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战国是一个巨大的曲折时期。它连接春秋和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西周以来,诸侯格局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七雄并立的格局。战国七雄:齐、楚、燕、汉、赵、魏、秦,逐鹿中原。这个变化中的世界,激荡着血与火,交织着大智大勇与昏庸无知,宏观规则与短视并存,发生了一场深刻而波澜壮阔的政治改革浪潮...这些都汇成了一股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直接推动了秦帝国实现统一华夏文明的历史性飞跃。

“战国”之名取自西汉刘向编撰的《战国策》,指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这段时期。春秋战国的分水岭是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消灭了支家,瓜分了支家的土地。晋国的官职就像一个傀儡,它的所有物只有绛和曲沃。

一、战国七雄

1,魏

战国七雄的第一部戏剧始于魏。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元年,才华横溢的下士魏文侯非常重视人才。在的统治下,魏的文学和军事都很发达,这为他成为第一个强国奠定了基础。在将近100年的时间里,它在全世界横行,有着吞并世界的微弱势头。魏文侯是如何发展国力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支持李悝的政治改革。

公元前422年,34岁的李悝被任命为魏国宰相,主管变法自强运动。尽最大努力教学;扁平化方法;国有淫乱者,所以有奖必有罚。在魏文侯的全力支持下,李悝颁布了一部法典,这部法典后来被称为“法经”。商鞅的秦律也是以此为基础的改良版。

用吴起改革兵制

吴起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天才。他写了一本书,伍兹的战争艺术。他把魏武祖训练得装备精良,所向披靡,成为新贵族。这支特种部队相当于一台杀人机器。

西门宝兴水利

魏文侯还任命西门豹等人兴修水利,加强农业治理。西门豹革除各种陋习,与老百姓一起修建了无数大型水利工程,使邺城成为闻名天下的粮仓。

魏文侯在位50年,魏国人才济济。公元前396年,死了,他的儿子打败了李,李成了吴国的侯。武侯二十六年死,他的儿子成了魏惠王。魏国盛极而衰,开始走向衰落。魏惠王九年,都城由原来的安邑迁至大梁,成为众矢之的。信任大将庞涓,庞涓伪造家书,揭发同学孙膑与齐通奸。孙膑被砍断双腿,脸上有纹身,扔进猪圈。孙膑逃往齐国,导致桂陵、马陵大败,魏从此衰落。公孙厝死时告诉魏惠王,公孙阳是个巫师,必须重用,否则就杀了他。魏惠王不同意。与魏阳的完美失手,成就了秦的崛起。公元前319年,魏惠王在位51年去世。从此,魏国的霸权成为过去。

2.齐国

公元前386年,田和立为齐王,位列诸侯,陈天篡齐成功。姜康公吃城靠海。七年后,康公死了,姜奇彻底灭亡了。齐泰二年死于公,欢子公立于午,桓公六年死于公,和站在一起。齐威王三十六年,广纳贤才,建稷下学宫。任邹忌为丞相,浊泽败魏,治齐国,比诸侯最强,自称王,以使天下。同时重用田忌和孙膑,在桂陵之战后,又取得了马岭之战的胜利。打了魏国,杀了庞涓,俘虏了魏王沈,魏国一落千丈,彻底失去了霸主地位。齐国一举成为东方强国。齐王灭宋后,国家西侵三晋,南侵楚国,国家局势达到顶峰,引起各国不满,与世隔绝。国家自大之后,几乎被灭。此后,两代人,苟安一隅,恭恭敬敬侍奉秦,军备懈怠。

