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镇的历史沿革

程朗古称琅琊。夏、商、周三代属禹州,春秋属楚。秦属陈郡。汉阳县位于汉代,隶属于禹州汝南县。三国属于魏。从晋朝到隋朝,先后隶属于禹州的汝阴县、新蔡县、淮阳县。唐代,莱阳郡归河南省颍州县、汝阴县、沈丘县。明属颍州,直隶凤阳府。清属安徽颍州府阜阳县,清末为阜阳县西四镇。民国初年,属安徽省阜阳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设临泉县,改称胡镇,属临泉县第一区。它被归类为大担保。

1939联合保险公司改为乡镇,分为后城镇和孙楼乡,分别管辖11保险公司。胡镇辖彭马庄、刘小楼、姜庙、庄、刘老家、茂名、连王庄、潘寨、李营、小孙庄和等地。11.孙楼乡辖孙楼、魏莹、刘庄、庄媛、八里槐、张庄、曹庄、姚庄、土楼、姜楼、陈庄11。

从1947到2月的1949,分为14个行政村。1947年解放,设城区,隶属豫皖苏边区第四师全南县。1949年3月,全南县撤销,环城归临泉县管辖,行政村改为乡。

1952年8月,东南瓦马庄、庞莹、大韩庄、大古庄四个乡划归黄陵区,辖区仍分为14个乡,即虞城、小袁庄、牛庄、魏莹、姚老庄、李姚庄、罗马庄、潘寨、梁青庙、罗马庄。

1955,东南四个乡被划回来,合并成六个乡。

1957因水利纠纷,经国务院批准,将该区西部三个自然村划入河南省襄城县嘉陵区,嘉陵区冷庄、张小庄、应星、杨楼、李方庄、张楼六个自然村划入该区。原来的六个乡又分为玉城、向官、小袁庄、梨园四个乡。

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撤区设区,成立禹城市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1年9月,设立光复区,分设奈城、姚寨、刘小楼、庞莹四个人民公社。其中,奶城人民公社下辖奶城、莱阳、潘寨、冷庄、八里花、郭庄、大马庄、王土楼、李姚庄、庄媛等地10生产大队。

1969,撤区并置庞莹、虞城两个人民公社。兰城人民公社辖14个大队,分别是兰城、周庄、八里槐、前王庄、刘小楼、王土楼、李姚庄、彭马庄、小袁庄、牛庄、姚老庄、姚寨、辛庄、潘寨。

1979年8月,光复区内辖奈城、小袁庄、姚寨、李王楼、茂名、韩老家、八里花、庞莹等8个人民公社,74个生产大队。

1983年,人民公社改为乡,市直属7个乡,1个镇,1个园。

65438至0985,东起八里槐乡杨颖、陈赵庄、戴老家,与黄陵区白庙乡接壤。西至关庙,与河南省嘉陵乡接壤;南至六安河,毗邻姜寨区;北至姚寨乡冷庄、后营,与河南省襄城县新桥、沈丘县接壤。

1992年2月撤区并乡。原后城区辖7个乡1镇。合并后,原后城镇、李王楼乡、三桥乡合并,统称为后城镇,辖23个行政村(含4个居委会),64个自然村,47272人,43904亩土地。镇址位于原后塍CCBA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