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书院改革的背景
晚清书院改革可分为三个阶段:
(1)整顿和改进旧书院:主张削旧学诗、词,在保证传统学经、学史的基础上,“学算术,以及一切有用的学天文、学地理、学农事、学夫,应统一为共同的目标,分别探讨,以达其目的。”
(2)建设新型学院:如上海格致学院聘请西方学者教授格致之学(即自然科学与技术),后分为采矿、电力、测绘、工程、汽轮机、制造六门课程。学生可以选修任何课程,并逐一讲课。
(3)改旧书院为新学堂:始于1896刑部侍郎李端才在《请促校折》中建议:“让各省县改自己书院,促其功课,改其章程,以为学校。”然后再逐步推广。1901年8月,下令各地书院一律改为学堂。至此,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古代书院终结。虽然以后仍以书院命名,但属于新教育范畴。
——摘自《中国教育史》网络课程
(1)根据材料和知识总结现代书院教育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和知识,总结近代书院教育的影响。
答案和分析:
知识点:改革史专题
(1)新变化:从新旧书院并存到全新学堂;新学院聘请西方学者,学贯中西;教学面向现实,以培养新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分门别类授课,学生可以自由选课。
(2)影响:对封建保守思想的影响;有利于西方先进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培养实用型新型人才;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等。
解析:本题考察了现代书院教育的改革。
问题(1):根据材料表述“普及作业,改编章程,想到学校”和“学习算术”,其中天文、地理、农业、军事由西方学者讲授(即自然科学技术),学生可将其分为采矿、电力、测绘、工程、汽轮机、制造六个科目。
问题(2):近代书院的这些变化对中国的现代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其积极作用可以从思想、人才、教育等方面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