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位于非洲,很多人都是黄皮肤。为什么?
马达加斯加位于印度洋西部,与非洲大陆隔海相望。它是非洲最大的岛,也是世界第四大岛。它被称为印度洋上的“诺亚方舟”。这个著名的岛国旅游资源丰富,每年吸引大量游客。
与非洲大陆的其他国家不同,马达加斯加的黄种人比例是非洲最高的,就连现任总统安德烈·拉·乔利纳(André la Ciolina)也有一张长得像中国人的脸。关于马达加斯加人在历史上来自哪里,科学家们已经做了很多分析,今天我们就来看看。
明朝永乐三年,受明成祖朱迪的委托,三宝宦官郑和率领200多艘船、27000多人从太仓刘家港起锚,开始了他的航行,史称“郑和下西洋”。
作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水手数量最多、航行时间最长的一次海上航行,郑和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马达加斯加海域。至今很多人认为马达加斯加那么多长得像中国人的土著,都是郑和下西洋留下的当地水手的后代,都是华夏子孙。
事实上,郑和船队是否到过马达加斯加,学术界尚有争议,但马达加斯加人身上的亚洲基因早已延续千年。今天的马达加斯加主要由18个民族组成,其中梅里纳人最多。
美利那人基本都是黄种人,少部分是混血儿。他们是构成马达加斯加的主要民族,长期占据国家主导地位(马达加斯加近三任总统都是梅里纳人),是当地贵族。对马达加斯加民族起源的研究,自然离不开对梅里纳人的研究。
比起非洲大陆的土著,美利那人真的没有太多非洲特色。这里的人大多身材娇小,薄嘴唇,卷发,小鼻子,颇像东南亚人。当地人种植水稻、咖啡、棉花和甘蔗,并开垦梯田。就连他们住的房子也和东南亚各民族的房子很像。
2016年,印尼科学家withly sudo yo组织了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对数百个民族的基因进行研究对比,发现马达加斯加人的亚洲基因主要来自加里曼丹的班贾尔人,而班贾尔人是马来人和加里曼丹土著达雅人的混合后裔。这位印尼科学家推测,班贾尔人应该是在公元10世纪左右随着施赖弗之死的商队来到马达加斯加,然后与来自南非的班图黑人融合。
虽然不能否认自古以来就有华人漂洋过海来到马达加斯加,但是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说马达加斯加人是印尼人的远亲应该是真锤,当地的马达加斯加土著和郑和的关系真的不算太大。但是当我们回到5000年前,回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更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从语言学上看,马达加斯加语属于“南岛语族”,与非洲大陆没有血缘关系。目前,南岛语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主要分布在岛屿上的大语系,从马达加斯加到中国台湾省,到夏威夷和新西兰,包括1200多种语言,覆盖人口近4亿,形成了一个人口庞大、疆域辽阔的“南岛语族”。
南岛语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1万年前。早在欧洲人环游世界之前,他们就已经凭借惊人的航海技术和古船上的南岛语族,成功地发现并征服了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一个又一个岛屿。
直到16世纪,西方探险家才开始对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探险。当这些航海家带着先进的指南针到达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岛屿时,他们惊讶地发现,虽然这些岛屿的居民远离万里,无法交流,但他们的外形和生活习性都很相似,但他们对鲨鱼、鱿鱼、虾等动物的名字和读音都是一样的,甚至他们建造的船只也是一样的。
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历史学家开始追溯南岛语族的祖先。20世纪30年代,有学者根据石光的类型推测中国是太平洋地区“段段石光”的发源地,并进一步认为南岛语族的祖先应位于中国东海岸。
20世纪80年代,随着更多研究成果的出现,学术界普遍承认中国台湾省原住民所讲的语言是南岛语族中最古老的语系,这意味着中国台湾省是南岛语族的发源地,或者至少是其一部分。
随着2000年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在众多北方移民南下的影响下,福建沿海地区已经没有说南岛语族的人了。长期以来,语言学家没有把南岛语族的分布圈划分到福建东南沿海地区。然而,近年来在福建平潭等地发现的大量新石器时代遗址,正在支持中国东南沿海是南岛语族真正起源和起点的观点。
2020年,我国科学家成功从福建溪头遗址史前人骨中提取出DNA,发表在全球权威学术期刊《科学》上。通过比对DNA样本,进一步证明了福建新石器时代人是西太平洋诸岛南岛语族的祖先。平潭立即被考古学家认为是研究南岛语族起源的关键地区。
现有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早在12000~7500年前,南岛语族就起源于中国福建东南沿海,8000~7000年前后是台湾省岛内南岛语族形成的关键时期。大约在6000 ~ 5000年前,最早的南岛语族移民跨过台湾省海峡,南岛语族先民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第一次大规模向太平洋诸岛迁移。