3.秦国

秦国自从秦穆公从疆域辽阔中获益后,一直处于混乱的内斗之中,东强西弱。公元前384年,副主教迎众,设河西。献于公元年,卒于2004年,孝公。为了使秦国发展,秦孝公下旨广纳贤才,公开向天下承诺,谁能使秦国强大,谁就与谁尊官享秦,谁就与谁平分土地。于是,公孙阳来到了秦国。商鞅变法图强后,秦孝公革除世俗,立即重用商鞅。公元前356年,商鞅成为左书的元首,开始改革。从此,秦孝公主动要求生活在二线,给予商鞅绝对的信任,从不退缩。变法十八年,国内外没有大的动荡,秦高速公路进入超车道,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汉贾谊《论秦》中是这样评价的:“据固信,持永州之地,君臣坚守,看周室,已席卷天下,抱全天下,吞八废。”商鞅变法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

重视农业;什么系统;工商罢工,有利可图。

第二阶段

迁都咸阳;征税;实行县制

商鞅变法造就了强大的秦国。经过几年的改革和积累,秦国富强的局面已经形成。秦人乐,路不拾遗,山无贼。变法十年,商鞅又帅又是秦国的精锐,一举拿下河西之地,让尚军成了骑士。与秦相恋,宗室富贵怨。公元前338年,秦桧、王力攻破尚军,摧毁了尚军的家园。悲伤的丈夫!商鞅死,法不亡,而后秦军高举东进大旗,横扫天下,六国皆避其锋芒。秦王经过激烈的斗争,消灭了六国,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

4.赵国

公元前307年,在赵武灵王的领导下,赵国进行了“胡夫骑射”改革,放弃了中原人的脱上衣、腰带和战车战术,代之以胡夫和短衣紧袖、皮带和靴子的单人骑兵战术。以此为基点,对胡变法策略的综合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赵的军事实力很大,并以此为基础,在东北攻打中山国,在西北击败、娄烦,在北疆设立云中、雁门、岱山三县,在与之的战斗中连败,但在长平之战中损失惨重。此后,由于魏的援助,赵赢得了邯郸之战。此后,赵国在与秦国的战争中取得了小胜,但却一直无法挽回败局。

5.韩国

公元前375年,汉建立后,灭郑,建都,称新郑。韩国是三晋中最弱的。面对积弱积贫,甚至沦为二流诸侯国的局面,公元前351年,几乎与商鞅变法同时,韩昭侯任命申不害为宰相,在韩国实行变法,整顿官员队伍,稳定了国内政局,限制了贵族特权。史书记载,老子韩非传评论说:“终沈子之体,国治军,无有侵略者。”南朝鲜面积小,铁矿丰富,弓箭和弩强,在世界上被称为金瀚。但随着魏朝韩国的战败,申不害的武政改革使韩国沦为一个武功国,包括上党郡的转让和秦国的衰竭。即使有韩非子这样伟大的法家,也始终无法再次强大,最终成为第一个被秦国灭亡的国家。朝鲜贵族后裔张亮多次密谋攻杀秦朝的王政,在西汉被封后得以善终。

6.燕国

公元前316年,燕王在苏代和吕茂寿的鼓动下,纠集大批官员废掉了齐平王,而禅位于国,他投降了北方,离开了皇宫。这导致燕国内乱,民心涣散,国力严重削弱。齐国趁机伐燕,几乎灭了燕国。赵武灵王把一个朝鲜流亡者的儿子送回燕为燕昭王。燕昭王艰难复辟后,下大力气“吊死孤儿,与民同甘共苦”,决心复兴燕国。于是,他采纳了郭琨的建议,通过修建黄金台招贤纳士,使得天下文人“争奇斗艳”,其中最重要的人才就是大名鼎鼎的乐毅。

经过二十八年的努力,原本弱小的燕国变成了暂时的强大。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大将军,带领全国将士联合赵、秦、汉、魏伐齐,连夺齐国七十城,杀齐王,只剩下莒、即墨两城。如果当时颜没有即位,而与之间又有隔阂,齐国几乎灭亡。从短暂而强大的燕昭王到燕国的王茜即位,是燕国由巅峰走向低谷的时期。

