿欧元(约合6543.8+03.23亿美元),以应对电气化改造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成本。为此,宝马将大幅削减奖金,并延长部分员工的工作时间。该协议将于2020年生效。

除了奥迪、戴姆勒近期宣布裁员近2万人外,近一年来,以大众、通用、福特、日产等整车厂为代表的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上的多家企业相继宣布裁员,降低成本。

一方面是裁员降成本,另一方面是将节省下来的资源投入电气化改造。虽然汽车企业电气化转型之路更像是一场马拉松,障碍漫长,但新能源汽车前景可观。

从之前已经公布的预算(大众600亿欧元)来看,可以知道他们转型的决心。这年头,车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要把省下来的钱花在刀刃上,毕竟未来前景广阔。

联合——联合连横,报团取暖。

继“冷”、“难”、“省”之后,又是一个贯穿今年汽车圈的关键词——“组合”。在新四化和汽车市场“寒冬”的双重压力下,汽车企业抱团、深化合作已经成为行业的默契。

年初以来,车企“联姻”不断。首先是全球汽车巨头的合作。65438年6月20日,大众汽车与福特汽车公司也建立了战略联盟,这有利于双方合作伙伴以独特的功能和技术在车辆架构上分担成本,从而显著提高业务规模和运营效率。7月12日,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和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Company)宣布,将全球战略联盟扩展至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

3月28日,吉利与戴姆勒宣布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共同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努力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占50%的股份。

165438+10月7日,丰田与比亚迪签署关于成立纯电动汽车研发公司的合资协议。新公司将于2020年在中国正式成立,丰田和比亚迪各出资50%。合资协议的签署是今年双方达成的电池协议和EV车型协议的延续。

165438+10月29日,长城汽车与宝马集团合资的Beam汽车项目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正式启动。这也是合资车股比放开后,国内首个合资项目,双方各持股50%。

12 18日,标致雪铁龙集团与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签署合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业务将以50: 50的比例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年销量为870万辆,收入近6543.8+070亿欧元(不包括来自FCA马瑞利和PSA佛吉亚第三方的收入)。以此计算,新公司将成为销量全球第四、营收全球第三的汽车集团,仅次于大众、丰田和雷诺-日产联盟。

国内车企之间的合作也是不断。先是一汽、东风、长安扎堆,与其他公司合作成立T3出行公司,总投资97.6亿元。8月16日,江铃集团、长安汽车、爱知汽车合资公司召开会议,宣布成立江铃控股混改。

19年2月23日,SAIC与广汽集团在沪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2019年汽车企业合作浪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根据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共同开发核心技术、享受产业链资源、聚焦新商业模式、共同拓展海外市场四个方面展开合作。

寒冷的冬天,抱团取暖无疑是明智之举。就现阶段而言,车企与连横深化合作,不仅可以通过资源共享节约成本、提高技术,还有助于提高双方合作伙伴的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刚刚过去的2019不景气确实在汽车圈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显现。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寒冬带来的是惨淡的现实,但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现在回顾2019,展望全新的2020,未来可期。也许明年再回头看的时候,“hi”可能就是贯穿2020年汽车圈的词。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