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同仁堂的建筑特色,历史传说,民俗风情,医药。

位于北京的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品牌。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从1723年开始致力于御医,历经八任皇帝188。在3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历代同仁堂人始终秉承着“加工虽繁,必不敢省工,口味虽贵,必不敢减材”的古训,树立了“无人不知其所制”的自律意识,造就了制药过程中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严谨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材精良、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国内外。

提到中医,很多人不约而同地会想到“同仁堂”这个词。中国最著名的老药店,创立于1669,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300多年的声誉,北京同仁堂现已发展成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同仁堂集团公司。其产品以传统严谨的制药工艺和显著的疗效享誉国内外。

仁兴天夏彤仁堂

当电视剧《大宅门》火爆荧屏的时候,人们似乎对“同仁堂”有了更多的了解。为什么同仁堂闻名天下?“吃了同仁堂的药,放心。”80多岁的王大爷对此深有感触。“去年北京有非典,我来这里配了一副预防中药。等了很久,都拿不到。刚开始大家都在抱怨,以为是在保持涨价。”后来才知道,合格的原料到了,人家才给药。"王叔叔说:"有了这仁义,同仁堂才能做大事!"

在很多老北京人眼里,同仁堂的命脉就在于这个“仁”。无论同仁堂炮制什么药,都要煎、蒸、灸、晒、霜,绝不偷工减料。如虎骨酒、“再造丸”等加工后,不立即出售,而是先储存起来,以减少药物的干燥,提高疗效。虎骨酒制成后要在坛子里存放两年,药丸要密封一年。

仁不影响世界。北京人买药爱同仁堂;外地人去北京观光,也喜欢逛同仁堂的这家百年老店。如今,同仁堂几乎是其入驻的海外九个国家和地区中规模最大的中药店,装修精美,体现了中医文化的气息。在台北新店,很多顾客表示,“来这里买药,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尤其是这些历史文化展区,看起来就像一个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同仁堂作为生产中药产品的中华老字号,结合开设海外门店、展示中医历史、坐诊中医、卖药,通过让消费者直接了解中医,增强消费者对中医的信任和用药习惯。它带给消费者的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重义、爱民、宽厚的文化。

从最初的同仁堂大药房、同仁堂药店到现在的北京同仁堂集团,经历了清朝由强变弱、数次外患、军阀混战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沧桑,其所有制形式、企业性质和管理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同仁堂世代流传,海内外口碑卓著,立下了金字招牌,实在是医药史上的奇迹。同仁堂的金字招牌为什么能坚持300年?

保证药品质量,严把选材关。

同仁堂从创业之初就非常重视药品质量,以严格的管理作为保障。乐冯明,创始人乐显扬的第三个儿子,继承了父亲的事业。1702,他在同仁堂药店的基础上开了同仁堂药店。他不遗余力地疏解寒热,苦心钻研医术,刻意寻丸、散丸、各种配方,以不同的方式编成书籍。勒·冯明在该书序言中提出“观察肘后,可辨地产,虽加工繁杂,必不敢省工;虽然味道贵,但你也不敢减少物质资源。”为同仁堂的药品生产建立了严格的选方、用药、配比、工艺规范,代代相传,培育了同仁堂的良好口碑。

300多年来,同仁堂为了保证药品质量,坚持严格选材。过去,北京同仁堂为了崇奉神医,取信于顾客,建立了严选料药的传统,保持了良好的疗效和信誉;新中国成立后,同仁堂除了严格执行国家优质药品标准外,还采取特殊措施保证特殊药材的优质。比如制作乌鸡白凤丸的纯种乌鸡,是北京中药公司在北京无污染的郊区专门饲养的,饲料和饮水都是严格控制的。一旦发现乌骨鸡的羽毛和肉质有轻微退化,就会淘汰。这种精心喂养的纯种乌鸡,质地纯正,气味清新,所含的各种氨基酸质量一致,保证了乌鸡白凤丸的质量标准。

