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书院文化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九江五老峰南麓,是后平山的太阳。书院依山而建,一簇簇亭台楼阁、园林掩映在参天古树中。南唐元年间,白鹿洞正式辟为图书馆,名为白鹿洞书院,又称“庐山国学”。宋仁宗五年,更名为“白鹿洞书院”,与当时的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后与吉安白鹭洲书院、潜山鹅湖书院、南昌张羽书院并称“江西四大书院”。

书院创建

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李伯。我个人认为这个李伯就是苏轼名篇《石钟山集》中的那个“盖小李道元之简,惟李伯之丑”的李伯。因为他们的活动时间,地点,身份都差不多。

940年,南唐崛起至元朝,南唐政权在李勃隐居的地方建立了一座学问馆,称为“庐山郭雪”,又称“白鹿郭雪”。这是一所类似金陵(今南京)国子监的高等学府。北宋初年,江州在白鹿洞开办书院,“白鹿洞书院”的名称从此开始,但很快就被废除了。直到著名理学家朱重修书院,白鹿洞书院才在中国声名鹊起。朱不仅重建了白鹿洞书院,而且制定了严格的书院规章制度。

《白鹿洞书院条令》不仅体现了朱以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敬事、知行、至诚、正心、修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思想,而且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700年的办学风格,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

自朱以来,白鹿洞书院与岳麓书院一样,成为宋代传播理学的重要基地。

元末,白鹿洞书院毁于战火。明代最早的维修是在正统元年(1436),成化、弘治、嘉靖、万历也有维修。清代白鹿洞书院仍有多次修缮,继续办学。19世纪末,中国政治经济发生巨变,出现了教育改革的热潮。光绪二十四年(1898),清帝下令改革,改书院为学堂。光绪二十九年白鹿洞书院停办,东田由南康府(今幸子)中学管理。宣彤二年(1910),白鹿洞书院改为江西高等林业学校。国民党时期,蒋介石准备请南昌中正大学接管白鹿洞书院,但没有实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和维护白鹿洞书院。1959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庐山白鹿洞文物管理所成立于1979;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自然保护区。同年,白鹿洞书院作为学术研究机构成立。1990,庐山白鹿洞书院管理委员会成立。目前,白鹿洞书院已经形成了集文物管理、教学、学术研究、旅游接待、园林建设为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

景点门票价格:25元。

三大趋势

1928年,胡适来到白鹿洞书院,大加赞赏。胡适称赞白鹿洞有两个原因。第一,“白鹿洞书院是中国最早的书院,也是‘四大朝拜派’之一”;第二,朱的《白鹿洞规》“简单明了,成为后世七百年的教育宗旨。”他在《庐山游记》中作出著名论断:“庐山有三处古迹,代表三大趋势:

①林东在《慧远》中代表了佛教在中国“佛教化”和“中国化”的总趋势。

(2)《白鹿洞》,代表了近七百年来中国宋学的大趋势。

(3)牯岭代表了西方文化入侵中国的总趋势。

刘少奇和学院

1927大革命失败后,刘少奇同志从武汉来到庐山白鹿洞书院,住在榆树阁,从事革命活动。1959年8月,刘少奇主席再次来到白鹿洞书院,他很高兴故地重游。据当时随行的原鸠江区专员朱冰同志回忆:“8月19日上午,我接到通知,乘车到庐山脚下的贾伟公路去接刘少奇同志。会后一起沿着高速公路往南走。”“那时候进书院没有路,要走三四里路。刘少奇同志坚持要去。他一下车,就从随行人员手里接过一顶草帽,戴在头上。他兴高采烈地和大家一起走在山村的羊肠小道上。”当我们进入医院时,每个人都在流汗。"当他走向图书馆时,他若有所思地说,"我以前住在这里,上面有许多书。“由于阁楼的维修,藏书已转移到幸子县文化中心保存,不再保存在帝国书店。