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化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汽车电子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个体控制阶段、集中控制阶段和网络控制阶段。

第一阶段:单独控制阶段。

50-60年代,是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原来的机械位移分立电子器件发展成独立的零件,如发动机的电子点火模块,主要是为了提高性能,降低成本。

60年代末到70年代,出现了由各种分立电子器件组合而成的电子系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节能减排和提高安全性。

第二阶段:集中控制阶段。

20世纪70-80年代,由于数字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采用,以及CPU运算速度和存储容量的提高,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的控制功能增加。

此外,各种控制器使用的传感器商店可以通用,因此各种控制可以集中在一个ECU上。这种控制方式称为集中控制系统,即汽车微机控制系统。

第三阶段:网络控制阶段。

1990之前,大部分车的电控系统都是独立运行的。在传统方式设计的高端汽车中,其导线长度可达2000米以上,电气节点数可达1500以上。

后来逐渐采用网络控制模式,由ECU实现数据共享,从而优化了系统的整体性能,简化了电气布线。现阶段汽车上广泛使用的网络技术有CAN总线和LIN总线技术。

正是因为这种汽车越来越电子化,汽车才变成了有“大脑”有灵魂的电脑控制的机器。虽然它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并没有本质的改变,但是这套电控系统让汽车的智能化成为可能,自动驾驶成为了汽车产业改革的下一个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