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哈瓦行政区的历史发展
1931 10 1下午2点,首任管理专员许祖善举行就职典礼。
1931 10 10月6日,山东福山区法院威海分院挂牌成立。共接收民事档案8476份,刑事档案11961份:接收男犯69人,女犯3人,北仓看守所犯人2人。
1931年10年9、威海海关分署成立,原设在卫城的正规海关分署撤销。
同日,山东卷烟税务局派员在维州设立卷烟稽查处。
1931,65438+10,12成立威海市盐税总局,隶属烟台审计分局,在前双岛、芦道口、黄家嫂、西老太各设一个稽查放行处。
193110 10 13、山东省印花税局派员在威海启动印花税。
193111110,行政公署根据国民政府“阿哈瓦市的行政区划应归阿哈瓦行政公署管辖”的指示,接管了卫城的行政组织。此外,要求保留所有36名曾经在英国办公室工作的中国员工。
在外交方面,接收阿哈瓦的第二天,英国领事馆正式成立,首任领事是阿彻。
1931年后,国民党、金融业、报社等机构纷纷在威海设立办事处。2月,国民党山东省党务委员会派员赴威海活动。3月9日,国民党中央委员刘纪文和随员何思源抵达威海。次日,国民党山东省威海地区直属党部筹备委员会成立,委员米宜山、傅、丛爱珠宣誓就职。
金融行业。除了交通银行威海分行(1930.10),还有中国兴业银行威海办事处(1931.9 ~ 1941)和中国银行ahava办事处(1933.9-65438)。
报业。原威海日报(1930.3 ~ 1935)、黄海朝日报(1931 . 8 . 1—1938)、新生日报(65438)。1933还有《兴华日报》、《威海青年报》(阿哈瓦华人基督教会办公室)、《新报》等报纸。由于种种原因,短时间内关闭,影响不大。
商业世界。由于卫城内外的统一,原城中商会与港口码头商会合并,并于3月27日1931新成立“阿哈瓦商会”,孙心田为首任主席。
军事要塞。1931四月,派员设立“海军驻魏办事处”。1933年,海军第三舰队移驻濑尾,陆战队员驻守岛内外。
市政建设。为了纪念阿哈瓦光复一周年,在码头修建了“光复阿哈瓦纪念塔”;拆除卫城东、北门和十字路口关帝庙戏楼;城内四街(东、西、北、南)三通一平;重建环翠大厦;在长丰建小机场(没成功,很快就停了)。同时宣布了市花和市徽。市花是桂花;市徽以威海湾为背景,以黄、蓝为主色调,中间矗立着“光复阿哈瓦纪念塔”。
在行政区划方面,进行了新的调整,将边境线上英租地埋藏的“英租界”改为“阿哈瓦边界”。其中,有大岚头、杜家村、包心、窦家头、大夼等5处界碑。因为原来的界碑埋在村里,所以稍微动了一下,以至于威海纳入了一些界外户,文登纳入了少数界外户。按照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地方自治”精神,阿哈瓦行政区下设八个自治区。一区位于市中心,有8个自然村;二区南接齐家庄,北接孙家疃,共37个自然村;第三区西南为双岛港,北为毕家疃,共35个自然村;第四区管辖以杨婷为中心的65个自然村;第五区下辖东南鼓山、北浩博45个自然村。第六区管辖南至草庙子,北至宋家洼的84个自然村。第七区下辖岩滩、大岚头,46个自然村。第八区下辖以桥头为中心的54个自然村。此外,每个自治区又分为若干个“方格”,共计75个方格。每个村又进一步分为若干个“邻”和“吕”。后来因为管理太乱,车间下面的设置都取消了。自然村实行“村主任”管理制度,相对较大的村增加1名“助理”。
当时管理处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财政收入紧张。由于南京政府和省政府都有财税机构进驻威海,所以当地所有的自控税种只有地税和航运税。阿哈瓦恢复一周年,财税收入只有20.7万元,财政部拨付的补助654.38+0.2万元,勉强维持收支平衡。此外,由于自由贸易港地位的取消,一些过去依赖转口的免税货船实际上直接驶往青岛港或烟台港,导致威海商港陷入前所未有的萧条。对此,不少商家多次抗议请愿,仍无济于事。到65438年2月,当ahava恢复时,已有30多家企业倒闭。而且南京政府提供的补贴减少了,停发了,管理处不得不减少行政费用和工程费用。
1933 65438+2月29日,徐祖善终于被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