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帮你理解估值,解读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

一、常用估值方法

说实话,估值并不难。只有几种常见的估价方法:

简单,计算市盈率(PE),市净率(PB),市净率(PS)。

PE=市值/净利润=股价/每股收益

市盈率就是回本时间的长短。买下这个一年赚654.38+00亿的企业需要654.38+00亿,收回654.38+00亿的投入成本需要654.38+00年。

PB=市值/净资产=股价/每股净资产

PB的意义在于一个企业账面价值1元的资产在资本市场上价值多少。比如PB是0.8,意味着你可以用0.8元购买账面价值为1元的资产。

PS=市值/收入=股价/每股收入

营销比率通常用于评估一些高增长、无利润或低利润的轻资产质量企业。

这些估值方法使用的数据都是现成的数字,简单计算一下就知道结果了。

再高级一点,算PEG。

PEG=PE/净利润增长率

PEG兼顾了企业当前的估值和未来的业绩增长率,通常用于成长股的估值。

更高级的,用现金流量折现法来估计企业的内在价值。

现金流量折现法实际上是将债券估值模型应用于股票估值。

例如:

在市场无风险利率3%的背景下,一张面值100元票面利率5%的1年期债券多少钱?

答案是101.94元。

计算方法也很简单。该债券在1年到期后,可获得100元本金和5元利息,一* * *为105元。

另一个没有买这个债券的人只能获得3%的无风险收益,所以他想在1年后拥有105元,现在他要投入101.94元本金(101.94 * (1+3

这是最简单的债券估值模型。

股票的内在价值可以通过将该模型中的债券利息转化为股票股利或企业的自由现金流来估算。

第二,要知道估值的本质。在深入讲解这些估值方法之前,王大爷先说说估值的本质。

经济学有句话: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既然有波动,就有高估和低估的时候。

如果价格高于价值,则被高估。如果价格低于价值,就是低估了。

如果你在它被高估的时候买入,你可能要承担价格向下波动的风险。也就是俗称的“贵”。

道理很简单,大家都懂。但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在股票和基金市场,很多人只看到价格,看不到价值。

为什么看不出来?只是不知道如何判断市场的真实价值。

如何判断市场的真实价值?

使用估价。

估价是一种研究方法。借用“估值”工具来判断市场价格是高于内在价值还是低于内在价值。

当市价低于内在价值时,买入。当市场价格高于内在价值时,卖出。

当然,估值只是一种方法,它的诞生是为了研究投资标的的内在价值。在实际应用中,决不能为了估值而估值。这一点必须牢记在心。

另外,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估值方法有局限性,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场景。不过好在无数前辈绞尽脑汁设计新的估值方法,久而久之,估值方法也多了起来。

接下来,王大爷带你盘点一下市面上主流的估值方法及其局限性。

三。常用估值方法详解1,市盈率(PE)

市盈率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他在1934出版的《证券分析》一书中写道:一只普通股的价值是其当期收益的一定倍数,一部分由当时的流行程度决定,一部分由企业的性质和记录决定。

这个确定的倍数就是我们所说的市盈率(PE)。

PE=市值/净利润=股价/每股收益

简单来说,市盈率(PE)就是市值除以企业净利润。

比如,一个企业一年赚1000亿,市值1000亿,市盈率(PE)就是10倍。

市盈率就是回本时间的长短。买下这个一年赚654.38+00亿的企业需要654.38+00亿,收回654.38+00亿的投入成本需要654.38+00年。

一般来说,市盈率越低,回报时间越短,对投资者越有利。

根据净利润选取时间的不同,市盈率可分为静态市盈率、动态市盈率和TTM市盈率。

静态市盈率=市值/去年净利润=股价/去年每股收益

比如目前的静态市盈率是“2020年市值/净利润”。

动态市盈率=市值/下一年净利润=股价/下一年每股收益

比如目前的动态市盈率是“市值/2021年净利润”。

TTM市盈率=市值/过去四个季度净利润=股价/过去四个季度每股收益。

比如目前的TTM市盈率是“2020年第二季度至20265438年第一季度的市值/净利润+0”。

但市盈率并不代表一切:

首先,不同行业的市盈率不同,反差不强。比如过去10年,中证白酒平均市盈率为85.57倍,而中证银行仅为27.10倍。白酒的市盈率比银行高很多,但不能说白酒的估值比银行高很多。

其次,即使同行业企业的成长性和基本面不同,市盈率也会有较大差异。比如同一家银行,招商银行的市盈率是92.89倍,宇宙银行(工商银行)的市盈率只有9.93倍,但人们还是喜欢买招商银行,而不是PE更低的工行。

最后,亏损企业没有办法计算市盈率。对于业绩波动较大的周期性企业/行业,市盈率无法准确反映真实估值。(具体分析将在下文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