7.楚国

说到楚国的变法,就不得不提到卫道士吴起。在魏文侯时期,吴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魏武侯任命尚文为新宰相,吴起开始受到冷落。我叔当丞相的时候,挑了个两头打架,密谋以谣言杀吴起。魏武侯九年,吴起愤然出走,投奔楚国。公元前386年左右,楚王哀悼吴起。吴起成为国务统帅,开始了变法大业。与对魏的变法相比,内容要广泛得多。主要有四个方面:减少贵族封地;降低官员工资;改变军事体制;整顿吏治。这次政治改革的时间很短。随着公元前381年楚王莫伦之死,受到变法强光刺激的楚国旧贵族成为一支庞大的复辟力量,布衣政客吴起悲惨死去。吴起盛开的绚丽血花,让楚国从一个普通的诸侯跃升为战国英雄。当时楚国南有百越,北有,西有秦国,诸侯国深受楚国实力之苦。变法中途猝死,给楚国留下了无尽的后患。

第二,著名的战役

1,马岭之战

公元前354年,魏国大将庞涓率军攻打赵国,包围赵国都城邯郸,意图一战灭赵..赵向齐国求救,于是派大将田忌和军师孙膑去救赵。田忌想直接救赵,孙膑却以“批评作怪”的道理劝阻田忌,并建议他率部进攻魏国重镇空梁,在魏国回援途中设下埋伏,以迫使庞涓放弃进攻赵和回援梁,既能围歼赵,又能使魏国疲惫不堪。田忌按计划行事,庞涓果然中招了。在回救大梁的路上,在桂岭一带遭到齐军伏击。由于长期作战,魏军的兵力已经消耗殆尽;经过长时间的进攻,我已经疲惫不堪,结果遭遇了几十年来的第一次大败。这场战争也留下了著名的成语救赵于魏国。尽管桂陵之战惨败,但魏的实力依然存在。

十三年后,公元前341年,庞涓再次领兵攻打韩国。南朝鲜向齐国求助,又派田忌和孙膑去帮忙,而孙膑又做了同样的事。他一方面在崎岖的山路马岭路设下埋伏,另一方面用减灶的方法来伪装齐国懦弱的假象:第一天挖了十万个军灶,第二天减为五万,第三天减为三万。一心要报仇的庞涓真的被抓了,黄昏时分赶到了马岭路。他被齐军包围,被打败了。从此,战国初年,魏国沦落到击破战鼓,万人空巷的境地。

2、五国伐齐

公元前298年,齐汉魏联军的统帅孟尝君势如破竹,很快就攻打了秦国的边关函谷关。秦国的项被迫“削东河议和”。齐国在汉沽与汉、联手三年,对制止秦国东侵,提高齐国地位有一定意义。然而,齐卓王听信谗言,多次收回田文的印章,强迫他离开。前286年,哀王灭宋国,国力达到顶峰,意欲吞并两周,成为天子。五国伐齐之前,齐秦平起平坐,并称东西帝。苏秦到齐国游说他国,使齐王陷入了一个“学宋,争南”的巨大陷阱。

燕国恢复国力后,前284年,率领五国联军伐齐,在援西战争中大败齐国。此后,70多个城市联网,只有即墨和程菊保留下来。齐王被楚将军剥了皮,剥了筋,倒吊而死。在五国联军的讨伐中,齐卓王亲自导演的国破家亡的历史悲剧终于落下帷幕。此后,乐毅停止了对这两个城市的强攻,并采取各种措施来收买人心,以便不流血地赢得他们。