6000年前,古人是如何在没有食物供应的情况下,依靠简单的船只征服星海,完成当代人不可能完成的远洋航行甚至族群扩散的艰巨任务的?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但他们做到了。
从现存的考古遗迹来看,一代又一代的南岛语族移民在没有现代导航装置的茫茫大海上来回航行,驾驶着双独木舟。这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海上移民的伟大壮举,而在他们的接力下,文明的血液逐渐从中国东南沿海渗透到非洲最南端——马达加斯加。
无论马达加斯加人的祖先与中国台湾省的原住民渊源有多深,经过几千年的融合和演变,这里仍然保留着许多奇特的习俗。马达加斯加人世世代代都有一种奇特的“牛崇拜”,对牛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甚至被戏称为“牛背上的国家”。
在马达加斯加,牛比人贵。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给牛放假的国家。每头牛每周都可以放假,谁也不能强迫牛在那天工作。路上的行人和车辆遇到牛都要主动让路,甚至路两边的指示牌都装饰着公牛。
作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马达加斯加人每月不到400元人民币,而一头成年公牛的市场价是3200多元。牛的数量成为衡量当地家庭财富积累和地位的重要标志。在当地的绘画和雕塑中,牛不可避免地成为象征马达加斯加文化的“重量级”图腾,它们的角和骨头被制成各种珠宝、玩具、装饰品等。,成为来马达加斯加的游客一定会购买的特色纪念品。
马达加斯加最令人震撼的是一年一度的赶尸节。“翻尸”顾名思义就是把亲人的尸体拿出来翻一翻。这个传统节日原本是为了庆祝丰收而实施的,但在当地原住民看来,丰收的喜悦不仅应该由生者分享,也应该由死者分享。在这种特殊情感的引导下,“赶尸节”诞生了。
赶尸节是马达加斯加最高种姓梅里纳人的传统祭祀形式。并不是所有的马达加斯加人都有资格在死后“翻身”。如果一个活着的梅里纳认为自己足够富有,就会在山上买一个类似悬棺的坟墓。棺材就像坟墓里的抽屉,随时可以打开。如果死者的后代想要感谢祖先的恩情,就会花大价钱请奈德加德的长老主持祭祀仪式。
一年一度的赶尸节时间不定,但一定是晴天。这一天,祭祀宗主亲自开棺,取出死者的尸骨,每块都清洗干净,放在一个14岁的姑娘大腿上,暴晒,沐浴阳光。中午过后,在族长的指挥下,人们把骨头一根一根放在木板上,盖上干净的白布,开始在街上载歌载舞地行进,直到天黑。
每年这个时候,翻尸的队伍甚至可以宰杀牛来祭祀,不给高贵的牛让路。游行结束后,骨头被放在一起,人们围在一起唱歌跳舞。他们唱得越大声,就越尊重死者。最后在歌中,宗主亲自将尸骨一一整理,用白布包裹好,放回悬棺。
哀悼日承载着梅里纳人对死者的敬意。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应该学会尊重每个国家的历史传统。随着时代的进步,马达加斯加举行翻尸祭祀的人越来越少,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们观念的转变。是时候改掉这些坏习惯了。
虽然远在非洲最南端的马达加斯加在明代的《郑和传》中并未提及,但马达加斯加人还是在1997发行了纪念邮票来纪念郑和。
近百年来,中国与这个印度洋岛国虽远隔万里,却保持着密切的交往。据可靠记载,150年前,清朝的一些华人受雇于英法企业,漂洋过海,从事种植、搬运、采矿等工作,其中一部分人在当地扎下了根。
1972,中国和马达加斯加正式建交。目前,中国是马达加斯加最大的贸易伙伴。2015年,中国97%的输华产品享受零关税待遇,直接投资超过4亿美元,创造了17000个当地就业岗位。
据不完全统计,在马达加斯加居住的中国公民有近6.5438亿+人。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帮助马来西亚国内建设,向当地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方援建了20多个基础设施项目,涵盖医院、学校、体育中心等。中马关系稳步改善。
随着两国关系的逐渐升温,“唐人街”也应运而生。这个“唐人街”位于北奥里克,塔那那利佛塔的中心地区,首都。中国有很多商店,出售中国制造的各种商品,从服装、鞋袜到各种电子产品。
作为一个以农业为经济支柱的国家,马达加斯加的工业基础极其薄弱,中国制造的产品物美价廉,深受当地居民欢迎。不客气的说,马达加斯加的中国人靠摆摊就能赚大钱,而这背后的实力就是中国制造的强大竞争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马达加斯加旅游或发展。马达加斯加作为印度洋上的诺亚方舟,动植物资源丰富,70%以上为该岛特有。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有专家称它是非洲最被游客低估的岛屿。
在马达加斯加,你可以在Ranumafana国家公园欣赏可爱的当地国宝——狐猴,还可以在Baobab大道欣赏美丽的日落和浩瀚的星空,在诺西贝岛体验南非最美的海滩。疫情爆发前,中国人赴该国旅游的人数每年以20%的速度快速增长。
这就是马达加斯加,一个充满黄种人的“非典型”非洲国家,一个骑在牛背上的国家,一个很多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美丽国家。期待疫情早日结束,打开国门,来一场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