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历史
清朝的第一位圣人,爱新觉罗·叶璇,被命名为康熙。
在他统治期间,雍和宫是贝勒胤禛(后来晋升为雍亲王)胤禛的住所。
清康熙三十二年(l693),康熙皇帝将原明内廷的监室分配给子思和贝勒胤禛,成为胤禛的居所(贝勒府)。
康熙四十八年(1709),胤禛升为“和硕雍亲王”,“贝勒府”也升为“雍亲王宫”。
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九月二十五日),胤禛的第四个儿子在秦永宫出生,他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驾崩,结束了他61年的统治,也是清朝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同年,他的第四子胤禛继位,并为雍正帝改国号为雍正。
爱新觉罗·胤禛,清朝的第二个祖先,雍正和康熙的第四个儿子。
雍和宫是雍正帝统治时期的宫殿。
雍正帝即位后立即入宫,但对自己居住了30多年的府邸感情颇深,于是将其改为自己的宫殿,正式命名为“雍和宫”。
雍正十三年(1735),雍正帝驾崩圆明园,爱新觉罗弘历即位。乾隆皇帝一改清朝旧制,同年九月,将父亲的灵柩安放在关咏荷(有何历史玄机?众说纷纭),于是永和宫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皇宫历史。
清朝第三任皇帝,爱新觉罗·李鸿年号,甘龙雍正帝第四子
雍和宫在他统治期间成为藏传佛教的皇家寺庙。
康熙五十年,乾隆皇帝出生在雍正宫,即后来的永和宫。
雍正国丧期间,为了迎接灵柩,雍和宫主楼在15天内铺上黄瓦,雍正灵柩安放在他的寝宫(今尤勇厅)。乾隆元年(1736)十月十一日,棺木移至益州西陵。此后,尤勇殿常年供奉雍正像,现在常被称为“电影时期的雍和宫”。事实上,在雍和宫真正改建成藏传佛教寺院之前的近十年时间里,雍和宫的大部分寺庙都已经成为藏传佛教黄教喇嘛诵经的场所。
乾隆九年(1744),雍和宫正式改为藏传佛教寺院。从此,雍和宫作为中国第一座皇家寺庙和中国历届中央政府与蒙古、西藏之间的联系和桥梁,开始了它辉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