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生平简介。

蔡文姬生平简介:

蔡文姬原名蔡琰,字文熙。蔡文姬博览群书,精通音律。早期在河东娶了魏中道,魏中道死的早。他们没有孩子,所以蔡琰回到了他的家。

兴平二年,董卓、在中原作乱,匈奴趁机劫掠,蔡琰被左带走。蔡琰在北方生活了十二年,生了两个孩子。

建安十一年,曹操一直爱好文学和书法,经常与蔡琰的父亲蔡邕有文学和书法交流。曹操见蔡邕无子,就用金碧把蔡琰从匈奴手中赎回来,把蔡琰嫁给了董思。

然后董思犯了死罪,蔡琰去找曹操说情,董思也去了。当时曹操正在设宴招待官员和社会名流,对所有的客人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今天就让大家见见她。”

蔡琰披头赤足,磕头告白,言语清晰,情绪酸楚,感动了所有来宾。而曹操却说:“可是减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我们该怎么办?”

蔡琰说:“你的马厩里有成千上万匹好马,还有无数勇敢的士卒。你还腾出一匹快马去救一条垂危的生命?”曹操终于被蔡文姬打动,赦免了董思。蔡琰回国后,除了悲愤之外,还写了两首悲愤的诗。此后再无蔡琰的记载,卒年不详。

扩展数据:

蔡琰回汉后,写了两首悲愤诗,一首五言诗,一首骚体诗。其中,五言本以《感伤别离》为重点,是一部具有情感纬度的叙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部由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

清代诗论家张裕固曾写过一首赞美蔡琰的五言诗:“文熙只欲碾压文君,‘悲愤’悠悠。老杜家宗曹七部,制香亦可达钗裙。”

蔡琰的才华压倒了汉代才女卓文君,曹植和杜甫的五言叙事诗都受到了蔡琰的影响。《悲愤诗》的第一、二节,以抒发情感为主,简述了胡等子回汉被俘的经历。

中间的自然风光用来渲染蔡琰背井离乡的悲凉心情。在这些景物和人情的描写中,蔡琰描写了它们与家乡中土的不同,以此来描述她在这个与中土不同的环境中深深的悲痛和愤慨。

百度百科-蔡文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