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仡佬族有哪些习俗?
新年:?一般来说,正月十四,主要活动有:吃案板肉、上坟、祭祖(供饭)、祭四官、种地。晚上插香花,追虫蚁,追火虫。第二天(正月十五)凌晨,倒茶,抢银水,端饭。新年是关于灯的。
3月3日:?在山大王菩萨生日那天,一些仡佬族人为了完成心愿,向山大王献祭。
清明节:随祖坟悬挂。
端阳节:?通常在五月初五,我们吃粽子。祭祀祖先。
半个月:?一般在7月14日割新谷尝新物,祭祖。
八月节:?仡佬族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唐宋的史书中都有记载。仡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八月节(8月15日至20日)。节日的第一天,所有的人,无论老少,都会穿上新衣服,聚集在寨子的露台上。几个年轻人牵来一头大红花的黄牛,村里年纪最大的人“宗族长辈”开始祈求丰收。乐队演奏“八仙”,同时燃放火药枪和鞭炮。然后杀牛,割下牛心,一户一个,表示全家团结如一。随后,“氏族长老”还带领众人捧着猪、老鸡、老鹅三种动物在菩萨树下祭祀。仪式结束后,全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饭,直到天黑。第二天,家宴结束后,女人们带着孩子回父母家送礼。男人们在街上交朋友,唱歌聊天。据说青年男女的歌舞活动一直持续到节日的最后一天。
重阳节:一般在八月十五,我们会去走亲戚(送糍粑)。
小年:?一般在腊月三十,主要活动有:吃案板肉,上坟,祭祖(供饭),晚上祭四官苗。第二天早上倒茶,抢银水,吃汤圆,献饭。火是小年最重要的。
过年
最早的仡佬族根据作物生长规律,以十月为一年一度的节日。嘉靖《贵州图经》记载仡佬族“以秋收为每年之始”。据清代安顺府志记载,仡佬族“以十月为一年之始”。从清朝开始,仡佬族逐渐模仿汉族在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一过年,原来的十月初一的习俗也逐渐被废除。
元旦时期倒退了,吸收了一些过年的礼仪,但是仡佬族年的很多传统习俗还是保留了下来。全国各地的仡佬族都要在春节期间给祖先做糯米糕。糯米糕有大有小,数量有多有少。各村,各姓,甚至集体在同一个村举行,由各个家庭单独进行,但更多的是由各个家庭单独进行。
除夕夜,各家各户在大厅神龛前的八仙桌上展示丰盛的菜肴、美酒和米饭。烧香纸祭祖后,全家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仡佬族节日
仡佬族一年有两个节日,一个是春节,另一个是仡佬族年,在农历三月初三。春节的时间和习俗与汉族大致相同,但有“喂树”的特殊内容。“喂树”又称“祭树”或“拜树”,起源于仡佬族对万物有灵的古树(大树)的崇拜。农历正月十四中午,广西隆林自治县的仡佬族准备米酒、猪肉、鲜鱼、糯米等供品,带上红纸鞭炮,上山拜树为亲友。看到树后,先放鞭炮,然后选择高大粗壮的老树烧纸烧香跪拜。祭拜后,给树献祭:一人用刀在树皮上割三个洞,另一人在刀口处“喂”些肉、米、酒,最后用红纸封住刀口,为树除草、培土。喂食的时候要针对不同的树回答不同的话。对于果树,说:“喂你,结串;喂你肉,结脱脱”,说祝你硕果累累。给树“喂食”后,人们聚集在一起享用盛宴。有些地区,在农历八月十五,还会捧着牛心和新米去祭拜村旁的圣树“菩萨树”,祈求一个丰年。
吃昆虫节
每年农历六月初二是仡佬族的“食虫节”。这一天,每张餐桌上都有几样别有风味的菜——炒蝗虫、腌蚂蚱、甜炒蛹、炒饭泥鳅等等。
有些地区把“祭树”称为“祭山”,因为仡佬族世代生活在山区,他们对山的热爱和尊敬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山祭”的具体对象也是村子附近一棵高大茂盛的古树,是顽强生命力的体现。祭祀以村为单位,只有成年男子才能参加。除了祭祀,巫师还要唱《祭山之歌》,请求山神保佑村庄平安,庄稼丰收,人畜兴旺。
吃年货节
