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一对好朋友,相约分别辅佐不同的主人,无论谁掌权,都有出路。这两个人是谁?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我叫易武,字仲,也叫关。据说他早年经商,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的儿子小白(齐桓公)和龚自久争夺皇位的斗争中,管仲曾经支持过龚自久。小白即位后,摒弃前嫌,重用管仲。管仲还协助齐桓公进行改革。政治上实行参政议政、藐视国家的制度,即君主与二卿共管齐国,中设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道;经济上实行税制改革,矿田“随地而衰”(见先秦税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包:又名,春秋时期齐国的医生,以识人著称。年轻时与管仲交好,一起做生意。混乱中,带着公子小白出到了鲁国,管仲带着公子九出到了鲁国。齐襄公被杀,小白争夺王位。小白赢得了王位,也就是齐桓公。管仲被桓公囚禁,包知道管仲的贤能,推荐管仲顶替他的位置,而自己也愿意在管仲手下生活,齐国也因为管仲的治理而越来越强大。
“管鲍”是指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他们是好朋友。管仲穷,包富,但他们互相了解,互相信任。管仲和包早年是生意上的伙伴。管仲付出的资本很少,但分红时得到的钱很多。包舒雅并不在乎。他知道管仲家里负担很重,就问管仲:“这钱够不够?”有几次,管仲帮包出主意,但他都搞砸了。包并不生气,反而安慰管仲说:“事情做不成了,不是你主意不好,而是时机不好。不要介意。”管仲当过三次官,但每次都被罢官。包认为管仲不是没有才能,而是没有遇到赏识他的人。管仲参军打仗,临阵退缩就跑了。包舒雅没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担心家里年迈的母亲。
后来,管仲和包都从政了。当时齐国大乱,诸侯为了避灾纷纷逃往他国伺机而动。管仲辅佐鲁国的太子,包则辅佐齐国的另一位太子在莒。不久,齐国发生暴乱,国王被杀,国家失去了君主。当和听到这个消息后,他们急忙前往齐国,试图夺取王位。两队碰巧在路上相遇。为了让小白成为国王,管仲向他射了一箭,但这一箭只是击中了小白腰带上的钩子,没有伤到小白。后来,小白成为国王,史称“齐桓公”。
齐桓公一当上国王,就叫鲁杀了太子,把管仲关了起来。齐桓公想让包当宰相,帮他治理国家。包却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当宰相。他极力推荐被囚禁在鲁的管仲。包说:“我治理国家不如管仲。管仲善良、忠诚、正直,能够制定规范的国家制度,善于指挥军队。这都是我没有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国家,只能请管仲做宰相。”齐桓公不同意。他说:“管仲用箭射我,差点要了我的命。我不杀他,怎么让他当丞相?”鲍马上说道,“我听说英明的君主是不会记仇的。更何况当时管仲是给太子打工的。一个人可以忠诚地侍奉他的主人,他也一定会忠诚地侍奉国王。陛下要称霸天下,没有管仲是无法成功的。你必须任命他。”终于在包的劝说下,带着管仲回到了齐国。
管仲回到齐国当了宰相,包却愿意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包的共同努力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成为诸侯国中的霸主。
包死后,管仲在墓前痛哭。想到包的理解和支持,他感叹道:“当初我辅佐的太子未能平反,其他大臣誓死效忠,我却甘愿下狱。包舒雅没有嘲笑我的不正直。他知道我不在乎自己策划大事的名声。生我的是我爸妈,但真正懂我的是包舒雅!”
管仲与包的深厚友谊成为中国代代相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经常用“密友”这个词来描述他们和好朋友之间亲密和信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