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的起源和历史

元太宗七年(1236),开元万虎府设在黑龙江,后迁至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县)。

元成宗元稹二年(1286),开元万虎府改为开元路。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开元路政迁至咸平府(今辽宁省开元老城),改原址,故名“开元”。

开元古城是最早的明代古城之一,被誉为“辽北古城”。

蒙古汗国时期,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诸王分封制,目的是巩固基础,守卫各方,扩大统治区域。

早在成吉思汗建军之初,他就与兄弟们约定:“取天下,分土地,享富贵。”

“从1207年到1214年,成吉思汗大规模分封诸王。其中成吉思汗的兄弟、外戚、重臣等蒙古大贵族是东北地区的主要分封地。

直到1259年忽必烈登基,东北地区行政治理机构的主要特点是蒙古诸王监督城镇,基层出现军政合一的机构,如1234年建立朝鲜军民总行政公署,1235年建立开元万虎府和南京万虎府。

成吉思汗对弟弟铁木格沃金池非常宠爱和信任,分封户最多,封地最广,外兴安岭以南的松花江和东西辽河以北地区都是他的封地。

蒙古前期,1226年,辽王耶律大石退出诸侯。"辽左有镇守,势力渐重."

元朝建立辽阳省之前,这个家族曾经监管辽东地区。

在东北诸王中,辽王铁木格沃·金池及其后裔乃至第四世孙乃彦都极为强大。

“自从我在金池出生到奈范艳五世,我的父亲、儿子、祖孙辈在辽东生活了五六十年,早就看不起朝廷了。”

蒙古王权位高权重,骄横跋扈,很容易有与中央抗衡的倾向。

忽必烈登基后,开始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统治。1260年在东北地区设立宣传部,由军民融合制逐渐转变为军民一师制。

后来忽必烈向行省制度过渡。1269年,赵弼被选为中书左丞,东京省书省被命名为内蒙古宁城大宁。因东晋诸王反对,于1278年改为宣威部。

1286年,在益州即阜新设立东京省,控制东北诸王,同年7月在诸王反对下废止。

袁婷曾两次试图建立东京省,但都很快被取消了。

元朝二十三年(1286),忽必烈第三次建立东京省政府,将省政府迁至咸平,在辽王乃彦的封地附近。以乃彦为首的蒙古王子加紧了对中央政府的反叛。

虽然仅仅过了五个月就废除了东京都,但是持续了六年的叛乱终于爆发了。

1287年4月,东北爆发了由乃颜领导的叛乱,东北诸王后裔全部参加。

五月,忽必烈率军亲征。

短短两个月,取得东北、西域三战三胜,攻占乃彦,击溃叛军主力。

乃颜死后,党内其他人继续陷入混乱,这场反叛乱战争又持续了五年。

至元二十四年十月,在咸平府重新设立辽阳省,在东北实行与中原一致的地方行政组织。

我们说辽阳省是元朝在东北设立的,这包括之前三次设立的东京省,而根据近年来很多学者的考证,辽阳省行署从来没有在东北设立过。

从此,东北诸王的封地划归辽阳省监管,成为辽阳省下的特别行政区,从而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辖。

乃颜叛乱被平定后,乃颜家族衰落,而他的弟弟乃满泰部落却变得强大。他和他的儿子被命名为寿王和廖望,他们的权力一直持续到元末明初。

1286年,设立开元道,辖黄龙府。

1342年迁至咸平,辖黄龙府、咸平、贺兰、赵州、西关(今吉林珲春)、双城(朝鲜永兴)。

杨大石组织开元起义。

杨大师,字秀巧,开元二寨子人。

出生于1884。

清光绪二十一年,65438至0895年入奉天警校,以优异成绩毕业。

后来,他进入日本董斌学校,学习警察局长、法律和政治、宪兵等。,毕业于日本政法大学。

回国后历任开原、福州公安局长。

参加了1911年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的成员..

