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的治疗原则
误区1:患者已接受药物治疗。只要休息好,营养好,就能逐渐康复,不需要康复治疗。
相传“康复”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公元900年左右的《旧唐书》,书中记载“武则天病后痊愈”。事实上,武则天病后并没有留下残疾,而是完全康复了。所以,中国一直把康复当作病后完全康复的代名词,这使得我们对康复的理解与国际社会大相径庭。世卫组织医疗康复专家委员会将康复定义为“康复是指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来减少残疾的影响并使残疾人重新融入社会。”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康复治疗与药物治疗有着本质的区别。康复治疗的目的不是治愈疾病,而是试图恢复病人或残疾人的功能。也就是说,病后能100%恢复的患者不存在康复治疗的问题,只有病后不能100%恢复的患者,比如中风后遗留的不同程度的偏瘫,才存在康复治疗的问题。康复治疗的方法不是药物和手术,而是以运动疗法为代表的各种功能恢复训练方法。正是因为治疗的目的和方法不同于临床医学,才形成了独特而有特色的医学专业。
中国专家也对中风偏瘫做过一些对比观察。如偏瘫患者的步行恢复率,康复治疗组为89.7%,神经治疗组为65.2%。康复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4.4天,单纯神经内科组为65,438+006,438+0天。可见,中风偏瘫绝不是药物、休息、营养就能逐渐恢复的疾病。为了达到最大的功能恢复,必须尽快恢复。
误区二: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是针灸推拿。
康复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
(1)运动疗法:
用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主要是一对一(即一个康复治疗师对一个患者)的手工治疗。根据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原理,治疗方法是通过易化和促通技术,恢复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抑制异常的运动和反射。还可以使用一些运动器材来促进患者的运动能力。
(2)职业疗法:
它是以上肢的运动能力、协调性和精细手部动作为目标的康复治疗,目的是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物理治疗:
如功能性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和相应的物理治疗,可以改善偏瘫肢体的肌肉和循环问题。
(4)言语治疗:
对言语障碍患者进行治疗,以提高其言语交流能力。
(5)心理治疗:
脑卒中偏瘫患者常伴有抑郁和焦虑情绪,需要适当的心理干预。
(6)康复项目:
可以为偏瘫肢体提供合适的矫形支具,以防止肢体变形和辅助功能活动。
(7)康复护理:
患者的肢体功能位和发病初期的被动活动或卧床休息,以防止呼吸道、泌尿道和胃肠道并发症。
根据中医理论,偏瘫属于“筋损经络阻滞”,针灸推拿可以疏通经络。针灸和按摩确实在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康复治疗更具中国特色。然而,针灸和按摩不能取代康复。
误区三:家人对患者的关心和支持越多,患者康复越快。
2003年,蒋中立和李健安报道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结果,即家庭数量成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障碍。在人口多的家庭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差,相反,在人口少的家庭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好。这种现象说明“养儿防老”的意识在我国民众中根深蒂固。由于家庭成员众多,子女都力求孝顺,都怕失去一个不孝之子的坏名声。日常生活的很多活动,即使病人能做,也是由他们代替完成。因此,患者虽然在住院期间也接受了康复治疗,但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康复意识不强,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和自理能力较差。而在小家庭中,患者很多事情只能自己做,自理意识强,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程度高。因此,患者家属应树立康复意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误区四:康复治疗对中风后遗症没有作用。
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应尽早开始,一般在病后一周左右。最佳恢复期为发病后3个月。对康复3个月以上(中风后遗症期)的患者也有一定效果,关键在于方法正确。国外有报道称,脑损伤的恢复过程没有终点,但恢复过程在逐渐减缓。运动功能的恢复在损伤后可持续1或2年,在固定损伤形成后甚至可持续5年以上。国内也有报道,一批平均病程11个月的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患者,从未接受过康复指导,被“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困扰,通过康复“矫正”使其运动功能得到部分恢复。在我国,由于康复医学的发展和各地区医疗费用的提高,许多脑卒中偏瘫患者虽然没有接受康复治疗,但他们仍然具有“康复潜力”,康复治疗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可喜的是,随着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社区康复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社区康复实施方案》已纳入中国残疾人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正在逐步实施。今后,许多患者出院后可以继续在社区接受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