中成药是同仁堂的主打产品。为了保证质量,除了独特的配方和优良的材料,严格和精湛的工艺程序是必要的。如果加工不符合技术规程,不能体现减毒或增效作用,或质量受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不仅影响疗效,甚至使良药变成了药物,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仁堂生产的中成药,从购买原料到包装,总有上百道工序。加工每一种药物的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工艺要求,投料的数量必须准确,各种珍贵的细药投料误差都要控制在微克以下。比如犀牛角、天然牛黄、珍珠等。应该磨成最细的粉末。除灭菌外,还应达到规定的孔数,以保证粉末的细度。另外,颜色要均匀,无花线、斑点、杂质。

本着做小生意的精神经营大药房

代顾客煎药是药房的老规矩。冬去春来。煎药岗位的操作人员虽然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从来没有停止过,也没有出过事故。比如1985,当时每副药要亏5分钱,但是药店为了方便群众,坚持为民服务。目前药店每年要代顾客煎药近两万副,深受患者和顾客的欢迎。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同仁堂就有了邮购业务的雏形。1949之后成立了邮件部,很受全世界患者的欢迎。1954,同仁堂设立咨询台,向患者介绍有适应症的药物,解答顾客提出的各种问题,40多年来接待了数千万人次。

星星在变,但同仁堂“顾客至上,竭诚服务”的理念不变。1984有一个外地客户来店里买4克天仙藤。一个老业务员接过来说:“这个药值4%。这里是10克,收费是1美分。”顾客满意地笑了。为了这一分钱的生意,老业务员跑了柜台前后两趟。事后,客户写了一本书《经济日报》,大赞同仁堂的可贵作风,认为像同仁堂汤灿这样的大药房,还保持着做好小生意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同仁堂历经沧桑,其“金字招牌”经久不衰。是因为同仁堂人注重崇高的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并将其转化为员工的言行,形成了具有中医药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的确,“品质”和“服务”是“同仁堂”金字招牌的两大支柱。坚持质量第一,一切为了患者,是同仁堂兴旺发达的最根本原因。

同仁堂文化的质量观

从古至今,同仁堂文化素质观的形成有两个原因:一是同仁堂人的自律意识。历代同仁堂人恪守诚信敬业的医学道德,提出了“合则无人见,合则有意知”的信条。制药过程严格遵循配方,精选地道药材,绝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另一个是同仁堂的外部压力。这个外部压力就是皇权的压力,因为是给皇宫药房的,所以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杀身之祸。

历代同仁堂人秉承“配方独特、选料精良、工艺精湛、疗效显著”的四大制药特色,生产了许多疗效显著的中成药。从65438到0989,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同仁堂全国首个“中国驰名商标”,使同仁堂成为迄今为止中药行业唯一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企业。同仁堂不仅拥有“十大王牌”,还形成了以“十大名药”为代表的系列产品,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广泛赞誉和青睐。

同仁堂文化的声誉观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同仁堂的企业精神,那就是:同修仁心,助天下养生。同仁堂的企业家们推崇“能养生而济世者,惟医为重”,把行医卖药作为拯救世界、服务社会的崇高事业。古往今来的历代修行者,始终以“养生”“济世”为己任,坚守诚信敬业的道德品格,以诚相待来自四面八方的来客,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始终坚持不欺不歧视的原则。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中,同仁堂始终认为“诚实守信”是对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讲信誉是商业行为最根本的准则。

同仁堂文化的意象观

历代同仁堂都非常重视宣传自己,树立同仁堂的形象。比如利用科举考试的机会免费发“平安药”,冬天办粥厂夏天送药,办“水火会”。今天的同仁堂,既继承了原有的优良传统,又赋予了她符合新时代特征的新内容。世纪之交,同仁堂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同仁堂的整体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次,以同仁堂报为载体,进行企业内部宣传,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第三,发挥同仁堂的文化力量,用同仁堂精神激励和教育员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四,注重同仁堂企业识别系统的设计,树立同仁堂面向21世纪的新形象;第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无私奉献社会,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