出生在即墨出差的田单,被选为抵御燕军的守将。由此双方展开了漫长的较量,燕齐之战进入第二阶段。相持了六年,死了,田单用了他的双重间谍,这使一直与不和的燕起了疑心,就把的军权夺了过来,改派他为将军。他还声称即墨有鬼神之力相助,然后派人向燕军造谣,让他抢劫、割掉俘虏的鼻子,在城外挖齐人的祖坟,从而激怒了守城的齐人;并派人假装投降来麻痹燕军。此后,在兵卒中编了妻妾,让守城的士兵吃喝,把一千多头牛集中在城内,把士兵束在角上,把肥肉倒在尾部的芦苇上。点灯后,他们会趁着夜色把牛赶出城,精挑细选5000个死人跟随。燕军完全没有防备,在混乱中被袭。即墨守军乘势一举突破被围的燕军,进而收复齐国全部失地。此役之后,燕齐同时衰落,曾经秦国最强大的对手齐国也退出了争霸的行列,世界格局开始转为秦赵对抗。五国伐齐是战国历史上的转折点之一。

3.燕之战

公元前279年,秦国名臣白起重创高丽和魏国,确定了自己在中原的战略优势后,把军队引向了占据整个华南的楚国,并占了先机。他率军从汉水以东经水路,先攻下汉水中游重镇邓城,再向杜云门户盐城下方推进。楚国紧急调遣全国各地的军队前来援助。知道秦军是孤独的,它不适合长期。凭借地理优势,在盐城以西400里处筑起堰来挡水,长渠直抵盐城。此后开渠灌溉城池,燕城东北角被破,城内军民多被淹死,损失极其惨重。秦军就这样占领了燕市。之后步步进逼郢都,到了夷陵后,放火烧了当地的楚王墓,以激励楚军与秦军作战,然而楚王无意抵抗,匆匆东逃,迁都陈,追到竟陵。

燕李之战是继伊阙之战之后,白起的又一次经典胜利。此役,我们孤军深入,把握间隙,抓住楚军集结的时间差,以快速的入侵和灵活的手段直捣楚心,真正做到了一举多得,显示了准确的战略眼光和非凡的胆识。此役之后,楚国已无力单独与秦国抗衡,正式退出了魏后霸的行列,进一步衰落;楚国诗人屈原也悲愤投江,留下了最后一首诗《怀沙》。秦国在郢建立了南郡,进一步巩固了对六国的战略优势,田雷因这次胜利被封为武安君。

4.长平之战

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次围剿歼灭战,也是秦国与赵国的终极对决,使秦国彻底消灭了赵国这个世界上唯一能与自己抗衡的超级大国,也使六国无力单独抵抗秦国,为日后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长平之战源于上党之变。当时秦国根据丞相提出的“远交近攻”的方略,意欲夺取南朝鲜的战略要地上党高地。前262年,上党郡守拒绝投降秦国,把整个郡县都交给了赵。在平原君和赵胜的支持下,决定接受上党,派廉颇领兵驻守。秦国以大将王弼领兵进攻,但被廉颇的坚持暂时挫败。双方不断向上党增兵,几经胜负,于是展开了漫长的对抗。

为了打破僵局,秦国立即开始了密集的信息战,故意散布“田雷快死了”、“秦军不怕廉颇和赵括一个人”等谣言。在流言的推动下,赵最终任命赵奢之子赵括取代廉颇,成为长平赵的统帅。赵括上台后,一改廉颇一贯的战术,积极开始准备进攻。得到消息的田雷也秘密加入了军队。经过周密细致的部署,秦、赵两军终于展开了对决。当时佯装撤退,将40万赵国军队诱入长平开谷,并派出两支奇兵迅速插入赵国军队后方构筑屏障。借助上党峪地势广阔,出口少的地理特点,封锁了所有的谷口,切断了赵军队的粮道。虽然赵括意识到了这一点,并迅速进行了反击,但秦军屏障已经形成,赵被困在重围中,几次突破都失败了。赵军因为饥饿失去了战斗力,统帅赵括也在最后的突围中死去。幸存的赵国军队不得不向秦国投降,以免后患,屠来祁下令将士兵全部杀死。

三年的长平之战,创造了战国乃至古代战争史包围下的军事奇迹,也酿造了战国最大的悲剧。千百年后,长平平原上的无数尸骨,依然回荡着经久不息的呐喊。......

