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它被送到沧州。现在是沧州吗?
以前上学,现在外地出差。只要我是沧州人,朋友们总会问:沧州,我知道林冲被发配到哪里了。嗯...。。
这个问题我在之前的回答中提到过,在此重复一遍。
先说林冲被发配沧州的事。施耐庵老人用浓墨改写了这段话:
高俅陷害林冲,把他送到沧州,叫他在路上杀了他。鲁得知林冲被刺,担心他在路上会错过什么,护送林冲到沧州后才离开。
可以说一部水浒传让沧州名扬天下,也让人们想到现在的沧州依然荒凉,沧州的武功是罪犯带来的,彪悍的民风是古代罪犯留下的等等。这个我要反驳。到了宋代,海南岛和山东沙门岛专门划给重刑犯。至于林冲被发配沧州,其实纯粹是小说家杜撰出来的。正史和野史都没有记载沧州是押解犯人的地方。但当这顶“莫须有”的帽子被戴上,心理真相就变成了历史真相。不可思议的是,很多沧州人自己都不知道这一点。他们常常对外人说:“你知道沧州,把四林和葱打了,送到那个地方去!”嗯...。这也说明文化的力量甚至比军队更可怕。
最后我想说,水浒传再好看,也是可以当小说看的,不是历史,不是真实的东西。
同时,大美沧州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来学习、游玩、工作、创业。
-
昨天被喷了答案。汗,有人说我为沧州洗白。洗白有什么用?沧州城在这里,朋友们随时可以过来玩。先不说那些骂人的。质量呢?我只是根据我查的资料表明我的看法,说的不对的可以改正。
有人说,宋代沧州是宋辽边境,所以把俘虏送到沧州充军,保卫边境。沧州靠近宋辽边境不假,但不是宋辽边境,距离最近的边关伊金关,也就是今天的霸州,有将近350里。而且雄县霸州这些地方至今还保留着原宋代修建的战地道等军事设施遗址。沧州的军事设施遗址在哪里?
而且犯人一定要送到贫瘠荒凉的地方,但是沧州并没有水浒说的那么荒凉。宋朝是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实行的是盐引制度。盐税是宋代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燕山有12座大型盐场,年产各五六千包,每包净重578公斤。盐场总面积为65,438+0,628公顷,33亩。“宋代”就有“家家煮盐”的说法。先不说我们富不富,但绝对没有水浒传里描写的那么荒凉。元朝以前,南方经济不如北方,是真正的蛮荒之地。比如苏轼被流放到海南岛。
因此,我认为,派遣沧州只是施耐庵小说中一位老先生的话。你可以笑着说,但不要当真。无论是古沧州还是现在的沧州,都没有送囚的历史记载。著名的林冲在史书记载中根本不存在,也是虚构的人物。如果不喜欢你的个人观点,就不要喷了,质量评论。
首先我要说是的,是在东莞,在沧州市东20公里,也叫旧州,就是铁狮子所在的地方。这是宋朝的故事。水浒是小说,但在宋朝,沧州确实是边关。杨家将的六郎守卫着沧州北部卧牛市的边境口岸。沧州人过去有习武的习惯。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个习惯?为什么会存在旧国家?我就在这里说一下。
宋代,沧州城为旧州。后来金国占领沧州,元朝灭之。元朝的首都现在在北京,明朝在元朝之下。朱元璋把元朝赶出长城以北,分封子孙。燕王朱迪被派到现在的北京,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太子这才起兵,在沧州遇到顽强抵抗,全城百姓。老百姓拿起棍子,和太子的兵马打了起来。结果太子屠城,沧州城里只剩下十几户人家。太子即位称帝,迁山西,沧州西移四十里,就是现在的沧州市。与新城相比,老城是旧的,旧的状态就是这么来的。
为什么沧州人有习武的习惯?这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沧州土地多为盐碱地,粮食供应不足。为了生存,练武,有的进了镖局,有的被大户人家的保镖看守着,有的成了拦路抢劫的土匪。俗话说,一方留一方活口。我专门研究过,到了山东也研究过他们为什么要吃煎饼,都是不同的生活方式。
之前,我也有同样的疑问。沧州离北宋都城不远,也不是什么荒凉之地。一部水浒传为什么要发沧州?
其实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两点:一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否有足够的地理知识;二、北宋末宋朝的疆域是什么?先说第一点: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燕端,本名赵睿,小名子安,小名乃安。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周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进私塾,19岁进士,29岁进士,35岁进士。35岁到40岁之间,在钱塘为官两年,后来不认同时局,回到苏州。郑铮十六年(1356)60岁,张士诚据苏招安。他与卞、部将张士诚交好,后迁居江阴,在祝塘镇任教。71岁或72岁迁居兴化,迁居白菊场、石家桥。朱元璋多次拒绝征收;最后住在淮安,享年74岁。这本书是《水浒传》,四大古典小说作品之一。从施耐庵的上述简历中可以看出,施耐庵从未到过沧州,甚至从未到过河北。以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我相信他没见过北宋末年的地图(他生活在元末明初,距离北宋末年约200年)。因此,就有了《水浒传》中“林风雪山神庙”这样的篇章。沧州方圆200公里内没有山,最近的山在山东济南。山寺从何而来?可见作者在创作文学时,并未着眼于地理问题进行考证,又被发配沧州,可以有合理的怀疑。
先说第二点。北宋末年,沧州在北宋版图的什么位置?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这张地图放大。当时沧州处于宋辽边境。所以,被发配到沧州是不是太不可理解了?
