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为了学习知识。

教育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还没有成为专门的、独立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目的在于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本身的目的。说明原始社会的氏族寻求群体的巩固和延续,让孩子学习成人生产生活所必需的经验和社会习俗。在奴隶社会,教育开始从社会生活中独立出来。那时的教育是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服务的。中国古代夏商周时期就有学派。孟子记载:《学派》、《序》、“学是三代* * *,皆明人之所以有关系”。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儒家的教育思想占主导地位,儒家的教育目的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见《大学》《中庸》)提出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体贴、知、诚、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宗旨。这套儒家教育旨在巩固封建制度。

在西方,古希腊雅典卜式战争胜利后,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追求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亚里士多德主张自由教育,主张把奴隶主和贵族的子女培养成自由人,要求体、德、智、美全面均衡和谐发展。他曾经批评当时斯巴达的教育,认为过分强调体育运动的军事目的,残酷地培养年轻人,把知识学习降低到工匠的水平,从而忽视了智育,这是错误的。在西欧封建社会,宗教神学占据了教育的主导地位。教会学校的目的是培养僧侣,世俗封建主的教育目的是培养骑士。僧侣和骑士是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的人。

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资产阶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提出了不同的教育目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针对封建教育中的“神道”理论,提出了资产阶级的“人性”理论。他们反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僧侣和其他教会神职人员,主张培养新人——完美而全面的人。16和17世纪,由于科学知识的发展,英国思想家f .培根和捷克教育家J.A .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主义的教育宗旨,主张把所有的知识教给每个人。后来英国教育家洛克(J. Locke)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君子。这位先生是资产阶级新贵。18和19世纪,西方出现了以自我发展为教育目的的思想。认为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发展他们自由自发的表达,要求各种能力的和谐发展。其代表人物有法国启蒙思想家J.-J .卢梭、瑞士教育家J. H .裴斯泰洛齐、德国教育家F.W.A .福禄贝尔等。德国哲学家G.W.F黑格尔和教育家J.F .赫尔巴特都反对这种无限制的开发儿童内在天性的教育目的。黑格尔认为,教育不应该追求个性,而应该追求“一种更高、更普遍的目的”——绝对理性的精神。赫尔巴特认为,自我发展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对人性错误的分析之上的。他主张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把道德目的上升到主导地位,通过与环境接触的各种利益来形成理想的人。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家h·斯潘塞为适应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为“完美人生”做准备的教育目的。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实用主义的教育目的。他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过程在自身之外没有目的,是它自己的目的”,“一个真正的目的和一个从外部强加于活动过程的目的都是对立的。”杜威主张教育的目的应该由受教育者的内在活动和需要来确立,反对任何额外的为未来做准备的教育目的。他提出的教育目的只能培养资产阶级所需要的,符合资本主义社会的人。

中国开始实行现代学术制度后,1906年,清政府学术部正式规定“忠君、尊孔、尊公、尊武、实用”为教育宗旨。这一教育目标反映了当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文化教育方针。辛亥革命后,在蔡元培的影响下,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了“以德育为主,实用教育和军事教育为辅,以美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宗旨,体现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思想。1929年,国民党政府颁布了所谓“三民主义”的教育宗旨。

从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教育的目的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有两种倾向:①强调教育的社会制约作用,主张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确定教育的目的。(2)强调人的自我发展,认为教育目的要从儿童固有的自然潜能出发考虑。此外,一些人主张教育的目的应该兼顾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历史上的教育工作者不可能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考察,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为科学解决教育目的问题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曾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理想。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C.H. Saint-Simon)曾说,“我一生工作的目的,就是为所有社会成员发展其才能创造最广泛的可能性。”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r·欧文不仅在理论上强调这一思想,而且亲自进行实验。然而,他们在解决人、环境和教育的关系上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像18世纪早期的法国唯物主义者一样,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所以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这种理论必然会得出通过少数“天才人物”就可以让所有人得到全面发展的错误结论。也把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社会变革、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社会条件的前提割裂开来。他们不明白,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或自我改造的变化之间的一致性,只有把这两种变化都当作革命的实践,才能达到。所以所谓所有人的全面发展只能是天方夜谭。一方面,k .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阻碍人的全面发展的枷锁,社会文明的繁荣是通过“最大限度地浪费个人发展”来实现的;另一方面,他从分析现代工业的革命性变化出发,指出现代社会的生产力必然要求消除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对立以及各种职业的固定分工,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从而揭示了在新的社会条件下通过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来“创造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的必然趋势。马克思指出* * *资本主义社会将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态”。

马克思主义认为* * *生产主义的实践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在整个无产阶级运动的实践中逐步实现的。虽然教育不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但在解决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的前提下,教育是一个重要途径。个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依靠学校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社会主义教育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青年、少年、儿童”,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教育目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明确了我国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指明了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无论是培养劳动后备力量,还是各类专门人才,都需要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德、智、体、美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每个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任务。在实践中,不能突出一个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