第三,秦灭六国

在灭六国之战中,名将王建、王贲率领,先后灭了朝鲜、赵、燕、魏、楚、齐,建立了秦帝国。

1.灭韩:灭六国的战争始于公元前230年,首要目标是近在咫尺的脆弱的韩国。秦首先通过外交关系向韩国施压,迫使其割让南阳郡。接收南阳郡后的第二年,文史总长滕领兵攻克新郑。在第一次战斗中,汪涵投降,南朝鲜灭亡。安被软禁在陈县,后被处决。

2.灭赵:公元228年,打败赵国军队,占领邯郸,赵被迫在秦国登陆,赵灭亡。赵被流放在方岭深山,住在石室里,饥寒交迫,听到周围的流水声,听信谗言,误杀李牧,导致国破家亡,流落深山老林,悔恨交加。就是做“风景”:

房山为宫,曲水为浆;

......

好臣溺,国亡;

我不能听你说!敢怪秦王?

赵公子甲逃到代,收拾残部成为代王,继续抵抗秦,六年后被灭。

3.灭魏:前225年,秦国大将王贲率兵出关,攻陷楚国北部十几座城市。在确保攻击秦伟军侧翼的安全后,他立即返回北方突袭并围攻杜薇的大梁。魏军坚守大梁,秦军强攻无效,引黄河水入城。三个月后,大梁城被洪水毁坏,投降,魏灭亡。秦在魏国建立党郡。

4.灭楚:前223年,楚国灭亡前夕,王建因武力攻楚而与政府产生分歧。秦王采纳了李信20万大军灭楚的计划,任命他为楚总司令,但是他战败了。秦从这些错误中吸取了教训,冲向王建承认了错误。王建率领60万大军到淮北后,并不急于与楚军交战。经过长期的对抗,的战力、士气、互谅都达到了顶峰,而楚国士气低落,军心涣散。王建立即夺下战机,使各路人马杀出一条血路,打败了楚军,杀了项燕,攻占了郢都,俘虏了楚王,从而灭了楚国。

《史记·项羽本纪》:“父亲灭六国,楚最无罪。”楚南宫曰:“虽有楚三族,秦必亡。”

5.灭燕:前222年,王建之子王贲率军灭燕、赵残部,俘获王甲。同年,秦将王贲进军辽东,歼灭燕军。虽然燕国的王茜为了和平杀了太子丹,但他还是被俘虏了,燕国灭亡了。

6.灭齐:221年前,秦王以齐国拒绝秦国使臣来访为由,命令王贲率伐齐。秦军避开齐国西部的主力,南下齐国首都临淄。面对秦军从北方的突然袭击,齐军措手不及,四分五裂。在奸臣的劝说下,齐王不战而降,齐国灭亡了。齐国的在松柏丛中饿死了。就像歌里唱的:松邪柏邪?那些生活和建设* * *的人是邪恶的?

六国灭亡,天下统一。秦灭六国十年后,王建、王贲依靠秦国的强大实力和秦王郑君臣的全力支持,抛弃侥幸心理,坚持慎战原则,力求以最少的牺牲取得最大的胜利。

此后,南攻百越,北攻匈奴,建起了不朽的工程:秦之道、长城。当秦军以旋风之势横扫六国,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也告一段落。后来李白写诗赞美:秦王扫六合,欲见之。挥剑造云,诸侯自来西天。

战国长达200多年,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痛苦的动荡年代,变成了思想文化的黄金时代。因为自由,所以百家争鸣;因为你主动,所以你要争。战国的滚滚硝烟已经湮灭,曾经在遥远的天空激荡的波澜壮阔的历史风暴已经被游子传递给了我们。在那个求变求生的年代,布衣百姓自觉地卷入历史大潮,肩负起天下兴亡的重担,义无反顾地推动社会变革,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壮丽的政治景观。这种精神一代又一代地激励着我们,引导着我们,感动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