需要强调的是,沧州古遗址就在现在的旧州附近,在沧州以东20公里左右,并不是现在治理沧州的位置。沧州地区自古以来就有我们的祖先居住。战国时期,它位于齐鲁、赵岩等国的交界处。那是一个富饶的地方,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荒凉偏僻。现在,沧州的国民生产总值在河北省排名第三,仅次于唐山和石家庄,在全国排名,也在五六十的位置,是全国百强城市之一。
综上所述,确实可以像《水浒传》里说的那样,把犯人送到沧州。毕竟当时沧州处于宋辽边境,是军事对峙的前沿。把犯人发配到军事前沿是历代的惯例,但也可能是作者发明的。毕竟把犯人送到哪里不是作品创作的主要问题。但绝不是因为沧州荒凉。
全国没有第二个沧州,能查的县也是北魏的,历史悠久。有几个问题。第一,沧州是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吗?可以肯定的是,因为这个地方不种粮食,是盐碱地,但是有长草和芦苇。旧城和旧州都很小。沧州北部有马场名,地广人稀。有人说人少碱差。我告诉你,沧州有一只铁狮子,有几千斤重。以前铁很贵,这些废铁也值钱。铸造这样一只铁狮子要花多少钱?谁愿意在贫瘠的土地上造一只昂贵的狮子,谁会得到祝福,盐碱地?显然不是,说明这个地方有财富,就是政府要控制的盐,不穷,但是偏僻,人烟稀少,草料丰富。芦苇尖是很好的饲料,也可以当燃料。是军用物资,作为马场和军队后勤保障很理想。盐、草料和马匹都是战争的必需品,和食物一样重要。林冲是被派去的军人,不是老百姓。来沧州是最合理的。有人说没有正史。那是因为林冲不合格,是个普通罪犯。历史值得记录吗?林冲被发配沧州,无论是小说还是历史,描写都很合理。还有一点,沧州没有山神庙,那么山神庙在哪里?过去有许多寺庙,如土地、关公庙和娘娘庙,它们不一定有相应的神社。况且沧州还有山,只是山小,而且位于海兴。况且作者没去过沧州,只是听说了大概情况,写了写山。也没关系。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有林冲,有寄售,那么来沧州是真的!
沧州确实是一个派遣之地,因为沧州在宋代是前线,杨六郎把守的三关之一就在雄县八仙郡。到了宋朝,只有重罪犯才会被发配到萨摩亚岛,那里九死一生,戒备也不是太森严。所以林冲按照宋朝的法律被发配到沧州的可能性很大。沧州武术起源于明代,兴盛于清代。沧州始建于今年1500,但沧州城的历史要晚很多。因为燕王横扫北方,赤壁在正定,沧州在千里之外,永乐二年沧州大部分人陆续迁到这里。武术的发展是因为清朝限制汉人组织和拥有武器。沧州武术以回民闻名。张,沧州回民,明永乐二年回归马八姓。迁徙地点包括南京二郎岗和山东阳新。
《送沧州》在《水浒传》中比较常见。比如林冲被发配沧州。但很多人认为这只是小说家的话。
古代沧州城和现在的沧州城是有区别的。
古沧州城前身为富阳郡,建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属渤海郡管辖,故以浮于南方而得名。隋开帝十八年(公元598年),渤海郡改为清池郡,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改为五代沧州市庆城郡,北宋沿用。
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3年),沧州府迁至路畅。沧州古城作为一个古老的历史遗址被保存了下来,它位于沧县旧州镇,在今天沧州以东约20公里处。
参照《水浒传》和《送沧州》,简要论述宋代的刺配制度。
标点是晚唐五代以来一种特殊的刑罚方法。隋唐确立了五刑制(即打、打、逃、死,是相对于墨、打、割、宫、奴五刑而言的新五刑制,奴五刑均为肉刑或死刑),废除了鞭刑、逃刑,改为流役结合。任何被判流放的人。
五代后唐,凡被判流放者,均加刑杖刑。晋末创制了刺面刑,刺面和流配合称为刺配,但当时刺配只用于刺面和流配两种。
北宋实行断杖法,将原来的掴、杖、徒、流放四种刑罚改为杖刑。但与此同时,作为对死刑的赦免,又延续和发展了晋代后期以来的刺配刑。刺配刑已经成为仅次于死刑的重刑。
根据所犯罪行的严重程度,宋代的刺赛分为不同的等级,如本州、邻州、500里、1000里、2000里、3000里、萨摩亚岛等地的刺赛。北宋时期,萨摩亚岛的刺配被认为是除死刑之外的最高刑罚。
其中“刺面”有很多讲究,大致可分为“大刺”和“小刺”。一般要刺的内容是“配合某州(政府)监狱城市”,犯了重罪的人都会很刺这个词;而且根据罪行不同,刺的形状也不同。后来规定“凡杀特货者”额头纹强盗二字,其余纹脸颊。