1910年,刚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杨大石,受孙中山先生委派,到沈阳巡捕教练站当教员,从事革命活动。

辛亥革命(1911)爆发后,东北革命党人张荣为响应武昌起义,组织召开联合紧急会议,由杨大石任总务部长,并担任联合紧急会议的机关报《国民日报》主编,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活动。

同年底,统进派精干领导到辽宁各地,杨大石回到开原,动员军警,组织人民军队,策划组织武装起义。

165438+10月20日,激进派在庄河率先发动起义,打响了东北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24日,激进派派派杨大石到庄河,加强对起义的领导,组织更大规模的起义,联系南方革命军。

杨大石在奉天向革命机关申请经费,庄河革命形势如火如荼。

1912 65438+10月下旬,国民革命北伐军从辽东半岛登陆,东北革命形势突飞猛进。

同盟会成员段友军在昌图策划起义失败,要求同盟会成员朱、杨子厚在长春发动起义,但也因机未果,遂前往开远开展活动。

杨子厚在弟弟杨大石发动群众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动新军、旧军、警察、学生和“红胡子”积极组织起义。

杨大石领导福州、庄河武装起义后,任山海关外人民军第一军司令部参谋总长兼执法官。

12年2月,满清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封建统治结束。

南京兵部向全国发布停战令,东北斗争中的联合远征军、北伐军、关外人民军停止进攻。

21日,总督府、关外人民军指挥部主要领导顾仁义、张弼、杨大石奉命前往山东烟台整顿。

尚贞、张骞、杨大叻都曾角逐过山海关外的人民军统帅一职。杨大石不服败选,回到当地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众议员。

开原、铁岭、海城、哈尔滨等地的革命党人,因为没有听到清帝退位的消息,相继发动起义。

2月15日,革命党人在铁岭发动起义,占领县城。赵尔勋派王永江带领斥候镇压,起义失败。

21日,“胡匪”在同盟会成员段友军的策动下,攻克开原县城,“烧了县衙,关进监狱”,“官兵全散”,赵尔勋派兵镇压,“打了一天”,起义军“弹尽粮绝”撤退。

1913年3月,宋遇刺后,袁世凯的反动嘴脸暴露在世人面前。以孙中山、黄兴、李烈钧为代表的一部分领袖组织袁俊发动了“二次革命”,但民进联的一部分领袖对袁世凯仍认识不清,抱有很大幻想。

杨大石误以为“依中国时局,是选总统,还是选孙子,选黄,选袁,选李。

孙(中山)虽然道德丰富,但却没有从政经验。

黄(邢)虽然是一个实诚君子,但恐怕没有统一的天赋。

李()的名字只是一个空洞的名字,他就像一个泥人。

能为所欲为的,就是元始。

虽然杨大石也看到了袁世凯的所作所为,“专制形式已经暴露”,但他弱弱地认为“若下定决心不举袁之名,中国恐分崩离析”,对于是否选一个已经露出真面目的贼当总统,他还在“夜争而未解”。

他提出了四点政治主张:第一,要发展民权;第二,我不想再有伤害;第三,排除官僚主义;第四,保持整体团结。

幻想只要在国会合法斗争就能让野心勃勃的袁世凯就范,反对所谓“破坏统一”的武装斗争。

毫无疑问,这些幼稚的幻想在无情的历史事实面前很快就会成为泡影。

1914年6月,孙中山、朱之鑫组建中国革命党,组织国防军,并派邱丕贞到东北组织军队,策划起义。

邱丕贞派人到营口、辽阳、铁岭、开原、昌图、长春、哈尔滨等地。以讨要东北袁俊总司令的名义,但由于仅仅依靠与“红胡子”部队或宪兵联系,起义很快失败了。

在保家卫国运动中,加入革命行列的晚清重要宪政人物吴敬琏看到袁世凯大势已去,转而反对袁。为窃取东北反帝运动领导权,与革命家杨大石、顾仁义、赵忠禹等人联手,在大连发起“三省民协讨袁”。

赵忠禹、段友君等人组织辽东国民自卫军在桓仁讨袁,杨大石的哥哥杨子渊在辽源出任东北三省国民自卫军北路军司令,发动起义。

1965438+2006年6月袁世凯被杀,张“武力统一东北”的野心愈演愈烈。

1922年任孙中山元帅府总部顾问,财政部委员。

后在奉天总督署任顾问,广东总督署任顾问。

由他发起并领导的辽宁开原武装起义是辛亥革命的组成部分,他是辽宁省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