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著名的牧羊人——苏武。

2018年6月27日?周三晴

01

初冬的贝加尔湖一片萧瑟。

狂暴的风呼啸着,如同匈奴人的性情一样凌厉。寒风刺骨,滴水成冰。辽阔的草原上,看不到人的踪影,仿佛所有的生机都被这片广袤的土地吞噬了。远处,一声微弱的“咩咩”声随风飘荡,然后淹没在荒芜的草原里。

在白茫茫一片中,一个手持竹结的老人伫立在天地之间,默默忍受着天道的蹂躏。

老人看着瑟瑟发抖蜷缩在身旁的羊群,匈奴的豪放条件在耳边回响,“公羊生小羊我才放你走!”"

老人冷笑着,想都没想,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在手中的竹节上,粗糙干瘪的手把竹节攥得更紧了。

没错,这个老人就是西汉时期奉命出使匈奴的苏武,而他手中的竹节就是代表大汉的杰夫。苏武视其为生命,无论吃饭睡觉都紧紧抱在怀里。时间久了,连节上的耳朵都掉光了,苏武依然坚守着,就像他对韩廷至死不渝一样。

西汉时匈奴人所说的“北海”,就是现在俄罗斯的贝加尔湖。苏武被贬到北海牧羊,日子过得苦不堪言。现在是冬天,外面下着大雪。苏武又饿又渴,捧了一把雪来解渴。饿了就在鼠洞挖草根充饥;天冷了就蜷缩在羊肚子下面取暖。在迷蒙的风中,苏武总是忍不住看到自己刚来匈奴时的情景。“草铺隔田六七里,笛子晚风三四声。”那时候的草原是那么的清爽。“满山遍野的绿,白茫茫的河”,一望无际的绿连接着蓝天,镶嵌在草原上的湖泊晶莹如泪,闪着金光,漫山遍野的牛羊是那么的无忧无虑!“嗯,熬过这个冬天就好了。”苏武将杰夫的手用力攥了攥,仿佛要汲取无穷的力量,他望向远方。

我在荒野中看见一群人。谁来了,苏武的心揪了起来。

02

当骑兵接近时,苏清楚地看到,那不是别人,正是被匈奴打败并最终投降的汉朝将军李陵。

李玲的目的很明显。

匈奴单于几次派人向苏武投降,苏武始终坚贞不屈。苏武的正直,让可汗佩服不已,也更激发了可汗征服苏武的决心,“此人必为我所用,绝不能让其归汉。”

一开始,李玲和苏武都是服务员。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向匈奴投降。最近可汗计算到苏武在荒无人烟的荒野上吃了不少苦头,于是制定了软硬兼施的计划,派李陵去北海投降苏武。

“苏兄,人生苦短如朝露,何必如此煎熬?刚投降的时候,整天丢三落四的。现在只看重我,给我满山的牛羊。如果你提交了,你也可以这样做。”

苏武淡然回应:“我是大臣,但儿子是父亲。”儿子为父而死,被死所恨。希望不要再说了!"

从此,再也没有人说起过苏武。他对大汉的忠诚,可以从日月中得知。

苏武被流放北海做了19年的牧羊人。19年来,星星变了,大海也变了。然而,不变的是每天陪伴他们的羊。苏武在草原的日出日落、春夏秋冬中一次又一次地站在南方,想着自己的家乡和可汗亭,叹息着“我难过,所以我不知道我难过”。羊似乎明白苏武的心思,没有打扰他。他们悠闲地享受着时光。苏武每天观察羊的表情,培养内心的平静,感叹羊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顺其自然。我怎么能辜负我的羊呢?

在荒凉的草原上与羊相处十九年,多次在生死边缘徘徊的经历,把苏武的心智打磨得足够强大。苏武欣赏草原的辽阔和壮美,汲取天地之力。苏武对草原的严寒酷暑和恶劣天气不恨不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抵抗。“卧月不脱蓑衣”,除了苏武,谁能有这样的境界?!

03

汉昭帝登基,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平协议。汉庭寻苏武等人,匈奴谎称苏武已死。

苏武北海牧羊十九年。有一天,苏武像往常一样,以天为盖,以地为被子和衣服睡觉。恍惚中,他做了一个梦。梦里蝗虫变成了鱼,画着龟和蛇的旗子变成了鹰。请人读这个梦,意思是“忠贞的妻子”,是一种莫大的幸运。

几天后,赵涵从派往匈奴的使者那里得知苏武还活着。赵涵皇帝欣喜若狂,派人去质问可汗。在事实面前,单于不得不承认苏武还活着。

至此,苏武得救了。离别那天,苏武望着早已刻入骨髓的草原和羊群,泪流满面,感慨万千。十九年前,苏武充满活力。他认为在前进的道路上会有困难和障碍。他以为自己可能会死在草原野狼的口中,但苏武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被流放到北海19年。

苏武觉得19年突然像一场梦。现在,“天灰蒙蒙旷野茫茫,风吹草低牛羊”的景象,似乎和他初到草原时一样惬意。其中的风刀霜剑,那无尽的内心折磨和恐惧只有苏武和他的羊才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