当时劳改的地方一般叫监城营。例如,《水浒传》也多次提到,宋武被送到孟州监狱城营。狱城营和现在的监狱差不多。
据《宋史》记载:“初女有罪至流之点,亦持针服之。是,一封召回的信。始使杂犯死而借命者,不去流沙门岛,止于监城株洲。”可见当时每个州都设立了战俘营,沧州当然也不例外。而且当时的沧州是北宋的准边城,发沧州很正常。
沧州古今未变,但犯人被发配沧州的说法难以成立。
河北沧州市,因《施耐庵水浒传》而闻名,成了荒人送囚之地。大家也把这里想象成杂草丛生,强盗横行,罪犯成群。在小说中,林冲被冤枉地发配到沧州,但这可能只是施耐庵想象中的发配地,而不是历史事实。有三个一般原因:
第一,林冲生活在北宋都城开封,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河北离河南不远,送犯人的地方一般都比较偏僻荒凉。北宋时期,海南是人口最多的省份,林冲绝对不会被发配到这么近的邻省。如果真是这样,高衙内就不怕林冲回来报仇了。这是抢走妻子的恨意。太近了。如果林听到这个消息,他会在两天后回来。想想吧,高衙内。你害怕吗?
第二,沧州古城墙遗址依然存在,出土了十几吨的古钱币,可见这里早已是繁华的大都市。历史证明,早在水浒之前,沧州就是北方的繁华市镇。在宋代,这里是宋、辽、宋、金的边境。当时商品经济发达,是边贸重镇。
第三,正史和野史都没有一个字说沧州曾经是流放之地。
所以那个地方是原来的地方,但是从来没有出现过送罪犯的情况。
从来没有正史说沧州曾经是送犯人的地方。沧州位于京杭大运河沿线,靠近北京和天津。是京津去济南和下江南的必经之地。水陆交通十分发达,是物资交流的集散地。而且沧州建城1500年,不是蛮荒之地。古城内有很多寺庙遗址,可见当时香火非常盛。只有这个地区生活富裕,社会稳定,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送沧州》出自水浒传。因为当时沧州处于北宋边境,所以派沧州是一种惩罚,对增加该地区人口,加强边防抵御北方入侵具有重要意义。后来到了元朝,沧州属于中央地区。不要误解沧州,沧州还是很繁华的。
就是现在的沧州。在古代,沧州的边界几乎全是盐碱地。北宋林冲派的沧州,估计就是现在的砚山县,那里有一座小山。
我不知道沧州会有山。上世纪80年代,我去燕山治鱼,看到了两座山,一座在山东,一座在沧州。
我追求梦想,享受生活。我的家乡是沧州。今天我就来详细解释一下这个问题。今天的沧州城不是古沧州所在地,古沧州指的是我家乡(今沧县旧州镇北关村、东关村)的土地,是古代沧州发配的地方。现在我将一起带来沧州的前世。
沧州的意思是海。西汉设阜阳郡,属渤海郡管辖。路畅县位于北周,属彰武县。北魏西平二年(517)设沧州,因临海而得名。当时治州在饶安,也就是现在的铅山县前童镇。秦朝叫千子镇,是秦始皇派徐福求仙的发源地,招募培养了千子男女和能工巧匠,从而东渡。据《舒威-苏宗基》记载,平二年十月“遣尚书孙雄、尚书邓贤、及等诸侯开仓赈”。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沧州”二字,从中可以看出,沧州应该是在这一年的夏秋建立的。
老沧州,俗称旧州,是古代沧州的所在地。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220年),是燕、赵、齐的边境。秦统一中国后,属巨鹿郡。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在此设富阳县。因为富水河往南流,所以叫富阳。据《汉书》《太平宇宙地理》记载,同年设渤海郡,东汉以后改为三分水渤海郡。
宋末,沧州为宋辽交界之地。由于屡战屡败,这里变成了一个荒凉的地方,囚犯被送到这里。历经近千年的变迁,老沧州虽已今非昔比,但林冲被发配沧州、火烧草料场、林雪山神庙等故事仍代代相传,妇孺皆知。
“林冲庙”位于老城区南入口贝林大道西侧,南排河以北。旧城地图也记载了旧城以东约五六里的草料场。
如今,古城墙已经破败不堪,失去了雄伟的魅力。寒风中,我们感叹世事沧桑,感叹时间的力量。苍凉悲壮的感觉不再多余。
“菜园墨迹、南塘鸡、沧州铁狮子、铁钱庄遗址垛、炼铁灶、林冲庙、北海鱼塘、毛公甘泉、龙池求雨、河口碑刻”。古沧州十景,主要是著名的铁狮子,凝固为石头铁钱;还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比如浪漫端庄的红枯草,后面我会慢慢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