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北京有70多万面旗,39年过去了,只剩下3万人。发生了什么事?

1910年,据清政府统计,北京内外城共有725950面旗帜。9年后,据民国调查,北京旗手人数下降了一大半,剩下30万人左右,甚至降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最低点,只有31万人。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些满旗究竟去了哪里?

1,条幅不全是满文。

北伐时,朱元璋提出“驱逐路虎,恢复中国”。1905年,孙中山同盟会借用这句话,改为“驱逐鞑靼,恢复中国”。其中鞑靼人主要是指当时的满族势力,可见当时中国还没有形成广义的民族概念。

在清朝也一样,他们只看到“旗”和“人”。除了旗手,其他人都算低“民”。比如在刑罚方面,虽然旗手犯了罪,可以判刑,但是可以“降级”或者“改判”,就是被板子打了可以换成鞭子,可以送去流放,成为地方枷。

乾隆年间,一个奉旨的将军杀了雇来的临时工,军方把死刑变成了板子流放,改刑禁止流放,最后关在空房间里两个多月,就结束了。甘龙觉得这太轻了,所以他必须受到惩罚。他又被关了一年。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果真的比坏还坏,清朝会比元朝好。

旗长待遇好,待遇优越,所以很多汉人想混进去。对于一些普通人来说,它可以成为一种“涂层”。包衣是照顾家庭、养老院、或者坟墓的“高八旗”。涂层也是分级的。上三旗的涂层比下五旗高贵,下五旗比“贱民”高贵。比如曹雪芹祖上有白旗涂层,曾祖母养活康熙,曾祖父在江宁当织女大夫。

所以开头提到的北京七十多万条幅,也算了不少汉人。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中提出“国之根本在民。.....汉、满、蒙、回、藏民族一人”,也就是五个民族* * *的口号,然后民族精神慢慢传遍全国。

2.北京旗手被屠杀纯属无稽之谈。

有人看中国的历史,就说北京的满族人被屠杀了一半。他们的依据是民国1919年的一次人口调查,说当时北京还剩下30万满族人。这明显是在歪曲历史。

辛亥革命时,确实有少数旗手被杀。原因很简单:武装革命流血是不可避免的,伤亡是相互的。革命党人组织暗杀清廷大臣,但大多以失败告终。最大的一次是1912年十月中旬的通州起义。北方革命会和通州王之增准备带领300人多路进入内城,最终占领了故宫。起义前就泄露了,很多革命党都被杀了。

一个月后,因为清廷投降太快,北京根本没打。至于一些欺负当地穷人的小权贵(多为旗手),革命后失去了保护,被敌人打死也是正常的。

民国临时政府刚成立的时候,溥仪还住在皇宫里,年薪400万银元。然而,其他八旗,即尹峰和米露,停止发送。

比如北京有很多王公贝勒府。辛亥革命前都是皇帝的,也有俸禄。革命后,这些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

以瑞亲王府为例。1915年,太子劳瑞去世,他的两个儿子钟泉和钟鸣刚刚二十多岁,正是潇洒幸福的年纪。葬礼后,两兄弟先用巨款修缮宫殿,以刷掉自己的霉运。然后盖新房子,建花园,每个房间都装电话。

为了更洋气,我请了洋厨子,用了洋货,每人一辆洋车。还带妓女去天津赌场玩。不到十年,瑞王府里值钱的东西都没了。

没有贵重物品,我们就把房子当了,500多间房全当光了。没过多久,钱又花完了。我该怎么办?祖坟,祖坟有楼房有树,还有1000多亩富余土地。如果能全卖了,卖了就花了。什么都没有了。我们该怎么办?祖坟里有陪葬品。1931年,中全就是这么干的,后来被人声讨,坐了五年牢。出狱几年后,中全因病贫死,后人以摆摊为生。

这样的人能快乐潇洒十几年,相信旗手被宰的只有傻子。

总之,说北京旗手被宰纯属无稽之谈。

3.因为歧视,大量横幅改姓。

民国初年,北京户籍中的民族分类还是“旗”和“人”,而不是后来的“满”和“汉”。这也可以从侧面证明当时的旗手已经被官方认可。

官归官,民则不同。人们把满语和旗语搞混了。在当时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旗人就是旗人,旗人也是旗人。

首先是旗手内部。因为巨大的身份差距,很多旗手都不愿意冒充自己原来的身份。

先说辫子,辫子是封建满族的象征。当初为了让汉人强行剃头,丢了多少人头。然而在1909年,朝廷的一个旗手主动剪了辫子。剪完之后,他拿了个假辫子,在开庭的时候塞在脑后。皇帝和其他大臣都知道,但他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次,八旗子弟生活条件好,比一般人强壮。革命后,他们中的许多人从事“武职”。他们不在乎是民国还是反封建,但他们知道输了就不会被编辫子,打仗的时候特别圆滑。

此外,她改变了姓氏。爱新觉罗觉得自己是金朝女真族的后裔,就改姓金。慈溪的宗族是叶赫那拉。就像中国人的姓有叶,就改姓叶了。牛改姓郎,改姓傅。很多都变了,有些变了就再也没变回来了,所以有不同的例子。

改姓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方便。毕竟普通话是中国人,有个老名字很不方便。二是心里有鬼,害怕被清算。毕竟满人欺压百姓,存了不少仇恨。

此外,民间对底层旗手也存在歧视,尤其是在军阀时期。

清朝末年,底层的旗手和底层的汉人没什么区别,甚至很多都是汉人。清朝灭亡后,他们多从事拉黄包车、挖屎、挑夫等工作。地位低,根不正,难免会受到歧视。

在军阀混战时期,北京作为权力的象征,是很多军阀觊觎的地盘,这些旗手更是害怕。比如在《孙殿英》里,这家伙就一肚子坏水。1928年,他为了准备“打土匪的经费”,在东陵挖了慈禧和乾隆的坟。东陵离北京有200英里。消息传到北京,把北京旗手吓死了。

如果货物经过北京,能否平等对待旗手?反正军阀根本没有规则,或者说军阀太多,规则随时都可能变。遇到一个孙殿英,还是比较狠的,一看户籍是旗手,那头可能就没了。

军阀时期,旗手很难找到工作。那些有工作的人看起来像旗手,可能会被解雇。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大量旗手自愿或被迫放弃了原本“较高”的身份,讲着一口贝儿京儿话,剪着辫子,和汉族亲戚一起把户籍改为“闽”,谁也说不清。

好在1949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站起来了,有56个民族,不分等级。

带有等级观念的“旗”的旧观念自然被历史抛弃,最终确定为“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