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病因病机与中医辨证

《伤寒论》将便秘分为阳结、阴结、脾结。唐荣川《血证论》说:“肺移热于大肠,则结,肺液不湿则结,肺气不降则结。”便秘的发生与大肠、脾、胃、肺、肝、肾密切相关。《内经》说:“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出。”还提出“肺、大肠为表里”。脾胃为运化水谷之海,脾主运化消化,胃主和合健康,胃与肠相通,水谷入,经脾运化,分解胃存,最后将渣滓运化至大肠。这也取决于肝脏控制排泄的功能。肝郁气滞,则腑气不通,气滞则大肠经失。肾负责二便,肾气不足,大肠传导较弱,大便难以排出。一般认为,体热过盛,或多食肥甘之味,易致胃肠积热,耗伤津液,燥涩难排;忧怒,或久坐少动,易致气滞,流行不畅,郁滞,渣滓止于内;外感寒邪,过食寒凉,导致阴寒,胃肠郁结,渣滓不能传;饮食疲劳、年老体虚、产后重病等均可导致气虚阳衰、阴虚血虚,从而导致大肠传导减弱或排便功能丧失,造成便秘。

西医将功能性便秘分为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混合型三种。中医认为,慢传输型便秘多为虚损型便秘,如年老体弱、久病后产后、体虚等;或者饮食疲劳,暴饮暴食受凉,感受寒湿,伤脾胃,都会导致肺脾肾虚弱。脾虚则运化无力,水谷精气不能运化,渣滓不能在大肠中运行。肺虚则降异常,肺与大肠相对,大肠不利于气机,运行受阻。华佗《汉藏经》云:“大肠亦为肺之腑,为传导之部,为仓之官。如果肺部疾病长期存在,它可以传到大肠。”《医经精粹·脏腑篇》说:“大肠之所以能传神,是因为它是肺的腑。肺气释放,故能传化。”肾主水,二次排便,而肾虚则导致肠失,开合不利,渣滓受阻。金元《蓝室藏秘,大便燥》说:“夫肾主五液,津液润大便如常。.....而且还有人年老体弱,津液不足,身体干燥。”

出口梗阻型便秘多为经验型便秘。例如:焦虑易怒、肝郁气滞、过食生冷、油腻、厚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或嗜烟酒、外感邪气,根据体质不同,由热转寒,导致热积胃脘,或阴寒凝滞,或气滞血瘀,使腑气受阻,胃气不降,大肠失导。比如《内经》说:“太阴之厥,则腹胀,则不利”,提到便秘与脾胃之寒有关;《内经》说:“热气停留小肠,则伤肠,痈热口渴,则燥难出,故痛而不能闭”,解释了胃肠积热致便秘的病理基础。肝主疏泄,有助于大肠传导和肝气郁结,但不利于大肠气机和腑气受阻。比如《金匮要略·便秘》说:“气之秘为气滞,而物不善。”

混合型便秘多为虚实夹杂,或虚中有实的便秘,实中有虚,实中有实,虚则脾、肺、肾虚弱,虚则不利于大肠气盛,付琪不通。

便秘的原因很复杂。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各种证候可以并存或相互转化。辨证要以虚实为纲,以阴阳气血为旨。病位大肠,病机与脾、胃、肺、肝、肾有关。西医的疾病分类和中医的辨证分型都有其内在规律可循,但由于疾病本身的多变性和复杂性,我们无法坚持。治疗时要察证求因,因症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