每年农历七八月仡佬族新谷成熟,即将收割之时,仡佬族都会择日吃新食(也叫尝新食),祭祀祖先,感谢他们的恩情,祝福来年风调雨顺。在祭日,家庭主妇们会去田里采摘新的谷物,并向他们的祖先献祭。有些地区杀鸡杀猪,甚至把牛和马献祭给天地。不是基诺族人在大年初一摘新粮的。大年初一是在谷子成熟的八九月份举行。在节日的早晨,各家各户都去地里采摘新的谷物和蔬菜做饭,并杀鸡祭祀。注意蒸饭器出来的蒸汽的方向:从东方出来预示着后代的繁荣;从南方出现预示着丰收;从西方出现象征着顺利狩猎;从北方出来是不祥之兆。饭菜做好后,父母会举行祭祀活动,祭拜扎寨神、铁匠神和唐火神。传说基诺族以前只吃红薯和野菜。是他们的狗带回了一粒谷物。他们种了,但是收获不多。后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传授给他们种植谷子的知识,于是他们在满仓收获了新米。从那以后,他们就有了新米节的传统。
亲爱的秃鹰日
“鸟”是仡佬族的图腾,农历二月初一是仡佬族传统的“鸟节”,在这里进行祭祀仪式和传统的民间技艺。为了保护和传承仡佬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瑶上于2010举办了“瑶上仡佬族鸟节”。“拜鸟节”是仡佬族先民世代相传的祭祀雀神的综合性民间活动,是一种祈求仡佬族子孙后代、家业兴旺、五谷丰登的祭祀活动。据《尧上邓氏宗谱》记载,鸟节至少已有300年历史。鸟节以“鸟崇拜”为核心,包括鸟崇拜所保存的生态环境、民居建筑和充满活力的民俗文化。
仡佬族同胞在拜阙节上向游客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活动:举行拜阙节祭祀、唱拦路歌、喝拦路酒、表演长号唢呐、仡佬帽龙、仡佬婚俗、山歌对唱、瑶族印象等。开展斗牛、拉牛、摸杠、掰手腕、摸牙、抓活鸡等独具农村特色的民族民间竞技活动。
山地节
农历三月,春山明媚,春雨和谐,春燕归来,万物复苏。这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时刻,也是仡佬族拜山的日子。山祭一般在三月初三,也有在三月初一或初三的。向山献祭的村庄是由他们自己的单位组织的。一村只有一姓,山祭由长房世袭主持;多姓寨子轮流主持。每年都有几户* * *值班,值班是抽签决定的。面对圣树,主人恭恭敬敬地进行祭祀,呼请名神享用祭品,祈求山神保佑全村清净平安,五谷丰登,牲畜兴旺,男人可以耕牛耙地,女人可以纺织织布,多生孩子。
圣树所在的山坡被仡佬族视为圣地,倍加珍惜。不允许人们让牛马践踏,不允许人们砍伐山上的树木,不允许人们随意进山砍柴割草,客观上起到了封山育林的作用。
抓住泉水
遵义县河务川路镇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仡佬族有“抢泉水”的习俗。在春天的农历“立春”的第一天,每个家庭都打扫房子,挑足够的水,准备鞭炮。“立春”那天,我不洗衣服,以为洗衣服会把泉水弄脏,也不扫地,不挑水。“抢泉水”的人是家里未婚的男人或女人。如果家里有几个未婚的男女,父母应该指定一个诚实、能干、机智、勇敢的人。如果家里没有未婚男女,你应该向亲戚或邻居借一个,前一天晚上邀请他们来家里住。
公鸡第一声啼叫时,“抢泉水”的人悄悄起床,穿上盛满水的工具,摸黑走到水边,不要发出任何声响或响动,否则会惊扰“泉水”。然后用碗轻轻舀水,一般是十二碗(闰月十三碗)。舀起来后,我张嘴大喊:“把泉水抢过来!”然后点燃鞭炮,整个寨子噼里啪啦,谁的鞭炮先响,说明家里在争“头水”,娃娃们勤快。人们去水井或泉水边挑水,在回家的路上,他们喊着“泉水到我家,到我家……”回到家,他们马上烧水,煮“泉水”。然后烧一壶茶。全家起床后,大家会喝一杯“泉水”香茶,再来一杯蜂蜜米茶,吃元宵,祝全家平安。
六合岩
所谓“六合”,就是指“团结、隐忍、包容、真诚和谐、善良有礼”,这是仡佬族先民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也是仡佬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精神依赖。
然后,人们为了纪念开荒割草的仡佬族祖先,提倡“和”,提倡“七规”(仁、义、礼、忠、孝、辞),每年或年底都会拿出自己最好的饭菜,聚在村里的祠堂里争酒争菜,* * *诉说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