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滨江公园的历史演变

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但“未完工”,“损坏二楼”。清康熙八年(1669),“重建完毕”。一、二楼建于明代,三、四、五楼建于清代,跨度60年。形成一座五层八角形的风水塔,“以镇口”这座塔是砖石结构,高35米。当时建的时候中江塔有闸有檐。每层都有一扇门,门的两边有一扇窗,是专门为夜间设置灯光和导航船只而设计的。因此,中江塔可以视为芜湖地理位置的象征。

古代人们把长江九江至京口(镇江)一段称为中江,芜湖在其位,故名中江;又说古有中江,东连太湖,西接长江,芜湖古地在中江之畔,故称芜湖中江,中江塔故名。早在东晋南北朝时期,那里的小塔就成为船只夜间在长江、青弋江航行的灯塔,也是船只进入芜湖的航标。

2007年汛期前,防洪墙重建全面完成;抵御了百年一遇的长江洪水。二是交通功能。2008年初建成的临江大桥,连接青弋江南北,打通芜湖沿江南北通道。建康路建设与中江大厦地下通道形成局部小循环,减轻主干道交通压力;三是景观建设,形成2公里长的滨江景区,集防洪、文化、景观、交通、商业、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凸显新时代滨江景观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